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固流化床中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适于浓密气固流化床的双流体力学模型,采用ICE和改进的IPSA算法,对均匀布风气固流化床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均匀布风自由鼓泡流化床中的一种流动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特性.颗粒轴向速度随着液体密度和粘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床内分布趋势相同.数值模拟得到床层膨胀高度的结果与Babu等人公式计算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鼓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直接颗粒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流化床中颗粒和气泡运动的基本规律,对两维鼓泡流化床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假设气相为无黏不可压的条件下,求解了体积平均后的欧拉方程,并利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了颗粒间的碰撞及颗粒与壁面间的碰撞过程.模拟中跟踪了约90 000个颗粒,统计了不同床高截面上颗粒及气体纵向平均速度的分布,并对不同表观空气风速和床高下床内压降以及压力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M方法能很好地模拟鼓泡床内的流动特性.在床内较低截面上,颗粒及气体的平均速度沿水平方向呈现两个峰,而在较高截面上合并为一个峰.且表观风速越大,气泡运动速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气相k-ε湍流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垂直的交叉射流)尾迹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流动尾迹的气、固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定性符合.文中探讨了一次风口(主流入口)粉气质量比对颗粒混合的影响以及颗粒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双流体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3,在布风板开孔率Φ=3.86%时,对6种布孔方式不同的流化床中气相的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布孔条件下气相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均匀布孔流化床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分布不均且存在大片流化率很低的区域。在各不均匀布孔流化床中,大小孔间隔排布布风板流化床(E型布风板流化床)内产生的气泡相对较小且分散性较好,气相速度矢量分布较分散均一,流化效果最好。与均匀布孔流化床相比,E型布风板的流化床轴向气相压力脉动更小,径向等压线分布更平缓,表现出轴向和径向气相分布更均匀,对鼓泡流化床的优化设计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气相k-e湍流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垂直的交叉射流)尾迹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流动尾迹的气、固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定性符合,文中探讨了一次风口(主流入口)粉气质量比对颗粒混合的影响以及颗粒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稀相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SIMPLE方法作了推广,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湍流稀相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方法。流动的六个控制方程都是非线性的,而且是互相耦合的偏微分方程。本文给出了求解固相容积率方程的一个稳定的差分格式,讨论了松驰因子,源项的处理方法及迭代方法的改进等因素对整个数值解的收敛性的影响,绘出了变量的残留误差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曲线。并就水平直管内的高载荷比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其计算结果和收敛速度都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3,采用双流体气固两相流模型,对大颗粒的腾涌流态化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在内径0.03m和高0.3m的流化床内,系统考察了腾涌现象中流化状态转变、床层最大膨胀比以及压力脉动特性。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较准确地预测了大颗粒的腾涌流态化现象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流化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特性,基于分群扩散理论方法,应用中子输运模型、耦合气固传热模型以及气固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流化床核反应器内气固流动和热动力特性,研究流化床核反应器内入口氦气流量和燃料堆积床高对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化床核反应器内气相温度分布比较均匀;随着入口氦气流量的增加,反应器内环形区域和中心区域内气相温度脉动增强;反应器内气相温度随着燃料堆积床高的增加而升高.数值模拟得到核反应器内气相瞬时温度分布的结果与Pain等人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流动特性,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给出了适用于模拟循环流化床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k-∈-θ-kp湍流模型,即气相湍流流动采用标准的k-∈模型,固相湍流采用kp模型。该模型的优点是引用了颗粒平均温度的同时不仅考虑了颗粒湍动能自身的对流、扩散、产生和因流体作用而产生的耗散,而且考虑了颗粒相自身相互碰撞对流动脉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循环流化床内二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的计算程序,并针对一台循环流化床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考虑低雷诺数流动和圆口射流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结合双向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离散相(DPM)模型,对柔性膜高温除尘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颗粒相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发现原结构中存在气流分布不均匀和运行阻力过大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了在灰斗中增加梯形导流板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内气流被导流板分流且沿着导流板向上运动,气流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提高,运行阻力比之前减少约55%,为高温除尘器的稳定运行及结构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气液固鼓泡床中两种颗粒的气相、液相和固相各相流动进行数学建模,对相同密度不同颗粒尺寸的两组分颗粒混合,以及相同尺寸不同颗粒密度的两组分颗粒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颗粒尺寸双组分颗粒混合,加入的颗粒尺寸越大,靠近床层底部的颗粒更易被流化,同时颗粒尺寸较小的颗粒更易被流化. 不同颗粒密度双组分颗粒混合,更轻的颗粒的加入能够促进原颗粒的流化. 密度较大颗粒的加入对床内中下部气含率值的影响较大,颗粒密度越大,气含率值越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液固两相进行拟均相处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3,对气液固三相逆流化床内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内溶解氧浓度的轴径向分布规律,气液表观速度和液体黏度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从实验和模拟结果发现:在轴向上,溶解氧浓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并趋于饱和;在径向上,溶解氧浓度中心区域低,壁面附近高;气液传质系数随气液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随液体黏度增加而减小,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368mm×368 mm方形气固床中对FCC颗粒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了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型转变行为及相关问题.实验测试了多个床层截面的压差波动,由波动标准差随表观气速变化的最大值获得了流型转变速度Uc.结果表明,方形床中的流态化平均行为在床层截面纵横两个方向一致,沿床层轴向呈现不均匀性,底部存在颗粒密相区;不同床层截面转变速度Uc不同,由床层上部向下扩展,Uc呈线性增加关系,说明流型转变至上而下进行;静床高度对Uc影响显著,静床高度增加,床层轴向各截面Uc相应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了目前仅与气固物性参数相关联的Uc预测模型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大颗粒流化床上升管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拉双流体模型和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湍流模型对上升管内固液两相流流化过程中两相速度分布、流场特性以及局部压力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管内颗粒存在非定型团聚现象,并对液固管流流场进行了分析.颗粒团聚及破散运动是导致管内局部压力波动和液相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条件下,模拟结果能够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为进一步研究多相流化床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除尘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除尘脱硫塔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计算中采用X—ε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为理论模型,用SIMPLER及PSIC算法进行编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加装整流板后能有效的改善塔内的流场分布,从而改善了射流偏斜。 相似文献
17.
离心风机叶轮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理论及数值解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叶轮机械内S1、S2流面迭代方法对离心叶轮机械内气体流场进行数值分析,提出了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插值技术和四阶Runge-Kutta法解高阶常微分方程组的新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求解离心叶轮机械内三维粒运动轨迹方程,以300MW电站锅炉引风机为算例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分析,找出了不同颗粒粒径,进口位置对叶轮碰撞和磨损的影响,有助于以气动力学观点确定电站锅炉引风机防磨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布袋除尘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进口烟道结构形式、气流均布板和锅炉负荷等对改进前后布袋除尘器的流场分布、阻力特性及颗粒相流动状况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渐扩型进口烟道和具有一定开孔率的气流均布板可很好地改善除尘器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与布袋除尘器原型相比,改进型除尘器内的颗粒流动更加均匀,同时灰斗积灰对颗粒相均匀分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考虑粉尘堆积情况下,改进型布袋除尘器总阻力损失与锅炉负荷满足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速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详细测量了气液彭泡塔内气液并流和气液逆泫时的流速分布。鼓泡塔内为复杂的三维流动。气液并流时,在升力作用下气泡集聚在塔中心区。气液逆流时,气泡集聚在塔壁面附近。中心速度较大且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径向速度梯度也随之增大。塔壁附近出现返混区,零轴向速度发生在相对半径r/R=0.7左右。气液逆流时,在气泡诱导下,壁面附近液体流速与主流区方向相近,出现向上的速度。本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