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导弹武器系统模拟测试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化测试方案,文中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给出了惯性测量组合测试节点与CAN总线的接口设计.将弹上各仪器测试节点挂接在CAN总线上.以实现数字化测试,这样可以缩短导弹射前准备时间,有利于提高部队机动作战和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两级弹道导弹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技术的总线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方案,给出了具有五个节点的系统结构,确定了各节点的任务和接口,制定了通讯协议和工作时序,分析了总线的使用效率.最后,针对导弹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通过试验分析了CAN总线的几个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车载雷达系统CAN总线智能节点的复杂功能和软、硬件设计.设计以Silicon公司的C8051F040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对外的CAN总线和对内的两路RS232总线串口、两路ADC以及I2C总线等功能实现数据对外输出和控制指令对雷达系统作用.该设计通用性好,可靠性高,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车载雷达系统武器站.  相似文献   

4.
基于节点冗余的CAN总线网络双冗余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CAN总线冗余设计方法中只对总线进行冗余设计,仍然不能满足恶劣工业环境对CAN总线可靠性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冗余的CAN总线网络双冗余方法。该方法对网络中每个节点进行总线冗余,同时为系统的主节点进行节点冗余。测试结果表明:若总线出现故障,系统中所有节点均能自动切换到备用总线工作;若主节点出现故障,备份主节点则自启动,发挥主节点的作用;当主节点恢复正常时,备份主节点则自行回到备份状态。此方法能同时实现节点冗余和总线冗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弹载网络控制系统,并依据CAN总线自身的非破坏性位仲裁机制和控制网络传输消息的特点,利用CAN总线ID数据段,将静态调度算法DM和EDF调度算法结合起来,设计了适合弹载控制网络的总线调度算法。经实验验证该调度算法满足了控制网络对实时性的要求,网络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CAN总线数据通信实时性问题,介绍了通过采用“时间触发机制”来解决CAN总线数据通信实时性问题的技术途径,并给出了工程应用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针对导弹测发控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面向导弹测发控系统的Missile-CAN 通信协议。详细定义报文的29 位标识符和数据通信模式,制定CAN 网络的管理机制。在通信的安全性上采用AES 加密算法对传输报文进行加密。介绍实验系统硬件平台,并设计软件实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的通信质 量良好,总线利用率符合导弹测发控系统实时性要求,验证了Missile-CAN 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电气综合控制盒作为车辆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其CAN总线通信质量影响着整车的正常行驶.为了保证电气综合控制盒CAN总线通讯质量,且具有一定通讯故障的容错性,对电气综合控制盒进行了CAN总线通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气综合控制盒CAN总线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通信质量符合ISO 11898标准.  相似文献   

9.
CAN总线网络报文标识符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网络通信报文的标识符是报文接收过滤和总线仲裁的主要依据.报文标识符编码是应用层协议和应用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应用层协议标识符设计各有特点,提出一种标识符编码设计,可用于车载控制系统应用领域自定义协议,也可经过简单的映射支持几种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相似文献   

10.
VXI总线(VMe bus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是 VME 总线在电气仪器领域的扩展,是向众多供货商开放的模块扦卡式电气仪器体系。它具有结构的高密度、电气的高性能和组态的高灵活性的特点。美国 IEEE 协会已于1989年批准为美国工业标准,这标志着电气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的新阶段。据透露,1990年初美国空军在某战斗机上已装备 VXI 系统,并已用于海湾战争。导弹引信测试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在模拟弹一目交会的准动态工作条件下,对引信进行贯通性的整体测试。测试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弹一目交会的物理过程和干扰环境模拟为电磁网络行为。籍以给出目标位于引信天线主/旁瓣区的空间信息及穿越主瓣区的特征信息,弹一目近距距离信息,目标回波多卜勒信息,回波信号强度;地海杂波、气象干扰和人为干扰的模拟型态。以此检验引信的可解锁性、可启爆性及启爆灵敏度,可抑爆性和可自毁性。该文对 VXI 总线一导弹雷达引信的配置和组态选择进行论证和闸述,对其工程上的可实施性予以说明。VXI 系统和 OEM 器组建为各专用测试系统,对于引信测试领域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当会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以某电气控制盒为测试对象,通过分析其测试需求,编写了测试用例,形成了自动测试流程,以实现激励环境的自动加载、负载驱动的输出、CAN总线信息的自动发送与识别判断、以及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最后,得到对电气控制部件一种通用的自动测试方法.该方法简化了测试流程,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现场总线的车辆底盘分布式测控系统,由若干测控单元和1个显控终端组成.测控单元均采用带CAN控制器的SOC单片机C8051F040处理器,测量和控制其电气设备.测控单元间则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交换,测得的数据信息由显控终端显示.实际证明,该系统能简化车辆底盘传输线束,提高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CAN总线是指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智能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系统。基于CAN总线的虚拟仪器既可利用CAN总线的优点,实现测量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又可利用虚拟仪器的优点实现可视化编程环境,建立通用的图形化软面板。基于CAN总线的虚拟仪器,由于可通过总线采集数据,可省去大量的硬件资源,因此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传统测试方法在测试数字电路板时的技术障碍,提出基于弹上总线及边界扫描的弹上设备机内自测试设计方案。在介绍IM总线(module test and maintenance bus,TM Bus)和边界扫描的基础上,论述系统测试性设计的基本概念,搭建测试试验系统,并对系统测试性设计概念和主要考核指标进行演示、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能简化导弹的测试流程,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和测试性。  相似文献   

15.
车兵辉  张鹏  巍然 《兵工自动化》2014,33(11):75-78
针对风洞试验中模型舵面角度需要重复改变的问题,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风洞试验模型电动舵机系统。介绍电动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开发模型方向舵和升降舵电机舵机系统,并采用D600模型进行风洞常规测力试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风洞试验中模型舵面的自动控制,试验精准度均能达到国军标合格指标和部分达到先进指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N总线的DNC接口设计,由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CAN收发器、隔离光耦和DC-DC组成,采用高速光耦实现收发器与DSP间的电气隔离保护控制.DNC接口板通过隔离型DC/DC模块IB0505LSW75向收发器电路供电.DNC接口软件分DNC主机和DNC2接口卡通讯程序,其通讯控制程序由TMS320F2812语言编写,可接收来自DNC主机的信号指令,再根据指令类型进行设置,与CNC系统或DNC主机通信.  相似文献   

17.
基于WinCE的便携式导弹检测仪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nCE操作系统下设计的导弹检测仪软件,集成了对CAN总线通讯技术、RS422通讯技术、AD、IO和定时计数器技术的控制和使用,满足对导弹检测的各项功能。通过硬件测试,该软件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CAN总线的军用车辆数据采集部件节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军用车辆在比较恶劣工作条件下的数据采集部件节点需求的分析,充分考虑车辆的实际使用要求,特别是抗干扰要求,实现对铂电阻、微应变等信号的采集,并完成CAN接口的设计.通过部件台架试验的测试,证明研制的节点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满足车辆测试采集的要求,为今后进行装车试验准备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104总线的双通道CAN通讯板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104-SWC-DCAN双通道CAN通讯板卡是基于PC104总线的接口卡,采用SJA1000作为CAN控制器,TJA1050作为CAN收发器,同时通过GAL16V8D逻辑器件进行SJA1000的地址译码和逻辑控制.该接口卡含2路CAN通信通道,同时在2路CAN通信通道上均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保护PC机避免由于地环流而损坏,增强系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弹测控系统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导弹测控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测试需求;提出了导弹测控系统总线网络化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总线网络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与应用意义,预言总线网络化是导弹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CAN总线和以太网为例,详细探讨了它的设计构想与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