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定三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同时,以综合调控情景为基准,考察了经济、人口和能源等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探究了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准、低碳、综合调控情景下的预测碳排放峰值分别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量的1.62倍、1.33倍和1.14倍,三种情景下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依次为2038年、2030年、2027年。同时,人均GDP增速快慢、科技投入强度大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高低、化石能源占比大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大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情景下预测的碳达峰时间距离当前最近,碳排放峰值最小,是一种现实选择的最优方案。碳达峰最优路径的确定需要从确定适当的人均GDP增速、加大科技投入强度、降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消费能源,煤炭采选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文章选取1996—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济宁市金融结构对煤炭采选业发展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中长期内,济宁市的市场型直接融资结构对煤炭采选业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弱;关系型间接融资结构能够稳定有效的支持煤炭采选业的发展。根据济宁市金融和煤炭采选业发展特点,济宁市煤炭采选业在稳固发展间接融资支持作用的同时,应更注重证券市场的作用,积极利用市场型直接融资,促进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嵘  常烜钰 《资源与产业》2012,14(2):172-179
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ia(LMDI)方法对西部地区1995-2009年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西部地区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或变化对减少碳排放的潜力尚未显现;能源强度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协整关系式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方差分解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碳排放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新疆能源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分析新疆能源利用现状、碳排放总量、三大产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变量,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1985-2009年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排放系数、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6个因素对新疆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的负效应表现最为突出。最后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关注矿产资源内部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关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4类矿产的采选业与加工业为研究对象,分析1999-2016年河南省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探析河南省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差异和发展演变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河南省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S”型,协调度指数由1999年的0.23上升到2016年的0.623。具体看1999-2004年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缓慢上升趋势;2005-2007年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是上升最快时期,表明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同作用趋于一致;2008-2016年耦合协调度为维持较高水平阶段,表明矿产资源产业内部耦合协同作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Shift-share方法对吉林省矿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吉林省矿业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结果表明:吉林省矿业经济结构较好,对矿业经济总量增长贡献大;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竞争力较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矿业经济中的地位处于下降阶段;煤炭和有色金属采选业缺乏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平均对数迪氏指数法(LMDI)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00—2011年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变动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LMDI模型的情景分析,对2020年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促进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影响较小。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减排潜力很大,未来减排关键在于控制经济规模的扩张和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能源结构情景分析及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源消费的基本等式,采用改进的LMDI能源预测模型,建立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模型,依据江苏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定量分析了2002-2008年间,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影响。从不同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及技术条件等角度对江苏省2010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情景分析,利用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式即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的表达式,测算了江苏省未来碳排放总量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9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广州市1992-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则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4.19 t/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2.75 t/万元,年均减少率为2.28%。碳排放结构分析表明,广州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则迅速增加。通过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可以明显抑制碳排放量增长。因此,建议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实现矿业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我国75个典型矿业城市从生命周期和资源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利用2015年矿业城市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GDP)来对比不同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探索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高值城市和低值城市在空间上较为集中,且二者差距较大;成熟型的煤炭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高,成熟型的有色金属型城市或非金属矿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低;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分能源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情况异中有同,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要实现矿业城市的低碳发展,应紧抓高碳排的矿业城市,稳定住低碳排矿业城市,加快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生产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区域视角的长序列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研究对低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意义。针对中国地市级及以下尺度数据难以获取、统计标准存在差异、从时间长序列角度对矿业型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较少等问题,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模拟估算了1995~2017年华北矿业型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对矿业型城市进行多维研究,分析不同矿业型城市碳排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较高的矿业型城市为成长型煤炭型、再生型铁矿型、成熟型铁矿型以及成熟型煤炭型中的张家口市、忻州市和赤峰市;强度效应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结合人口效应、规模效应的调控,通过科学的低碳减排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快矿业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3.
湖南有色金属矿山废水污染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是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大省,其有色金属矿山遍布城乡,在矿山采掘、选冶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污染着自然水系,破坏环境,已经成为湖南省经济尤其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湖南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调查、分析其产生废水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预防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游 《煤炭工程》2019,51(7):138-141
针对露天煤炭开采能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高的特点,对露天煤矿进行碳排放量的核算,从而清晰认识露天煤炭开采的碳排放源,并为露天煤矿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文章在识别其排放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气体核算模型的构建,并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能源消耗情况为基础,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露天煤矿特点,对其减排策略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分别从行业及地区层面运用碳排放分解模型测度工业发展的碳排放效应,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剖析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碳排放潜力指数模型分析工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表明:近年来苏北工业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力、采矿、冶金、石化、造纸等行业,徐州、淮安两市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影响苏北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经济规模及行业结构,其次是居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化发展水平;挖掘苏北工业碳减排潜力的重点在电力、采矿、石油加工、化学医药、冶金、装备制造、造纸等行业以及徐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据此提出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加强重点城市碳排放管控、进一步挖掘碳减排潜力、促进苏北工业节能化和高级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玉琳 《矿冶工程》2022,42(4):167-172
以锌冶炼行业为例,重点概述了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锌冶炼行业能耗相关标准及多家锌冶炼企业综合能耗现状和单元过程能耗分析,指出了湿法炼锌企业应从冶炼过程降电耗以及渣处理过程降焦耗两个方向进行技术攻关。最后从锌冶炼企业的全局视角出发,提出锌冶炼企业应重点从“源头消减、过程控制、跨行业消纳、末端治理”四个方向布局,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锌冶炼局面。  相似文献   

17.
电力行业是我国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需开展碳排放核算并参与履约及交易的重点行业。列举了目前电网企业的几种碳减排途径,包括电网内部减排、促进发电侧减排和用电侧减排,并指出内部减排潜力有限,通过电网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推动社会能源结构的变革以及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在碳减排方面的作用则更为明显。按照碳排放核算方法要求,指出了我国电网企业碳排放核算与配额分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通过对电网企业间接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了碳排放核算中时间和空间匹配的优化建议;提出了基于线损率、电网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以及电网企业能效服务和需求侧管理绩效指标等因素的多种配额分配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计算1994-2015年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运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的脱钩状况,并采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以期更全面了解中国采矿业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适合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年均增速分别为2.92%和-5.77%。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之间的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焦类能源和电力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拉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网络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2016年中国26个省的面板数据,测算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整体及分阶段的转型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MPI)变化情况。期望论文研究对准确判断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转型效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同阶段水平以及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