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沫 《中国水利》2023,(10):28-30
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上,科学准确评价森林、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对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尤为重要。在系统阐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重点工作方向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新阶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属线性工程,一般范围广、地貌复杂、工程内容多,因此对水土保持影响较为广泛,所以对相关工程的水土流失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尤为重要。以广东某公路机场段改扩工程的水土保持分区防治工程为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工程背景和现状分析,探讨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因素。针对项目特点根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同时提出水土保持监测措施,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有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提高了保水保土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本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退耕区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与巩固,提出其应纳入水土保持小流域管理的范畴,并从小流域的统筹规划,财政的有效保障,政策扶持,文化扶贫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麦曲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和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客观地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在宜农的坡耕地上配置梯田与保土耕作措施,不宜农坡耕地退耕还林;在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上配置林草措施,对现有林地、草地划定范围,实施封禁治理;在各类沟道配置谷坊、拦砂坝等治沟措施,做到治沟与治坡、工程与林草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敦化市牡丹江流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目标和规模,阐述了治理措施、进度安排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通过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论证了谊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涡河近期治理工程河南段在主体工程设计施工的同时,进行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和施工,为了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和工程建设期、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状况,为工程水土保持竣工验收提供技术数据,实施了水土保持监测,监测表明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水保方案提出的防治要求,总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夏河拉卜楞机场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为例,针对高原机场项目建设特点确定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及存在的问题,为机场运行期间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以延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环节综合对研究区域1999—2009年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阶段驱动力值、影响值和生态环境效应值呈现增加趋势,工程结束后均有所降低,而后随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压力值随年限总体波动较大,状态值则持续平稳增加。总体而言,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问题也得以改善。研究还发现,输沙模数、降雨量、耕地压力、自然偏离度和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是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其对生态环境综合值影响较明显。退耕还林(草)工程通过改变传统的广种薄收耕作观念,发展集水灌溉及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在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减轻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调整其朝着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工程特点及水土流失现状,对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监测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就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娄底地处湘中腹地,全区有红壤土3333.3km2,届全国水土保持分区湘中红壤丘陵区,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是长江上中游流域重点治理区。为了实现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本文特针对前段的水土保持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就需要采取的措施谈几点认识。1对前段水土流失情况的分析前段娄底全区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水土流失由丘岗向山地延伸;由插花性向集中连片发展;治理进度缓慢,年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治理区内的水土保持工程老化失修;已退耕还林面积不及应退耕还林面积的一半;裸露石山逐年增多。1958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403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