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针对目前供电营业厅业务量分配不均衡,人员利用率低的问题,构建基于主成分及因子分析法的营业厅分析评价模型,对营业厅进行科学评价分析。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营业厅线上7类业务、17类指标进行降维分析,选取17个评价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后得到6个新的综合指标。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营业厅综合评价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客观评价人员配置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经验证,本文提出的分析评价模型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可为营业厅资源的统筹调配、营业厅撤并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营业厅精益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微服务架构建设系统的思路,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理念、优势和劣势,设计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供电营业厅系统的体系架构、微服务功能,选择Spring Boot作为系统基础架构,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多渠道、互动式的3层递进精准供电服务模式,为电网公司供电营业厅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电力公司开展供电营业厅服务数据整合及管理应用创新,搭建供电营业厅智能服务接入平台。平台搭载4个主要模块:营业厅渠道运营管理,客户代表个人工作台,服务设备接入,与其他渠道交互,充分采集、整合业务处理、服务轨迹、网点、人员、设备等服务数据,并据此开展数据监控、数据分析和管理应用。该项目在供电营业厅应用后,在提高客户代表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营业厅服务痕迹可追溯、服务能力可衡量、服务质量可管控、服务诊断有依据,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供电营业厅综合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需求,开展供电营业厅综合管理,有利于规范用电营业规则和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介绍供电公司营业厅管理现状,分析供电营业厅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系统设计方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1营业厅服务评价策略(1)使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服务评价营口供电公司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供电服务监督员"的功效,采用客户服务中心周监管与供电分公司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将其纳入到服务评价体系当中。(2)通过现场明查暗访进行服务评价营口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季度抽查,供电分公司月度普查,通过进入营业厅现场明查暗访,分别对各营业厅的服务环境、工作人员仪容仪表、服务行为、服务主动性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22日,南京供电公司在江苏全省电力系统内率先开通营业厅刷卡交费服务。此举为拓宽供电收费渠道,提高供电优质服务品质,提供了又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发展的源泉,供电营业厅是客户体验优质服务的第一线。因此在供电营业厅实施优质服务营销战略尤为重要。文章从营销观念、团队建设、流程体系、服务形象、运行机制、服务模式、评价机制、监督体制八方面论述了优质服务营销战略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电力营业厅服务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1996年.国家鼓励所有投资者参与电力生产,以解决我国电力短缺的问题。第二阶段是1997-2001年,电力企业公司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至今,主要是对电力部门进行大重组,建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竞争机制。在新的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电和供电被分开,供电企业只能通过购买发电企业的电能,然后转供给用户。  相似文献   

9.
电力行业中的供电企业直接面向广大客户,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电力系统整体的满意度。根据供电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实际,设计了一套评价供电企业供电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实际管理业务操作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以及供电营业厅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探讨了供电企业营业厅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供电企业营业厅"1+N"营业模式,即一个供电营业中心和N个营业基站模式。"1+N"营业模式从原来传统的并行管理模式改为中心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并精简人员,拓宽营销渠道。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服务手段和营业厅功能的强化以及线上、线下多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供电服务。  相似文献   

11.
营业厅智能用电互动体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营业厅智能用电互动体验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互动模型、体验量化评估方法、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获得了互动体验系统技术架构、系统功能、标准规范等多项研究成果。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发的互动体验系统在苏州市劳动路营业厅得到了成功应用。该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对于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和电网削峰填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对供电企业绩效评价的不可比较和模糊性,提出了管理实践中对供电企业绩效评价的原则.将模糊集理论引入综合评价的过程,按照实际需求确立了各评语的隶属度函数.首次将Γ函数应用于供电企业的绩效评价,以此提出了一种对供电企业经营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使得该方法在实际管理中对供电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具有可操作性且更加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电力公司营业厅是面向广大电力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的营业场所,主要是为顾客提供营业、收费、咨询等服务。“大集中”智能营业厅现场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实时视频、红外感应、发布终端、海量数据分析、数据压缩等技术,基于B/S架构,充分考虑营业厅分散、网络环境复杂等因素,搭建“大集中”的营业厅现场管理平台,统一实现了营业厅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硬件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广明 《电源学报》2004,2(2):126-131
UPS供电系统的功能经历了从保护计算机硬件设备到保护运算和传输的数据,再到保证系统供电的连续性。伴随着这种功能的变化,对UPS的研究也经历了从主要对设备的研究,到开始重视对整个系统的研究,从对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到可用性研究。可用性是供电设备和供电系统最终的、综合性的、最有价值的可靠性指标,对可用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供电系统设计理念的革新和UPS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传统的电源仅提供电压转换及功率供给功能,随着计算机系统规模的增长以及对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对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智能化供电的方案,论述了智能化管理中供电分配、电源监控、故障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介绍了智能电源模块的软硬件设计,经过长期实际使用表明该供电方案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One promising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an electrified railway is reducing the power capacity of the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to the train traction. A 25-kV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a system features the drastically variable one-phase train load, which leads to a change in voltage on substations buses and train current collector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loss powers. The rul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raction power supply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e train schedule normalize the voltage on the substation buses and train current collector of no more than 29 kV and no less than 21 kV. Analysis of operation of the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is carried out, and steps are taken to increase the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25-kV ac railways. A new notion of normal power supply circuits of traction loads synthesized 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is presented.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mbalance of electric power and voltage in traction network allows one to define steps toward increasing power efficiency. The accuracy of the initial data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expected and real train schedules, as well as electric load curves.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predictable power and voltage losses with monitor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