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水热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钛酸锌(ZnTiO3)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运用动力学模型分析罗丹明B(RhB)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SEM、XRD、XPS、UV-Vis DRS对ZnTiO3进行表征,并使用自由基捕获试验分析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ZnTiO3为纯六方相,形貌为类球形,粒径50 nm左右。在催化剂用量为1 g/L、RhB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3的条件下,光催化反应150 min后,RhB降解率为93.2%。其动力学方程为k=0.132C0-1.253。ZnTiO3光催化剂降解过程中,·OH、h+、·O2-均起到催化作用,产生·OH、h+的量相近且多于·O2-,说明·OH、h+在催化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染料废水净化问题,制得光催化材料MoS_2,并负载于碳刷上作为阴极,产电微生物作为阳极,构建产电微生物耦合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降解染料废水罗丹明B(RhB)的同时产生电能.通过调节光催化剂的负载量、电解质浓度、RhB浓度和光照条件等探究污染物的最佳降解条件.研究发现,电极负载0.1g MoS2且Na_2SO_4浓度为0.3mol/L时,10mg/L的RhB在黑暗条件下降解率可达99%.产电微生物耦合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可不利用外加光源降解污染物,且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电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TiO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箔上原位生成TiO2纳米管阵列,再利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了贵金属Pd纳米晶修饰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表观形貌、表面形态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纳米晶有效地修饰在TiO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且以Pd0形式存在.此外,Pd纳米晶修饰明显拓展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可见光响应范围.以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重点考察阴极沉积电压及沉积时间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沉积电压为-0.8 V、沉积时间为10 min对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太阳光下光照120 min对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71.4%,是纯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1.5 倍.  相似文献   

4.
以垃圾渗滤液二级出水非膜法深度处理为目的,构建以复合式阴极和形稳阳极为核心的强效电化学反应单元,其中复合式阴极由磁铁棒、碳毡和铁粉组成,起到Fe2+的析出和渗滤液中硝态氮的还原作用;形稳阳极为商用Ti/RuO2-IrO2电极,起到活化渗滤液中Cl-、产生活性氯、氧化去除渗滤液中氨氮和有机物的作用,并将二者的强效电化学反应与臭氧氧化作用于同一单元,构建了强效电化学-臭氧耦合工艺,以此强化渗滤液二级出水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结果表明,耦合工艺在电流强度为1.5 A、初始pH值为7、铁粉吸附密度为0.42 g/cm2、臭氧投加量为4.58 mg/min时,对COD及TN的去除率分别为46.46%和81.70%。通过红外光谱(FT-IR)、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循环伏安曲线(CV)探究工艺对有机物的反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耦合工艺中产生了·OH与·Cl多种活性物质,强化了渗滤液中脂肪族、酯、醚、酚等有机物的去除,提高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耦合工艺与SBR小型生化系统联用后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雾霾和臭氧的主要前驱物,控制其污染排放十分必要。论文研究采用热分解法、化学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CeO2,并通过浸渍-焙烧将15 wt%的CoOx负载在不同方法制备的CeO2上,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eO2及CoOx/CeO2催化性能影响,并通过XRD、BET、SEM、H2-TPR和Raman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甲苯浓度为1,000 ppm,空速为20,000 h-1测试条件下,化学沉淀法制备的CeO2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在375℃达到80%的甲苯去除率;将其与Co物种复合后,Co/CeO2-P能在255℃达到90%的去除率。300 ℃下,经过78 h的长周期实验,Co/CeO2-P依然保持100%甲苯去除率。BET和H2-TPR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CeO2拥有不同有比表面积和表面氧化还原性能,这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反向电渗析发电是一种零排放的、可持续的新型技术。在探究以电厂脱硝废液进行盐差能发电的基础上,采用纳滤-反向电渗析法耦合技术,研究了耦合发电系统在不同试验条件和不同运行参数下发电输出情况。分别研究了离子交换膜种类、膜堆电极材料、浓淡室进料浓度差、温度差对膜堆输出功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脱硝废液为膜堆进料溶液,膜堆使用阴离子交换膜,使用钌铱-钛网电极,以[Fe (CN)6]4-/[Fe (CN)6]3-为氧化还原对的电极溶液,提高淡室进料溶液温度等,均能够提高膜堆输出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恶臭假单胞球菌(Pseudomonas Putida)可氧化Mn2+生成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吸附氧化活性对水体中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研究生物锰氧化物对APAP(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氧化以及Fe(III)吸附探讨其吸附氧化活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BioMnOx为无定型的纳米颗粒,在形成过程中自身结构发生变化,表面由平整变为密集、突出的颗粒状,颗粒边界更为清晰,颗粒粒径从约49.9 nm长至约70 nm.BioMnOx在形成过程中对Fe(III)的吸附发生在对APAP的氧化之前,对Fe(III)的吸附并未对APAP的氧化速率产生影响.APAP氧化降解过程和Mn2+氧化速率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BioMnOx的氧化活性对APAP降解造成一定的影响.Mn2+质量浓度增大,可减少APAP的降解时间.GC-MS结果显示,APAP的降解途径为先被氧化为乙酰胺及对苯二酚、对氨基苯酚等苯酚类物质,继而转化为乙二酸、苯醌等更加简单的物质后最终矿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迅速发展,高效稳定地产生SO4·-自由基的催化剂及相关机制成为新的研究重点。采用氨水改性吸附焙烧法制备非均相硅基高分散钴氧化物(CoNSi)催化剂,用于活化工业副产物亚硫酸盐(S(IV)),进而以废治污降解污染物。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CoNSi和亚硫酸钠(Na2SO3)投加量、不同橙黄Ⅱ(AO7)浓度以及氧气对底物降解效能的影响,分析了亚硫酸盐浓度和AO7浓度对AO7降解反应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pH值为9.0,CoNSi和Na2SO3投加量分别为0.25 g/L和1.0 mM,AO7浓度为7 mg/L,氧气存在的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可达到79.4%。此外,序批实验证明了CoNSi活化亚硫酸盐的稳定性,自由基抑制实验证明了SO4·-自由基是降解AO7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利用氧还原法(ORR)电化学合成过氧化氢替代传统蒽醌法极具潜力.为了实现这一工艺的商业化,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的2e-ORR电催化剂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已有金属与非金属类催化剂的研究历程,特别强调表面基团调控策略,并解析了其对还原过程中间体键位结合强度及电子转移路径的影响.重点阐述电子和几何效应、配位杂原子掺杂和非金属基材料活性位点等关键问题,突出了适当的介观结构工程和动力学策略可进一步优化现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H2O2选择性.最后,指出了非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探索、电解质环境对催化剂的影响及较大输出功率工业设备的设计等方面的挑战,并对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空气质量模型多使用简化的光化学反应机制来模拟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这些机制主要基于烟雾箱实验拟合的反应速率和产物来模拟二次产物(如臭氧(O3))前体物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模拟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详细的大气化学机理(MCMv3.3.1)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研制的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CMAQ相结合(CMAQ-MCM),模拟研究长三角地区2015年8月27—9月5日臭氧高发时段的空气质量.CMAQ-MC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三角地区6个代表城市O3和其前体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模拟的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统计分析表明,徐州表现最好(标准平均误差=-0.15,标准平均偏差=0.23).在长三角地区,居民源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贡献最大,占39.08%,其次是交通运输(33.25%)和工业(25.56%).能源对总VOCs的贡献最小,约为2.11%.对活性氧化氮(NOy)的分析表明,其主要组分是NOx(80%),其次是硝酸(HNO3)(<10%).O3的空间分布与NOy和NOx非常相似.HCHO等其他氧化产物的分布与NOx相似,这很可能是由于在高NOx条件下VOCs氧化产生的产物.甲基乙烯基酮(MVK)和甲基丙烯醛(MACR)的空间分布与自然源VOCs (BVOCs)非常相似,表明长三角地区MVK和MACR主要由BVOCs氧化生成.长三角地区受到人为源和自然源排放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三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整合后课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 ,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 ,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VBA与VB应用程序之异同和相互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与VB(VisualBasic)之间的异同点,以及VBA与VB的代码对照,并举例说明了两者之间进行相互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科技哲学和科技美学的指导 ,现代科学和技术越来越陷入自设的困境 .面对现实 ,提出致力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特别是理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融合 ,以此促进科技、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联姻 ,唤醒科技的人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洛仑兹变换论述了“长度收缩”效应与“时间膨胀”效应的等价性.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论述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为一体的多元教学环境,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和其创造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外语水平和运用能力。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入、输入的主动建构以及在写和说的输出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果蔬加工和进出口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近些年果蔬加工业和进出口贸易发展较快.但果蔬加工和进出口环节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包括微生物及其毒素超标、加工过程中残留和添加的有害物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包装带来的危害.从果蔬原料、加工环节和产品三方面实施标准化,将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果蔬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