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人工调配模拟城市生物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反应器,研究了前置厌氧—氧化沟生物除磷效果及氧化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pH=7.5、温度为27±1℃的环境下,控制DO〈0.3mg/L、ORP〈150mV、SRT为20d、污泥外回流比为50%、污泥浓度(MLSS)为3200mg/L左右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中COD、TN、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3%、70%、85%和75%。此外,通过前置厌氧、调整曝气的方式能使该系统对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改良ORBAL氧化沟工艺除磷脱氮功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改良ORBAL氧化沟的工艺情况,探讨了其除磷脱氮功效。通过对溶解氧、泥龄、进水及回流方式的合理控制,可成功缓解除磷与脱氮之间的矛盾。试验表明:当系统泥龄控制在10-19d时.污水进水和污泥回流25%到缺氧沟,75%到厌氧沟,可获得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总磷质量浓度≤0.5mg/L,总氮≤15mg/L)。  相似文献   

3.
在上流式污泥床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为进水的条件下,成功培养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在0.5~2mm,颗粒污泥沉淀速度在29~58m/h。MLSS为3077---4103mg/L。当COD的进水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去除率高达96%以上。氨氮进水在160mg/L时,去除率达97%以上,出水氨氮在5mg/L以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在22%-37%。主要是因为亚硝态氮浓度、COD/TN比和TN/TP比等对聚磷菌除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的特点,以模拟的广州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的培养及驯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菌存在于传统生物除磷体系中。经过两个阶段试验的培养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29.8%上升到852%。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系统出水磷〈1.0mg/L,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2%,97%。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开发出双污泥序批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A2ON.作者重点研究了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对其除磷脱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性能,缺氧结束时体系中磷<1 ms/L,氮<5 mg/L.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降低好氧需求,较大程度地减少除磷和反硝化对碳源的竞争,同时保证了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的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6.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静  吕锡武  吴义锋 《化工学报》2010,61(5):1255-1261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碳源不足、聚磷菌与硝化菌泥龄矛盾、磷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等问题,开发出"双污泥-诱导结晶"新型工艺,对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2~237mg.L-1,TP为3.92~7.68mg.L-1,TN为31.3~50.5mg.L-1,C/N比约为3.91~5.21时,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71.2%和95.7%。厌氧段COD去除量约占系统COD去除总量的85.9%。TN的去除主要由缺氧池承担,厌氧池、硝化池、缺氧池、后置曝气池TN去除量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31.7%、11.4%、54.9%和2.0%。结晶在除磷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结晶除磷量平均约占总除磷量的81.5%。双污泥工艺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辅助化学除磷和脱氮。侧流比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后置曝气池对超越污泥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碳、氮、磷水平条件下生物流化床法脱氮除磷的情况,分析了COD/TN与COD/TP对生物流化床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对脱氮影响不大,而对除磷具有较大影响.在COD为500 mg/L,进水TN为115 mg/L时,TN的去除率最大值为72.05%,此时,COD/TN为4.35.在COD为480 mg/L,进水TP为11.25 mg/L时的去除率较高为36.98%,此时COD/TP为42.67.生物流化床法对高浓度氮磷污泥回流液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效果,TN去除率可达56.35%,TP去除率为28.96%.  相似文献   

8.
改进AB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斌  张波  毕学军 《水处理技术》2006,32(1):41-43,47
针对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本试验采用改进AB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以强化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AB工艺可以显著提高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在进水COD浓度250~620mg/L,NH3-N45~70mg/L,TN60~90mg/L,TP7~12mg/L的条件下,改进AB工艺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2.1%、90.3%、79.8%、90.61%,出水COD、NH3-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污水厂脱氮除磷运行的经验,提出了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探讨其脱氮除磷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控制下,10%的进水进入缺氧区,90%的进水进入生物选择区,20%的污泥回流到缺氧区,其余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的缺氧区,可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0.5mg/L,NH3-N的质量浓度〈15mg/L)。  相似文献   

10.
在克服常规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缺点的基础上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设计了具有一个主反应池和两个较小污泥池的双泥SBR新工艺。处理臬宾馆实际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COD、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90%、82%、93%,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要求。同时讨论了DO、污泥龄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A2/O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废水脱氮除磷主流工艺的A2/O工艺,因其构成复杂,受污泥龄、碳源、硝酸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脱氮与除磷的功能之间相互制约。而在A2/O工艺的基础上改良与优化的PASF、UCT和VIP等技术,克服了A2/O工艺部分固有缺陷,优化和提高了其处理能力。此外,随着废水脱氮除磷理论的深化研究,同步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等新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新理论与新技术为A2/O工艺高效、低耗和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泽政 《广东化工》2010,37(12):90-92
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污水中的N、P是引起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中国水体的恶化,中国把污水的排放标准提高,总氮总磷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章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弊端出发,分别从A2/O工艺优化和新机理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的研究进展,并做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的脱氮除磷工艺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钟玉鸣 《广东化工》2006,33(11):57-59
总结了SBR法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经典及新型SBR工艺的特点,SBR法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4.
厌氧释磷量和温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静  吕锡武 《化工学报》2010,61(1):166-171
为了提高双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以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了厌氧释磷量和温度对缺氧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厌氧释磷量的增加,反硝化聚磷量、净聚磷量和硝氮去除效率增加,聚磷量与释磷量之比基本不变。在8、16、28℃三种情况下,均在约260min时结束反硝化聚磷,低温下反硝化聚磷效果显著下降。在各试验条件下,NO-3-N去除量与PO34--P去除量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系数为1.002~1.044,体现了系统中污泥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曝气量、进水C/N比(COD/TN)及进水氮、磷浓度对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该复合生物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SND)作用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在保持载体良好流化状态的前提下,反应器硝化效果和TP去除受曝气量变化影响不大,反硝化效果随曝气量的减小而改善;采用厌氧/好氧序批式运行方式,能够使进水中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聚磷菌优先利用,实现一碳两用,节省了脱氮对外部碳源的需要,在进水C/N为2.8~4.0时能获得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和TP去除效果;随着进水氮、磷浓度的提高,反应器除磷效果相对稳定,脱氮效果变差,最大氮、磷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17 kg TN·m-3·d-1和0.06 kg TP·m-3·d-1。  相似文献   

16.
韩晶晶  孙翀  徐江岑  李杰 《广州化工》2011,39(10):44-46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除磷脱氮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综述和讨论,分析了新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开发应用的前景.通过与现有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比较,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反硝化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不同C/N对气升式内循环膜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升式内循环膜反应器的设计构想,利用曝气来实现混合液在厌氧区和好氧区的循环,采用变液位间歇交换模式在厌氧区创造厌氧、缺氧交替环境,通过加强反硝化除磷过程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对气升式内循环膜反应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考察了不同m(C)/m(N)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的m(C)/m(N)(有机碳源和无机氨氮的质量比)条件下,TN、COD和PO43--P的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85%、95%和95%,该反应器需要高含量的碳源;在周期试验表明该反应器中具有反硝化聚磷菌,并且了解到了TN、COD和PO43--P等污染物的去除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19.
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总结了S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亚硝化脱氮现象,讨论了影响SBR除磷的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pH值、好氧曝气、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除磷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