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期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近30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趋势,即淤积有,较大幅度地减少,其中汛期淤积量减少非汛期河道由淤积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在滞洪排沙运用条件下,出现以粗泥沙为主的淤积;在蓄清排浑运用条件下,由于来水来沙减少,河道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4.
以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性为基础,提出了漫滩水沙运动及水沙交换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冲淤量沿河宽分布的准二维计算方法,分析了河床横向变化及其对纵向输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在已用实测资料对这几项研究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准二维数学模型,并用黄河1969-1978年实测资料进行了验算,验证成果表明,计算与实测基本一致,最后计算和比较了不同来水来沙方案对下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游荡河道萎缩过程中的河床演变趋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黄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明显的河床萎缩,河宽束窄,宽深比减小,主流线摆动幅度减小,深泓线弯曲系数增大,这表明,黄河下游的游荡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影响的分析途径:兼论水沙与断面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等河流的实测资料,分析来水来沙大小及其过程对河床演变的影响,提出断面形态与来流大小,过程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为例,探讨了水沙搭配对河道冲刷与淤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水库河床纵剖面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建库40多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探讨了水库不同运用时期的河床纵剖面特点,对潼关至Dian(土夺)段河床比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汛期来水量小,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能力就小,非汛期回水在潼关附近河段形成的淤积,汛期得不到有效冲刷;如果来水量较丰,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能力就大,两种形式的冲刷相互叠加形成全库区的普遍冲刷下降。潼关至Dian(土夺)段河床比降主要取决于坝前水位条件,与7年移动平均坝前水位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受最近3年坝前水位条件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中的地貌临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地貌学的角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中的几个临界问题纵剖面调整的临界问题、河道平面形态的临界问题、河型对河床边界的临界响应问题以及河床断面形态的临界判别问题。并且以河型转化趋势预测为例,对地貌临界在河床演变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在其清水下泄期间,下游河型将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阐明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和出库水沙过程条件下各业径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纵向调整规律,提出主含沙洪水期宽浅河道的河床演变模型,并阐述了含含沙水流输送过程中水位急剧变化,汉量沿程增大异常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了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100我年来下淳河道纵剖面发育过程,指出上前下游河道尚未达到均衡纵剖面,人类活动造砀 水沙减少及其过程变化引起了河道萎缩,系统分析了干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其下游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高含沙洪水强烈快速的造床作用是造成水位,流量异常的根本原因,在嫩滩淤积,高滩深槽塑造时期,过水断面面积大幅度减小,使水位陡涨,水位偏高,造成洪水漫滩,而当高滩深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高含沙水流使主槽发生强烈冲刷,水位陡落,并进而使前期漫滩水流迅速回归主槽,当水位陡落发生在洪峰顶附近时,即可造成最大洪峰流量沿程增大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期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6年以来黄河上游出现历史上少有的枯水少沙系列,在这一条件下,下游澡道主槽发生严重淤积,河槽萎缩、排洪能力下降;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地控制河势,畸形河弯发展,河势不断上提等新问题,危及堤防安全。本文详细分析了近期水沙及河道演变规律,并探讨了造成水沙条件发生巨大改变的主要原因和水利水电开发对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黄河下游河道历年冲淤变化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黄河水沙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经历了几个明显过程。(1)1950年至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来水来沙为天然情况,河道冲淤演变与天然来水来沙条件有关,演变规律为“多来、多排、多淤”、“少来、少排、少淤”,总的趋势是河床淤积,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淤积沿程变化、横向分布不均,年际冲淤变化较大。(2)1960年9月至1964年10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下泄清水,下游河道冲刷较快,年平均冲刷泥沙5.78亿t,冲刷范围遍及整个下游…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泥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黄河下游来沙特性和河道冲淤演变的特点,建立了复式断面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洪水演进,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断面上的冲淤分布,悬沙和床沙级配的变化调整及其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黄河下游1974-1988年实测水沙系列验证计算表明,模型在冲淤总量,沿程分布等方面均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小浪底水库对黄河游河道冲淤影响的计算结果与有关献的结论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水少沙多,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悬河,防洪任务日趋严重。如何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是黄河治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目前而言,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会明显地改变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特别是在枢纽运用初期,下泄水流含沙量显著降低,对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遏制河床抬高具有明显作用。利用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就小浪底水库和古贤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遵循着溯源冲刷与溯源淤积、沿程冲刷与沿程淤积两类基本的矛盾运动规律,演绎出河道淤积、河道冲刷以及冲淤动态平衡3类结果;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的根源在于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共同作用.据此,提出了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对接的基本原理,并以艾山断面为例,对对接冲刷动力注入点的布局及其动力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潼关高程变化与渭河下游累计淤积关系密切。潼关高程下降后 ,渭河下游主槽会产生溯源冲刷 ,在大水少沙情况下 ,近槽滩地会受到冲刷 ,洪水漫滩后滩地会发生淤积 ;冲刷在靠近潼关的华阴和华县河段表现明显 ,向上游逐渐减弱 ;冲刷河段主槽过洪能力有所增大 ,常水位和一般洪水位都有所降低 ,但大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此外 ,渭河下游各河段河相系数均减小 ,河道向着窄深方向发展 ;由于侵蚀基准降低 ,自然裁弯动力增强且易发生 ,河道弯曲系数变小 ,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弯曲河道发展。水流移床力的分析表明 ,潼关高程下降期间 ,河道运动强度与脉动流量关系减弱 ,基本上维持在某一常数 ;由于流量的脉动客观存在 ,河道仍会摆动 ,平均每年移动量在 12 0~ 4 0 0m之间。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累计淤积泥沙4.12亿t,是下游河道淤积最少的10年(三门峡水库拦沙期除外),其中高村一艾山河段淤积3.59亿t,占87%。下游河道淤积集中在1986、1988两年,其中1988年淤积量达5.14亿t,比10年累计淤积还多1亿t,其余大部分年份河道处微淤或冲刷状态。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对下游河道冲淤有一定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暴雨大小及地区分布。10年间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总体上属于枯水少沙系列,来沙偏少更多。年均来沙仅量8.62亿t,是来沙量最少的lO年。黄河下游来沙量大幅度减少,主要是多沙和粗沙产区的河龙区间大雨、暴雨显著偏少所致。多沙地区一旦出现暴雨,来沙量就会明显增加,如1988年,皇甫…、窟野河等多沙粗沙支流发生较大洪水,年沙量达15.5亿t,下游河道发生严重淤积。深入研究80年代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河道冲淤特点,对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