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护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pH值对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定金针菇的护色条件。结果表明:金针菇中PPO活性的最适温度30℃,最适pH6.4。金针菇的最佳护色条件为:在0.3%柠檬酸和0.07%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中漂烫3 min,经该条件处理的金针菇在整个试验期间内无褐变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栗蘑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硬化、漂烫的最佳工艺及拌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适的硬化条件是在浓度为0.5%氯化钙和0.5%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浸泡40 min。最佳漂烫条件是在浓度为0.3%的柠檬酸和0.06%的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中漂烫4 min。最佳拌料配方为每100克栗蘑中加入3 g盐,0.7 g糖,3 g辣椒粉。可制得具有栗蘑特有风味,口感脆嫩,营养丰富,方便安全的新型即食栗蘑食品。  相似文献   

3.
以金针菇、花生、纯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菌种,对金针菇花生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金针菇花生酸奶最佳工艺参数为:金针菇菌汁和花生汁的混合比例为2∶1,混合汁添加等量纯牛奶,另外添加蔗糖6%,稳定剂0.5%,接种量5%,43℃下发酵3 h,4℃后熟2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金针菇花生酸奶。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金针菇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90℃、浸提时问4h、料液比1:30、提取2次、pH7为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向糖液中加入氯仿-正丁醇溶液(5:1)去除蛋白以纯化多糖,产率达1.63%。  相似文献   

5.
即食香菇方便食品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即食香菇方便食品加工工艺的硬化和护色操作进行了系统研究,用0.1%氯化钙和1.0%氯化钠混合溶液硬化处理25min为硬化工艺的最佳条件;而护色工艺的最佳条件则为0.3%柠檬酸和0.05%抗坏血酸混合溶液烫漂处理5min。并采用梯度升温干燥工艺,开发出具有浓郁川味特色的香菇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金针菇菌丝体多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量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含量。结果:超声辅助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超声强度80W、超声处理时间10min、浸提液pH8.0。结论:水浴提取法平均提取率为1.16%,超声辅助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得率率平均为3.46%,提高了198.28%。这说明超声辅助法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明显优于水浴法。  相似文献   

7.
对调味鲤鱼片的脱腥、调味、干燥、杀菌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鱼片脱腥的最佳配方为2.0%绿茶+1.5%NaCl,鱼片重/脱腥液重为1∶3,在4℃浸渍脱腥90min,鱼片最佳调味配方为五香料液75%、食盐2.5%、白糖8%、味精1.5%、料酒8%、酱油5%,鱼片最佳干燥条件为15℃下干燥12h,杀菌条件为95℃水浴杀菌45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乙醇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提取金针菇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金针菇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功率为500 W、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金针菇总黄酮得率达6.09 mg/g,与传统醇提法相比,总黄酮得率提高了91.5%。  相似文献   

9.
适合荷叶贮藏的最佳加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新鲜荷叶进行杀菌,经CaCl2溶液或植酸溶液浸泡后,在不同干燥条件(温度、时间)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在常温下贮藏。结果表明:(1)Ca2 在荷叶干燥中有抑制自由水分散失和增强荷叶的拉伸性能的双重作用;(2)植酸除具有很强的杀菌防腐效果外,还具有很强的保水性,增加荷叶的柔韧度;(3)最佳干燥技术参数为5?2 浸泡15min、0.1%植酸浸泡10min、60℃干燥50min或5?2 浸泡15min、1%植酸浸泡10min、70℃干燥30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合酸-碱-水联合脱胶法,对餐余地沟油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处理和去除,并对脱胶条件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得到的最佳脱胶条件为:0.3%柠檬酸和0.4%磷酸组成混合酸溶液,在85℃下搅拌反应30 min,然后45℃下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p H为5~6反应30 min,最后加入油脂质量3%的蒸馏水,75℃下搅拌反应30 min,恒温静置2 h,2 000 r/min离心5 min。在最佳的脱胶条件下,对5种常见的地沟油进行脱胶处理,脱胶率最高可达97.37%。  相似文献   

11.
以银杏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银杏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 环糊精的比例为1:1(m/m),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m/m),料液浓度为25%(m/V),单甘脂为0.1%;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30ml/min,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银杏油的效率可达到90.66%;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该文比较磷酸法和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效果,研究氯化锌法对稻壳和脱硅稻壳活化工艺,探讨料液比、活化液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法对稻壳活化效果要优于磷酸法,稻壳和脱硅稻壳采用氯化锌法活化最优条件相同:料液比1∶2.5,活化液浓度6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温度600℃,产品各项吸附性能指标均能符合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大十"桑椹为原料,经科学勾兑、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方便饮用的速溶茶。通过一系列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桑椹速溶茶的最佳配方和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椹速溶茶宜用20%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方法,最佳工艺参数:雾化器喷头转速30 000 r/min、物料进料速度40 r/min、进出口温度180/80℃;桑椹速溶茶最佳配方:原果汁含量70%,糖酸比20∶1,加糖量8.0%。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方法对甘薯皮绿原酸进行提取;采用锐孔法,以绿原酸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绿原酸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液料比80:1((V/m)、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 100 W、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绿原酸得率可达14.44 %;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为:针头孔径 0.60 mm、下滴高度8 cm、海藻酸钠浓度4 %、氯化钙浓度3 %、壁芯比2:1(V/V,芯材浓度 5%),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 85.05%。绿原酸微胶囊化可提高绿原酸的热稳定性。本实验为农产品废弃物中绿原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栗粉护色和干燥中的关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粉加工中护色和干燥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中采用L9( 34)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经护色处理的板栗进行研究;同时对不同温度下板栗切片的热风干燥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 1%Vc、0 7%柠檬酸、0 3%植酸和1%NaCl混合护色液处理板栗30min的护色效果最佳,可有效控制褐变;实验证明在低于6 0℃热风干燥0 7cm厚的板栗切片,板栗的色泽不变;而高于6 5℃,不同的干燥时间对板栗的色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提取翻白草中熊果酸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翻白草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优化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得翻白草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翻白草中熊果酸的提取最佳工艺是乙醇浓度为75%,固液比为1:60,提取时间为60min,超声波功率为610W,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固液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结论:最佳优选结果用于验证实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适于油炸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原料,研究了切片厚度、坯料烘干时间(含水量)、被膜剂浓度、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对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的加工工艺参数,即马铃薯切片厚度为2.0mm,油炸坯料于50℃温度下烘80min,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油炸前用0.8%的CMC-Na溶液被膜,在180℃油温下炸制2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以氯化钠为助剂的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柑橘皮中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柑橘皮为主要原料,氯化钠为助剂,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柑橘皮中香精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助剂添加量、研磨时间、研磨珠粒数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柑橘皮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氯化钠添加量为4%(W:W),研磨时间为35 min,球磨研磨珠粒数为10粒,料液比为1:40(m:V)的工艺条件下,香精油提取率最高为1.87%,比传统的热回流法提高了36.50%,且大大缩短提取周期,便于大规模生产。结论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为柑橘皮香精油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