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聚电解质层层沉积技术,本文通过AlCl3协同阴/阳离子淀粉多层交替包覆APMP纸浆纤维,从而探讨AlCl3协同淀粉包覆APMP纸浆纤维的层数对淀粉吸附量、纸浆Zeta电位和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Cl3的浓度为36 mmol.L-1,纸浆浓度为4.0%,每次吸附时间为15 min,每次淀粉用量为11 mg.g-1纤维,pH为5.0的条件下,淀粉八次交替包覆APMP浆纤维表面的淀粉吸附量为63.36 mg.g-1纤维,纸浆Zeta电位为-5.36 mV,随着淀粉包覆纸浆纤维层数增加,纸浆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及环压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撕裂指数先增加后降低。AlCl3协同阴/阳离子淀粉多层交替包覆APMP纸浆纤维产物的扫描电镜(SEM)表明,AlCl3协同阴/阳离子淀粉三层包覆纸浆纤维表面的淀粉复合膜粗糙程度高于三层淀粉直接包覆纸浆纤维表面复合膜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负电荷相吸的原理和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杨木APMP纸浆纤维表面依次进行阳离子淀粉、阴离子淀粉和阳离子淀粉包覆,讨论无机电解质种类、淀粉用量、纸浆浓度、无机电解质浓度、pH和吸附时间对APMP纤维表面淀粉吸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lCl3的浓度为36mmol·L-1、纸浆浓度4.0%、吸附时间15min、淀粉用量11mg·g-1纤维、pH5.0时,淀粉3层包覆后的APMP浆纤维表面淀粉吸附量为31.48mg·g-1纤维,纤维表面淀粉保留率达到95.4%,同吸附单层阳离子淀粉的空白样相比较,多层淀粉包覆APMP纸浆纤维表面淀粉吸附量增加247.56%。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层沉积技术及阴阳离子静电吸附作用的理论基础,通过在杨木APMP纸浆纤维表面依次包覆阳离子淀粉(CS)、阴离子淀粉(AS)和阳离子淀粉(CS)的方法,主要讨论了无机电解质种类、纸浆浓度、淀粉用量对成纸性能和淀粉保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lCl3浓度为12.0mmol/L,纸浆浓度为1.6%,每层淀粉用量为50mg/g(纤维),每层吸附时间5min,pH:5.0时,同未吸附淀粉的空白样相比,多层淀粉包覆APMP浆成纸的耐破指数、环压指数、撕裂指数及抗张指数分别增加了95.74%、62.88%、95.55%和88.55%;同吸附单层阳离子淀粉的空白样相比较,多层淀粉包覆APMP浆的淀粉保留率增加了97.55%,成纸的耐破指数、环压指数、撕裂指数及抗张指数分别增加了41.54%、42.89%、53.02%和45.7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淀粉/聚胺复合物、阳离子淀粉及原淀粉在纸浆上的吸附类型,测定了淀粉/聚胺混合糊液及单一组分的黏度,探讨了淀粉/聚胺复合物在不同浆种纸张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与聚胺形成了复合物,该复合物对再生浆的作用效果与阳离子淀粉相当,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淀粉/聚胺复合物用量为1.5%时,可使纸板的裂断长增加22.6%,纤维留着增加率提高了6.8%。淀粉/聚胺复合物在纸浆纤维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阳离子淀粉的吸附相似。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制备及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干法工艺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DS=0.099),以荧光黄E-8G染料溶液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染料浓度、絮凝剂用量、脱色时间和废水pH对脱色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对碱性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脱色能力;在废水pH为12.5,染料浓度113.5 mg/L,絮凝剂用量120 mg/L,脱色时间2 h条件下,脱色率达63.2%,吸附量为0.612 mg/mg;絮凝剂对酸性染料分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电荷分析研究两性淀粉对新闻纸撕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电荷分析研究了两性淀粉对新闻纸撕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用量对新闻纸浆的电荷密度有影响,新闻纸浆的可溶净电荷、表面阳电荷和CTR随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面阴电荷随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淀粉用量较低时,可溶净电荷变化比较缓慢,而纸浆表面电荷CTR的变化非常显著,用量大于0.5%后,可溶净电荷增加较快,而对CTR的影响很小,pH值对添加两性淀粉0.5%的新闻纸浆的可溶净电荷和表面阳电荷的影响不大,表面阴电荷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在pH值小于6时,变化的幅度较大,pH值大于6,表面阴电荷变化的趋势减小,在pH=6时,CTR达到最大,结合pH值对桉木化机浆与新闻纸浆的影响可以知道:pH=6~8时,整个浆料系统接近电中性,两性淀粉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最佳,从而使纸页的纤维间结合状态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OCC制浆过程中淀粉变化及其对纸浆滤水性能和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淀粉酶处理对OCC纸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CC中淀粉含量达10.6%(相对于绝干原料),在制浆过程中(包括碎浆和打浆) 10%~20%的淀粉溶出;脱水过程在去除溶出淀粉的同时还会改善纸浆滤水性能,降低纸浆强度;淀粉酶不但降解溶出的淀粉,同时也降解纤维上附着的淀粉,使得纸浆得率下降,废水污染负荷增大。  相似文献   

8.
在多数情况下,聚合电解质如:阳离子淀粉分子不能渗透到纤维细胞腔内。它们的吸附取决于纤维和细小纤维的表面特性。研究表明吸附到硬木上的阳离子淀粉比软木上的更多。比较两种浆的特性以确定纤维表面上的电荷是阳离子淀粉吸附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多数情况下,聚合电解质如:阳离子淀粉分子不能渗透到纤维细胞腔内。它们的吸附取决于纤维和细小纤维的表面特性。研究表明吸附到硬木上的阳离子淀粉比软木上的更多。比较两种浆的特性以确定纤维表面上的电荷是阳离子淀粉吸附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国产OCC浆为原料,用漆酶处理纸浆来提高成纸强度,对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为:漆酶用量为16U/g(相对绝干浆),浆浓度5%,温度50℃,pH=5.0,反应时间为90min。结果表明:与单独用漆酶处理相比,干抗张指数与湿抗张指数分别增加了6.88%、27.3%;同时发现,漆酶体系中加入组氨酸介体,可明显提高纸浆的强度性能;生物与机械共同处理纸浆能够更大幅度提高OCC浆的成纸强度。环境扫描电镜图发现:与对照样组相比,用漆酶-组氨酸处理的纤维表面上观察到更多的塌陷和更多的原纤维生成,这是导致形成更强的纤维结合力,提高成纸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糊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糊性质进行较详细比较研究,包括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膨胀力、酸解、酶解,和介质对糊粘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糊的凝胶稳定性好、持水力强、膨胀力高、糊化温度高、热焓变值大、但透明度较差、冻融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且氯化钠及糖溶液对小米淀粉糊粘度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非晶化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是一种天然多晶聚合物,随着对淀粉结晶结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淀粉颗粒在某些条件下淀粉结构的有序性被破坏,具有非晶化现象.非晶化的淀粉颗粒称为非晶颗粒态淀粉,其颗粒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具有较高的酶降解性、反应活性等,更加适于改性和深加工.对非晶颗粒态淀粉的研究概况、结构、性质等作相关阐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作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玉米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粘度、糊化特性等主要物理性质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与玉米淀粉的性质不同,由于变性淀粉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使淀粉极性增强,亲水能力增大,使其都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抗凝沉性,较高的膨胀度、透明度,因此变性淀粉具有更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including steamed, pilaf, and traditional stir‐fried, on starch hydrolysis rates of rice. Rice grains of 3 varieties, japonica, indica, and waxy,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Rice star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grain and characterized. Amylose contents of starches from japonica, indica, and waxy rice were 13.5%, 18.0%, and 0.9%, respectively. The onset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of indica starch (71.6 °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japonica and waxy starch (56.0 and 56.8 °C,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attributed to longer amylopectin branch chains of the indica starch. Starch hydrolysis rates and resistant starch (RS) contents of the rice varieties differed after they were cooked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Stir‐fried rice displayed the least starch hydrolysis rate followed by pilaf rice and steamed rice for each rice variety. RS contents of freshly steamed japonica, indica, and waxy rice were 0.7%, 6.6%, and 1.3%, respectively; those of rice pilaf were 12.1%, 13.2%, and 3.4%, respectively; and the stir‐fried rice displayed the largest RS contents of 15.8%, 16.6%, and 12.1%, respectively. Mechanisms of the large RS contents of the stir‐fried rice were studied. With the least starch hydrolysis rate and the largest RS content, stir‐fried rice would be a desirable way of preparing rice for food to reduc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and to improve colon health of humans.  相似文献   

15.
芋头淀粉糊的粘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芋头淀粉糊在不同质量分数、pH值以及不同蔗糖、食盐、明矾、硼砂添加量的条件下,Micro Visco-Amylo-Graph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与马铃薯、木薯、玉米淀粉糊的粘度性质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了解芋头淀粉的特性及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保持小麦淀粉天然特性,发展一种通过直接破碎浸泡过的小麦籽粒分离淀粉的方法,然后对所得十九种国内优质小麦的淀粉的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水分含量及白度进行测定,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两性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淀粉是一种重要变性淀粉产品,用途广泛,具有优良应用性能;该文介绍我国变性淀粉发展新领域,两性淀粉合成与反应原理、产品性能、应用领域等,并展望今后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建  刘亚伟  郑岩 《食品科学》2006,27(9):79-83
本实验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不同取代度和交联度的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并对其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酸性、高温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加入面条后对面条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糊液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酸性、耐高温性及耐剪切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加入面条后对面条的最佳烹煮时间和烹煮损失方面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淀粉氧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淀粉化学品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绿色物质。概述了淀粉基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根据需要可将淀粉改性为需要的氧化淀粉及衍生物。淀粉氧化后,得到羧基和羰基,描述了氧化淀粉表征参数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小麦淀粉分别与马铃薯淀粉、豌豆淀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淀粉混合物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凝胶特性等。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2 430.50 Pa•s)等糊化特性参数低于马铃薯淀粉(9 001.02 Pa•s)和豌豆淀粉(2 644.50 Pa•s),而糊化温度(90.70 ℃)高于马铃薯淀粉(67.05 ℃)和豌豆淀粉(73.95 ℃)。两种混合淀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值在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豌豆淀粉的值之间发生变化。凝胶的质构和水分子状态等参数有相似的特性变化规律。小麦淀粉的模量(G′为4 770.85 Pa、G″为453.80 Pa)高于马铃薯淀粉(G′为1 392.46 Pa、G″为175.65 Pa)和豌豆淀粉(G′为3 256.89 Pa、G″为275.36 Pa),两种混合淀粉体系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豌豆淀粉的值之间发生变化。马铃薯淀粉(7.84 J/g)和豌豆淀粉(8.18 J/g)的热焓值小于小麦淀粉(13.06 J/g),小麦与马铃薯混合淀粉、小麦与豌豆混合淀粉热焓值降低。综上所述,小麦淀粉分别与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使得混合淀粉的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为淀粉的天然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