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与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层合材料,测试了含不同连续纤维层比例的层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了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连续纤维层可以显著提高层合材料的强度,层合材料的强度随连续纤维层的增加而提高。连续纤维层与短纤维层的界面在拉伸测试中保持完好,可以有效传递应力,20%连续纤维层的层合材料拉伸失效以撕裂为主。层合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尽管部分连续纤维断裂,但连续纤维层有效抑制了材料截面的穿透性裂纹扩展,阻止了材料的宏观断裂。连续纤维层与短纤维层的强度差异导致层合材料在冲击过程中扭转,层间界面在扭转剪切作用下分层失效。  相似文献   

2.
剪切强度和剪切韧性是反映复合材料构件在复合受力状态下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铺层方式的单向玻璃纤维与短切玻璃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能有明显差异。文中基于HyperWorks 商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精确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铺层方式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铺层材料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能影响较大,而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各阻尼层对7层各向异性交替层合阻尼结构阻尼性能和刚度的影响大小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阻尼层材料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7层交替层舍的各向异性阻尼结构而言,对结构刚度影响最大的阻尼层为第4层,对结构内耗值大小与频率范围和温度范围影响最大的阻尼层分别为第2层和第6层;结构内耗的温频特性与各阻尼层材料及其厚度密切有关,一般第2层越厚,其内耗的频率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坦克液压系统高压软管是一种钢丝编织胶管,是由内胶层、钢丝编织层、辅助棉线编织层、中间胶层和外胶层组成。在高压系统中被用作连接管和导管,要求其端部留出7毫米长的钢丝编织网,其上的内外胶层要全部剥掉。由于胶层附着力大,机械加工只能去掉内胶层和外胶层,对于棉线编织层和中间胶层则无法去掉。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电梯层门受外力致使层门靴脱离层门地坎槽,导致层门异常打开事故频发的情况,设计一种防止层门靴脱槽的保护装置。该装置采用与层门启闭动作联动的强制性机械机构使保护装置进入或脱离工作位置,即装置的挂钩进入或脱出安装在电梯层门地坎上和门套上的防脱件。在层门受外力撞击时,在挂钩的作用下减少层门的变形量,进一步增强层门强度,防止层门靴脱离层门地坎,达到防止电梯层门受外力异常打开的目的。该工作方式既能杜绝层门靴脱槽,防止层门受外力异常打开,又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具有本质安全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TiN多弧离子镀过渡层的组成及其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TiN多弧离子镀涂层过渡层的组成及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TiN涂层过渡层由混合及扩散层组成,扩散层包括Ti原子扩散层及N原子扩散层;影响扩散层的主要因素是基体材料的成分和沉积温度;具有N原子扩散层的过渡层将使涂层的结合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超深矿井提升多通过钢丝绳多层缠绕实现,多层缠绕钢丝绳需在两个挡绳板位置借助层间过渡装置实现钢丝绳向更高层的爬升、换向。传统的Lebus层间过渡装置在超深、高速、重载的工况下存在磨损大、易在2~3层过渡时卡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1种新的层间过渡装置,并结合钢丝绳层间过渡时的运动状态推导出层间过渡装置各部分的参数计算公式。该层间过渡装置的设计思想及其计算公式可为超深矿井提升机多层缠绕卷筒层间过渡装置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机械强度》2013,(6):795-798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会遇到含铺层拼接的层合板的问题,需要考虑拼接对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因此建立交错拼接单向层合板的力学模型,对其层间应力和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单向层合板拼接位置的层间应力分布和抗拉强度的解析解,并提出有效拼接长度的概念,可用于交错拼接层合板的设计。并建立不同拼接长度的交错拼接单向层合板模型,计算得到层间应力分布,并采用渐进损伤方法预测抗拉强度,解析解和有限元方法的强度预测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含交错拼接单向层合板拼接位置的层间切应力和抗拉强度决定于材料刚度、单层厚度、界面厚度和拼接长度。  相似文献   

9.
使用空间杆单元模拟缝合线,对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口缝合补强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研究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圆孔附近各个铺层交界面处层间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将缝合后的层间应力值与缝合前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缝合参数(针距、行距、边距、单缝合和双缝合)对孔边层间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缝合补强后孔边的层间应力明显减小。孔边附近层间应力的分布与相邻铺层的铺层角有很大关系,不同铺层之间的层间应力有显著差别。不同铺层之间的层间应力沿孔边区域存在应力转换点(即层间应力由正值变为负值)。  相似文献   

10.
颗粒的球磨粉碎以介质球间非限制料层破碎为主,料层的夹持特性与颗粒破碎密切相关。通过石英颗粒料层挤压实验和离散元仿真发现,介质球径和颗粒粒度对夹持料层厚度存在显著的影响:介质球径小则料层薄、颗粒粒度小则料层厚。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构建了石英颗粒的夹持料层高度计算模型;依据料层高度与料层自锁条件给出了料层夹持范围计算公式,计算模型和公式与料层挤压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掌握自动化技术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而软件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机械制造领域里使用的软件产品必须具有高功能、高可靠性和高质量。传统的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第一层I/O(传感器和执行器),第二层控制器层,第三层人机接口层,第四层企业信息系统层。除在第三层和第四层间采用以太网外,其他层都是专用网络,控制设备及软件也是专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以元素粉体为原料,采用分层布粉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钼基体和钨基体上的(1-x)Ti_3SiC_2+xSiC(x=0,0.1,0.2)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其各层及界面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1 300℃烧结后,层状复合材料中钼层与Ti_3SiC_2层以及钨层与Ti_3SiC_2层都有明显的过渡层生成,而且过渡层界面都较平直和清晰,界面处没有明显的缺陷,界面结合紧密,钼层和Ti_3SiC_2层的过渡层约有80μm厚,钨层和Ti_3SiC_2层的过渡层则达到50μm;烧结后得到致密的钼层,而钨层则孔洞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一汽集团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由上而下分为六层主框架:数据资源层、数据模型层、应用支持层、系统管理层、业务层、用户层。系统各层都紧密地架构在统一的安全保障支持体系下,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岗位的审计监管和授权,并遵循统一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14.
韩天明 《钟表》2001,1(1):45
镀金表壳是在半钢壳上框镀了一层金或金合金,镀金层通常在2~20μm之间。镀金壳色彩美观,多数呈金黄色,但这种表壳不耐磨,时间长久一些镀金层会逐渐磨损,露出底壳色,影响美观。根据使用情况看: 镀金层2μm的,半年后会逐渐泛色。 镀金层3~5 μm的,镀金层能保持1~2年。 镀金层5~7 μm的,镀金层能保持2~3年。 镀金层8~10 μm的,镀金层能保持3~5年。 镀金层在10μm以上,镀金层能保持5年以上。 镀金层在20μm或20μm以上,镀金层能保持10年。 这是在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保持年限,但如遇到酸、…  相似文献   

15.
镍镉合金扩散层耐高温和耐盐雾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 《工具技术》2010,44(1):115-115
镍镉合金扩散电镀层的特点是先镀低应力的、细密的镍层,再在镀镍层上镀镉,经过340±5℃加热,让镍镀层和镉镀层高温下相互扩散和渗透,从而形成热扩散电镀合金层。该合金层具有底镍层、镍镉扩散层、表面微薄的富镉层结构,在高温下抗腐蚀能力非常强,对钢机体而言属于阳极防护层。  相似文献   

16.
一汽集团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由上而下分为六层主框架:数据资源层、数据模型层、应用支持层、系统管理层、业务层、用户层。系统各层都紧密地架构在统一的安全保障支持体系下,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岗位的审计监管和授权,并遵循统一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17.
车间层信息集成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典型实用的车间层信息集成系统的框架结构,分析了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以车间层控制器为核心的车间层-制造控制层-设备层三层控制结构的数控车间集成方式。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20CrNi2MoA渗碳钢铁路轴承精磨时,由于砂轮、工件与冷却液之间的热-化学与热-机械作用,滚道面的成分与组织变化。结果表明,轴承滚道面形成了磨削变质层。变质层由表至里是由吸附层、氧化层、白层及过回火塑性变形层组成。氧化层是Fe与合金元素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结构,并存在Si的表面富集。氧化层厚度不超过20nm。白层的组织为细化了的高碳织构马氏体与沿磨削切应力方向拉长了的细小的奥氏体。在过回火层中,硬度低于600HK的区域不超过10μm。变质层的总厚度及白层厚度均随砂轮径向进给速度增加而加厚。  相似文献   

19.
王钦娟 《机电技术》2014,(5):100-103
采用镶铸法制备了25Mn钢-灰铸铁双金属制动毂,利用OM、SEM、EDS、硬度实验和HRC Rock Well结合力测试方法分析了双金属结合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Mn钢-灰铸铁双金属制动毂结合层厚度约为400μm,达到冶金结合,结合层由较薄的C扩散层和灰铸铁层构成,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面。结合层处存在C的扩散而形成了碳化物,同时由于结合层冷却速度快,珠光体片层间距变小使得结合层的硬度比钢及灰铸铁高,并且结合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碳纤维缠绕电动节能车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力学试验对比的方式研究碳纤维铺层角及铺层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性能的影响。以层合板铺层角度、铺层层数为变量设置试验对比组,在ANSYS Composite Prep/Post复合材料分析模块中创建层合板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层合板在承受弯曲载荷时的抗弯表现。结合弯曲试验结果,分析不同铺层方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铺设一定数量的±45°铺层的基础上,增加0°/90°正交铺层可提高层合板的静承载强度;增加铺层层数,可提高层合板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