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七南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由于强注强采,含水上升幅度大,剩余油认识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胡七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胡七南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指导该块的治理和挖潜。  相似文献   

2.
YD油田长6油藏具有的"三低一非"的特点,随着近30年的深入开发,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高达49.1%,挖潜和开发形式十分严峻。通过分析油区长6不同砂层组静态储量特征,结合其分层动用情况等因素,阐明了油区剩余油可采储量潜力在剖面和平面上的富集量、富集范围和富集程度,剩余油潜力最大的是长61,潜力相对较大的是长62、长63,潜力较小的是长64。进而对油区剩余油开发潜力进行分类,提出了不同类别开发潜力相互匹配的挖潜措施,从而指明了油区挖潜的主要方向,为油区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稳产提供可靠的重要保障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藏在经过开采之后,一般还有相当数量的余油残留于地下,对于这些余油还很有必要进行二次或三次开采.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对于油层余油的分布探测不明晰,本文浅析油层余油的分布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结合构造带的储层特征和实际生产经验,通过分析对比地质特征对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揭示储层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地位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在探明储量的比重较大,并且在原油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因而开发潜力大。东辛采油厂营某区块沙三段油藏含油面积10.2km2,地质储量1248×104t,占东辛采油厂低渗透储量的63.3%,是东辛采油厂最大的低渗透开发管理单元,其各区不同的网井距、储层物性、井开发方式具有代表性,因此选择该区块低渗透油藏开展精确剩余油分布和挖潜分析,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乐  高延新 《辽宁化工》2015,(2):214-216
运用地质、测井、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对樊家川油田中区剩余油富集区分布规律进行了精确预测,最终得出樊家川中区剩余油富集规律的同时也对其他油气藏的稳产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应用密闭取芯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新钻调整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应用油藏监测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沉积微相研究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半定量化研究剩余油等,定量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方法主要是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
优势剩余油主要指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未采出但潜力相对巨大的地下原油。随国内大多数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优势剩余油的开采将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本文分别对地质、油藏工程和室内试验等剩余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优势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下分流河道内部薄夹层因小、密、多等特征,对高含水时期剩余油的控制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现代沉积模式和古代野外露头为指导,依靠测井曲线识别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的位置、厚度及其数量,找到剩余油的位置,从而确定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挖潜措施,对老油田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油田更好的寻找和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13井区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高垒带中部。纵向上油层层系较全,上至东营油层,下至潜山都有油气显示,各油层经多年注水开发和多次平面、纵向调整,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将多种研究方法组合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利用存水率法、物质平衡法、分流方程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等多种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各开发层系小层沉积相动态综合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确定了齐13井区各油层剩余油丰度、剩余可采储量及分布规律,确定了各层系主要剩余油富集区,为下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驱后剩余油少且高度分散,油层中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聚驱后没有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开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系统地开展了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剩余储量潜力研究。明确了聚驱后剩余储量潜力及挖潜方向,聚驱后油层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及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必须在调堵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在扩大波及体积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优化确定了合理的井网。本文利用二类上返井的水淹层解释资料,给出了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的分布特征,对今后油田改善聚驱后开发效果和进一步挖潜地下剩余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单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单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单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4.
剩余油研究,作为中后期提高油田产能的可靠途径,备受研究者关注。简要分析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两个因素:地质因素与开发因素,同时对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简单探讨。最后对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以提升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究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着手,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复杂断块油藏的二次开发提出相应的挖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断层区油藏构造复杂,砂体发育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长期注水及注聚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因此对于特高含水期的聚合物驱二类油层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断层构造的影响,及挖潜断层区的剩余油潜力。本文通过对,某井附近的断层进行认识和对断层附近剩余油的分析,提出了三个方面寻找剩余油,有效地指导油田的开发方案调整,为断层区油藏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剩余油的发展情况,研究剩余油的目的、内容及必要性。并且以葡北三断块为例对其石油地质储量进行核算,其结果与上次的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原来的含油面积是针对整个断块而言的,在本次计算中采用分单元圈定含油面积。之后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包括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类型低效无效循环体分布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同井网条件下剩余油分布规律;四类井分布状况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根据砂体类型、韵律类型、不同沉积微相及所处位置,选择解剖井区,进行剩余油分类研究。最后在剩余油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每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别提出挖潜方法,提高井网的利用率,改善储层的动用状况。  相似文献   

19.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濮85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以监测及生产资料为依据,以应用岩芯水驱油实验资料为主要途径,结合动态,综合研究和评价小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