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骨髓、骨骼肌、肋软骨膜及软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生长、免疫表型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骨骼肌、肋软骨膜细胞及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形态、表型特征及其诱导成骨、成脂的分化能力。结果 4种来源的MSCs均从第2代开始转变为梭形,第3代逐渐出现漩涡状排列;骨髓、骨骼肌和软骨膜来源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传10代以上,但软骨来源的细胞在第5代后,逐渐退变死亡。骨髓来源的原代细胞部分表达CD29、CD90、CD34,传代后不表达CD34,但CD29、CD90的表达逐代增强;骨骼肌、软骨膜及软骨来源的原代细胞均不表达CD29、CD90和CD34,从第2代开始均表达CD29、CD90,且不断增强;仅原代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至第2代基本不表达;无细胞表达Desmin。4种来源的第3代细胞经诱导均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或成脂细胞。结论 4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MSCs的特点,但骨髓、骨骼肌、软骨膜来源的干细胞的生长明显强于软骨来源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为MSCs的系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并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代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型,应用成骨细胞诱导液和脂肪样细胞诱导液诱导MSCs定向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全骨髓细胞培养5d,镜下可见贴壁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形态较均一,大部分呈梭形,7d左右可传代,经2~3次传代后细胞呈单一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即M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经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76.01%处于G0/G1期,7.13%处于G2/M期,16.86%处于S期;MSCs表面不表达CD34;在特定诱导液作用下,MSCs可分别向成骨样细胞及脂肪样细胞分化。结论已成功建立了分离培养及鉴定MSCs的方法 ,可用来评价体外培养的MSC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股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BM-MSCs,并体外传代,流式细胞术和成骨诱导对其进行鉴定。取第3代BM-MSCs,分为2组:实验组用HGF(20 ng/ml)和bFGF(10 ng/ml)进行诱导,阴性对照组不加诱导剂,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白蛋白(Albumin,ALB)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AFP和ALB蛋白的表达。结果第3代BM-MSCs表型标志和功能特性均符合MSCs的特点。BM-MSCs经HGF和bFGF诱导后呈肝样细胞形态。实验组细胞可检测出AFP和ALB基因mRNA的表达。实验组细胞诱导后第7天,AFP蛋白开始表达,第14天时表达降低,第21天时不表达;ALB于诱导后第14天出现表达,并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HGF和bFGF具有体外诱导BM-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理想的基因治疗靶细胞,但在骨髓中的含量非常少,需体外扩增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今将第四代MSCs与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接种于中空纤维膜(HFMs)内,置37℃、5%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1 h后形成凝胶,然后将此HFMs接种至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ALB)内,进行MSCs的三维动态培养与扩增.实验过程中每24 h取样测吸光度、计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代谢参数,并对扩增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及多向诱导分化检测.结果表明:在气升式环流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ALHFMB)内,O2含量基本保持恒定;细胞代谢旺盛,MSCs扩增倍数明显增加,7 d后扩增近16倍;扩增的细胞仍保持MSCs表型并具有较强的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理想的基因治疗靶细胞,但在骨髓中的含量非常少,需体外扩增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今将第四代MSCs与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接种于中空纤维膜(HFMs)内,置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1h后形成凝胶,然后将此HFMs接种至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ALB)内,进行MSCs的三维动态培养与扩增。实验过程中每24h取样测吸光度、计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代谢参数,并对扩增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及多向诱导分化检测。结果表明;在气升式环流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ALHFMB)内,O2含量基本保持恒定;细胞代谢旺盛,MSCs扩增倍数明显增加,7d后扩增近16倍;扩增的细胞仍保持MSCs表型并具有较强的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神经分化,并探讨诱导微环境对其分化的影响及分化后的自发逆转现象。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采用改良神经元诱导液[Modified neuronal induction media(MNM)]定向诱导MSCs,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表面标志。观察胎牛血清(FBS)浓度、细胞密度、MNM剂量、新鲜与使用过的MNM等不同诱导微环境对MSCs成神经分化的影响。结果 MSCs经MNM诱导后,6h即可见尼氏体,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随着诱导微环境的改变,MSCs成神经分化率及神经元表面标志表达亦发生改变,且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可自发逆转。结论 MSCs能够在MNM微环境中定向成神经分化,但诱导微环境的改变可以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影响MSCs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外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从鼠骨髓中获得MSCs,培养传代,用MTT法检测bFGF对骨髓MSCs生长的影响。10 ng/ml bFGF作用2 d后,通过IBMX、细胞因子bFGF、GDNFI、L-1β、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细胞膜碎片等分组联合诱导骨髓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特异标志NSE、MAP-2a,b和TH的表达。结果在一定范围内,bFGF对骨髓MSCs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MAP-2a,b和TH,联合应用GDNFI、L-1β、中脑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细胞膜碎片诱导7 d后,NSE阳性率为(27.774±2.747)%,MAP-2a,b为(28.006±3.080)%,TH为(3.098±0.352)%。结论体外骨髓MSCs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为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培养人脐带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新方法。方法取人脐带组织,除去动静脉后剪碎成2~5 mm3,将组织碎片浸入4 g/LⅠ型胶原酶和1 g/L透明质酸酶的混合液中,于37℃处理1 h,再用0.25%胰蛋白酶在相同条件下消化30 min,得到的消化液经70μm细胞滤网过滤后,制备单个细胞悬液,培养并传代。取P1、P3、P7代脐带Wharton′s jelly MSC,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P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并分别采用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分化,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结果。结果 P1、P3代脐带Wharton′s jelly MSC的增殖能力强,且P1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P3代,P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较P3代细胞有所减弱。P3代脐带Wharton′s jelly MSC高表达CD90(99.8%)、CD105(100%)和CD166(100%),低表达CD45(0.3%)、CD14(0.1%)、CD34(0.2%)和CD79a(0.3%),不表达HLA-DR。P3代Wharton′s jellyMSC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经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脂质沉积。结论本方法获得的Wharton′s jelly MSC活性好,增殖能力强,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的变化,MTT法检测其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分别采用成骨和成脂诱导剂对第4代BMSCs进行诱导分化,应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液检测其ALP活性、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RT-QPCR检测诱导0、7、14和21 d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ALP)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的表达变化。结果全骨髓贴壁法能成功分离培养BMSCs,传代细胞生长增殖迅速,以长梭形细胞生长为主,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第4代BMSCs分别经成骨和成脂诱导剂诱导后,ALP、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诱导7、14和21 d后,Runx2、OCN、ALP、PPARγ和FABP4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d(P0.05);成骨分化过程中,Runx2和ALP在第7天时表达量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OCN的表达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成脂分化过程中,PPARγ在第7天时表达量最高,FABP4始终高表达。结论 BMSCs具有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经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成骨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变化,呈明显的时序性表达差异,提示分别在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为BMSCs在骨、细胞和基因等工程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 cells,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取第3代MSCs分为白藜芦醇诱导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白藜芦醇诱导组先加入预诱导液(含10μg/L 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24 h,再更换诱导液(含15μmol/L白藜芦醇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6 h,然后更换维持液(含15μmol/L白藜芦醇,10μg/L bFGF,2%B27的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至72 h;对照组预诱导与白藜芦醇诱导组相同,诱导时仅加入DMEM/F12培养基诱导6 h,再更换维持液(含10μg/L bFGF,2%B27的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至72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分化后MSCs形态;各组分别于诱导前及诱导后2、6、24、72 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nestin、NSE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白藜芦醇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伸出长突起,类似神经元,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nestin和NSE阳性,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白藜芦醇诱导组nestin、NSE蛋白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诱导后2 h,nestin蛋白及mRNA表达达最高(P<0.01),之后逐渐下降;而NSE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升高,诱导后72 h达最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藜芦醇在体外可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白藜芦醇在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一种新型人工设计自组装多肽(RADA16)水凝胶作为三维培养支架评价MSCs成骨分化情况。将人骨髓MSCs培养增殖后接种到水凝胶中,在成骨分化培养液中进一步培养1~3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和存活情况;组织学染色检测MSCs ALP活性;半定量RT-PCR分析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绝大多数MSCs在水凝胶支架内能够存活,呈纺锤样形态。诱导培养后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检测到ALP活性,在14天时达到峰值。骨晚期分化特异性基因BSP也有表达,且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自组装多肽水凝胶为MSCs的黏附生长及向成骨细胞分化提供良好的三维微环境,有望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F/COL/PLCL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与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hUC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hUCBMSCs,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相关抗原的表达。制备SF/COL/PLCL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表征,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将hUCBMSCs接种于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上,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 hUCBMSCs具有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其表达CD44、CD29、CD90和CD105,不表达CD45和CD34。SF/COL/PLCL复合纳米纤维的纤维形貌良好,随着PLCL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和力学性能均逐渐增加。hUCBMSCs能够在三维纳米纤维支架上很好地黏附,并相互连接向周围扩展,三维纳米纤维支架能很好地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与常规培养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SF/COL与PLCL的质量比为30∶70时,最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结论 hUCBMSCs能够在SF/COL/PLCL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增殖,这种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对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获取ADSCs,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比较细胞的产量和增殖能力;分别用化学成脂诱导剂和化学成骨诱导剂诱导ADSCs分化,观察其分化情况,并计算成脂量。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ADSCs的成功率分别为79%和53%,获得的第4代ADSCs多为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或纺锤形,无形态学差异,传至第8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传代后细胞性状均一,生物学特性稳定;培养第7天,组织块培养法每毫克脂肪组织获得的细胞产量高于胶原酶消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代ADSCs生长曲线均为相似的"S"型,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96.56和95.84 h;ADSCs均可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方向分化,培养第7天,两组间成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是更适合的体外获取AD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经典Kaplan法复制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模型。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MSCs,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后,分别于1、5、10d处死小鼠,取胸腺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SCs在胸腺瘤组织中的定位;第1次全身大剂量照射后6个月取胸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胸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判断成瘤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SCs经尾静脉输注后可迁徙至小鼠胸腺组织内;病理观察显示,胸腺组织皮髓质结构清楚,淋巴样肿瘤细胞较少,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偶见核分裂象;MSCs输注使辐射诱导的胸腺瘤成瘤率由57.00%±9.78%降低至37.50%±7.55%。结论已成功建立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模型;输注的MSCs可迁徙至胸腺组织中,并降低胸腺瘤的成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二次贴壁法高效制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方法将传统组织块贴壁法弃掉的脐带组织块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进行二次贴壁,分离hUC-MSCs,并用无血清培养体系连续传代,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检测不同代次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免疫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结果二次贴壁法分离的hUC-MSCs在第4天即出现细胞克隆,第8天汇合度可达70%,经过二次贴壁法,1根20 cm的脐带组织共获得P3间充质干细胞(MSCs)总数为1×10~9个。二次贴壁分离的细胞增殖能力旺盛,与一次贴壁获得的干细胞同代次平均倍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贴壁法与二次贴壁分离的细胞均表达超过98%的CD73、CD90、CD105和低于2%的CD34、CD45、CD14、CD79a、HLA-DR,且该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能力。结论经无动物源培养体系体外扩增的二次贴壁分离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具有MSCs生物学特性的hUC-MSCs,为其规模化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多点局部注射后,修复烫伤皮肤创面的潜在机制。方法机械消化法分离人UCMSCs,培养至第3代后,进行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将第3代UCMSCs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共培养14 d,免疫荧光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的表达;对比小鼠Ⅲ度烫伤模型多点局部注射UCMSCs后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Dil标记UCMSCs,局部注射后检测UCMSCs在创面局部的分布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UCMSCs的形态、表面抗原表达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均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经b FGF诱导后可显著提高UCMSCs中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局部注射UCMSCs可显著提高烫伤小鼠的创面愈合率,UCMSCs可定植于烫伤创面下。结论 UCMSCs具有较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分化能力,经局部注射后,可通过定植于烫伤创面而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方法从剖宫产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UC-MSCs,并连续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检测P3和P12代UC-MSCs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诱导率、衰老情况、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染色体核型。结果 P3代UC-MSCs为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贴壁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P12代UC-MSCs宽大扁平,贴壁性减退,漂浮细胞增多,胞浆内出现黑色颗粒和空泡;P3和P12代UCMSCs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P3较P12代UC-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及向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及细胞衰老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成纤维细胞集落数及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明显增多(P0.05)。结论长期体外培养的UC-MSCs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遗传学特性稳定,但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二倍体(2BS)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确定在2BS细胞上培养乙脑病毒的条件和方法。方法通过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检测,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乙脑病毒在2BS细胞上的增殖情况。结果pH值在7·4~7·6之间、人血白蛋白含量为0·2%、病毒稀释度为1:1000时,病毒维持液培养的病毒滴度最高。在2BS细胞上传50代的病毒滴度均在7·0logLD50以上,且差异无显著意义。连续传代后病毒的免疫原性下降。结论建议用于建立病毒种子库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2BS细胞上传代不应超过3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后,以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和尼克酰胺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ELISA法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细胞诱导后逐渐聚集成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砖红色,诱导后第14天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胰岛素,第21天浓度较14d增高,高糖组[(21.5±1.6)μIU/ml]比低糖组[(18.1±2.5)μIU/ml]略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表达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Fc融合蛋白的CHO工程细胞的传代稳定性,确定细胞的生产稳定代次.方法 取表达rhGH-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35代),连续传代建立50、70、90代细胞库.复苏各代次细胞并进行培养表达,绘制不同代次的细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