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丘林  郑金土 《农药》1997,36(11):33-34
吡虫啉防治稻白背飞虱效果及对天敌,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大发生虫量的成虫盛发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20克进行防治,药后1天总防效达655以上,优于噻嗪酮,的于异丙威,药后7-25天防效达96.1-100%,优于异丙威;持效期25天以上,对农田主要天敌蜘蛛和水稻安全性好,保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王思政  王君玲 《农药》1998,37(4):25-26
在第二代梨木虱若虫期,用10%吡虫啉WP10000、8000、5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药后1天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9.4%、92.0%和93.6%;药后3天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6.5%、91.5%、95.7%和95.1%;药后7天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2.6%、94.6%、96.8%和98.0%;药后14天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7.5%、86.8%、92.2%和96.3%,均明显高于目前常用农药的  相似文献   

3.
于淑琴  潘忠稳 《农药》1998,37(5):35-37
进行了12.5%恶草酮乳油防除水稻田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4天或5天使用恶草酮100、150、200ml/667m^2,施药后28天,对稗草的株数防效为92.6% ̄98.8%,总株数防效为92.6% ̄98.5%;施药后50天,对稗草的株数防效为94.9% ̄98.1%,总株数防效为83% ̄95.9%,总鲜重防效为83% ̄94.3%。恶草酮对水稻安全。其效果优于50%或60%丁草胺乳油。  相似文献   

4.
吡虫啉拌稻种防治稻蓟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义庆  神志伟 《农药》1995,34(11):43-44
吡虫啉拌种防治稻蓟马有特效。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拌稻种4千克,播后46天,卷叶率防效95%以上,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剑  松会武 《农药》1997,36(5):34-36
本文报道了吡虫啉防治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结果。吡虫啉对稻飞虱有特效。在若早高峰期,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30克,水60克,药后1天防铲在71.8-90.4%,药后3天灰89.5-96.4%,药后30天防铲维持在91-98.8%,持铲期在30天以上。防铲明显优于甲胺磷,噻嗪酮和杀螟虱。具有击倒力强和持效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防治柑桔黑刺粉虱,蚜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新天 《农药》1996,35(4):35-36
本文报道了吡虫啉在柑桔上的应用结果。用10%吡虫啉2500-10000倍液喷雾一次,对柑桔黑刺粉虱防效达91.1-100%,对桔蚜防效达85.3-100%,持效期30天以上,明显优于水胺硫磷和氧乐果。  相似文献   

7.
抗蚜威防治麦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正军 《农药》1993,32(6):50-50
抗蚜威防治春小麦蚜虫,亩用量8克,药后1天,2天和3天,校正防效,分别为99.5%,93.8%和97.6%,药后12天虫中减退率为86.1%;亩用量10克,药后1天,2天和3天,校正防效分别为98.2%,94.9%和98.8%,药后12天虫口减退率仍保持在95.25。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及其混配防治稻虱及稻纵卷叶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具有对稻虱击倒力强、持效期长、防效高而对天敌安全的特点。在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10~30克,药后2天防效达92.4~100%,而噻嗪酮仅为47.7%。药后32天调查,吡虫啉对稻虱仍保持很高防效且对蜘蛛杀伤率低。在亩用10~20克防治稻虱适宜剂量下,可混配杀虫单每亩30~35克,以兼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9.
皇甫伟国  郑宏海 《农药》1996,35(5):38-3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具有对稻虱击倒力强,持效期长,防效高而对天敌安全的特点。在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10-30克,药后2天防效达92.4-100%,而噻嗪酮仅为47.7%。药后32天调查,吡虫啉对稻仍保持很高防效且对蜘蛛杀伤率低。在亩用10-20克防治稻虱适宜剂量下,可混配杀虫单每亩30-35克,以兼治稻纵地暝。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125%草酮乳油防除水稻田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4天或5天使用草酮100、150、200ml/667m2,施药后28天,对稗草的株数防效为926%~988%,总株数防效为926%~985%;施药后50天,对稗草的株数防效为949%~981%,总株数防效为83%~959%,总鲜重防效为83%~943%。草酮对水稻安全。其效果优于50%或60%丁草胺乳油。  相似文献   

11.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农药》2012,51(8):619-620
[目的]明确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褐飞虱的田间控制作用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对氟啶虫胺腈37.5、50、75、100 ga.i./hm2四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褐飞虱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5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效为51.42%~68.51%,药后7~14 d的防效为61.00%~79.1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持效性差;而75、10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防效为67.18%~74.11%,药后7~14 d防效为81.26%~89.22%,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更好,而持效性相当。[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100 ga.i./hm2剂量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叶成磊  尹设飞 《农药》1997,36(6):41-41,43
1996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667米^2,防治水稻稻秆潜蝇效果为86.4%、保苗效果达89.5%,效果接近本县常用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价格比克百威低60%,而且可起到蝇、虱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策  孟威  王兴亚  李维根  陈静  纪明山 《农药》2021,60(1):61-62
[目的]筛选甘蓝甜菜夜蛾防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产品。[方法]每种药剂采取登记用量上下限作为试验剂量,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施药后3 d,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0 g a.i./hm2防效97.87%,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30 g a.i./hm2防效96.11%,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3.75 g a.i./hm2防效95.30%;药后15 d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0 g a.i./hm2防效89.86%,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30 g a.i./hm2防效88.07%,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3.75 g a.i./hm2防效80.81%。[结论] 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对作物安全,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较强的地区,建议选择四氯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作为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4.
创制农药噻唑锌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方林  戴金贵  许丹倩  李俊  朱洪斌  朱国念 《农药》2007,46(12):810-811
噻唑锌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次药后14d调查结果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20%噻唑锌SC225—375g a.i./hm^2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20%叶枯唑WP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0%噻唑锌SC 300~375g a.i./hm^2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20%叶枯唑WP 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225g a.i./hm^2防治效果与20%叶枯唑WP 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相当。生产上使用20%噻唑锌SC,推荐剂量为225-375g a.i./hm^2,间隔7d左右,连续施药两次,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秀平  肖春  叶敏  方小平 《农药》2007,46(9):622-624
2005—2006年抗除草剂油菜田施用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和阿特拉津土壤残留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咪唑烟酸72、108ga.i./hm^2(推荐用量范围)和高剂量144ga.i./hm^2在油菜田施用后,推荐剂量范围内对后茬水稻的产量未造成显著影响,高剂量144ga.i./hm^2对产量有显著影响,40%阿特拉津悬浮剂900、1200ga.i./hm^2(推荐用量范围)和高剂量1800ga.i./hm^2在油菜田施用后,推荐剂量范围内对后茬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高剂量对水稻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说明甲咪唑烟酸和阿特拉津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在油菜田施用对后茬水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防治黄蓟马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方法]选择8种杀虫剂,采用浸叶法对黄蓟马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结合防效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50%噻嗪酮SC和1.80%阿维菌素EC对黄蓟马有较高的活性。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4.14 g a.i./hm2在施药3 d后防效最好,达到92%;1.80%阿维菌素EC 1.20 g a.i./hm2和25%噻虫嗪WG 5.13 g a.i./hm2在施药7 d后防效最好。[结论]25%噻虫嗪WG和1.80%阿维菌素EC可推荐为防治黄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适合交替使用,防止黄蓟马快速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许勇华  赵恒科  侯建宇  刘燕君 《农药》2020,59(2):154-156
[目的]为评价新型除草剂精草铵膦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定向茎叶喷雾法,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10%精草铵膦钠盐可溶液剂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10%精草铵膦钠盐可溶液剂570~870 g a.i./hm^2对柑橘园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0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9%~98.8%、95.0%~98.5%,与对照药剂200 g/L草铵膦水剂1400 g a.i./hm^2处理相当。[结论]精草铵膦可作为防治柑橘园或非耕地杂草的高效低用量药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吡虫啉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设飞  叶成磊 《农药》1997,36(7):38-38
吡虫啉主要防治稻虱,三唑磷主要防治二化螟等,但近年发现三唑磷有诱发稻虱现象。经试验,吡虫啉防治二螟效果达80%,特别是吡虫啉每轩25克防效达96.8%,可替代三唑磷。防治二化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化合物HNPC-A8008[5-(3-氯烯丙基)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对几种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HNPC-A8008对鳞翅目害虫黏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48 h的LC50值分别为0.73、0.94、1.14、25.70 mg/L;在剂量为15、30、45 g a.i./hm2时,药后1、3、7 d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田间防效分别超过了81.41%、89.80%;在剂量为30、60、90 g a.i./hm2时,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田间防效分别超过了66.99%、72.32%。[结论]新化合物HNPC-A8008在室内对多种鳞翅目害虫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菜青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和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草害是制约贵州半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工除草方式,其除草成本高;化学除草是降低半夏田除草成本的有效措施,但生产上供选择的除草剂品种单一;试验旨在提供更多除草剂品种供半夏田选择应用.[方法]选用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半夏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结果]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