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探索和实践机会。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正生态城市范式.提倡“人、城、自然”三共存。我们将对空间环境的人主义建构的探索目标与正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联系起来.把“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集合为一个整体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吴志强 《建筑学报》2007,(10):34-37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作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园规划设计总面积6.68km2,跨黄浦江两岸。此次园区规划设计立意于城市未来走向"和谐城市"的三个向位的思考,以规划设计演绎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世博园区作为巨型综合展件,实验和示范未来城市方向,重点演示城市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可持续技术和城市建设中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以此探讨对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朱矇  俞静 《规划师》2006,22(7):22-2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市的边缘,横跨浦江两岸,该地段是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城改造、土地功能与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更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正是基于对这一主题的诠释,如何作出规划师们的规划解答成为上海世博会的首要问题。 基于此,规划师提出了“和谐城市”的理念,即入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将这一理念纳入到规划方案中,便成为指导规划结构布局的总体理念。世博会规划…  相似文献   

4.
2010上海世博会体现了"和谐城市"的基本理念。"和谐城市"不仅涵盖"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发展和谐",而且包含不同城市空间层次的"空间和谐"。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分析"和谐城市"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体现,即世博园区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街区规划和浦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感知世博会的和谐、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的场馆依水而建,安全、优美、生态的水环境反映了人水和谐,体现出城市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世博会园区规划体现水绿交融,凸现世博会园区景观特色,创造一个生态和谐、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做足绿文章,做足水文章",园区内优美的生态水体景观是展现"生态世博"的重要窗口,而科技为体现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会作为城市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博会是城市重要的空间事件的立场出发,探讨了世博会场址规划值得关注的功能、场址分析和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世博会中的活动并非城市中的常规生活,需要从这些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出发、以活动组织的方式来规划世博会场址的空间;上海世博会的场址位居城市的核心地区,是城市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因此必须在对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及其意义认知的基础上来规划世博的场址;同时,世博会场址应当充分强化其公共性,并成为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构建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州建设》2010,(9):1-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命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将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这在世博会150多年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上海湿地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上海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2010年世博会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化林业统筹发展为契机,着力提高湿地对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础生态空间保障能力,初步形成符合生态型城市  相似文献   

9.
吴敏  项珏  吕晓倩  耿萌萌 《园林》2024,(1):38-4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