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探讨了酒用权性蛋白酶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可起到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原料出酒率的作用。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使用工艺为:在发酵开始时加入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每g原料14u,初始PH4.0~6.0,主发酵温度38℃,发酵周期48~60h。  相似文献   

2.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并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比为1%、温度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5%、起始pH7.5、温度22℃、发酵60h,酒精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总酸(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3.
酒用酸性蛋白酶在酒精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冬光  王继兰 《酿酒》1999,(3):42-45
探讨了酒用酸性蛋白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质原料的酒精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14u/g原料)后,可明显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原料出酒率。与相同条件下不使用酸性蛋白酶的比较,发酵周期缩短20%,原料出酒率提高573%。  相似文献   

4.
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发酵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甜酒酿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增强,可以起到充分利用糯米中的蛋白质,与不加蛋白酶发酵相比,氨基酸含量提高了约80%,发酵周期可缩短10h~15h.酒用酸性蛋白酶的最适工艺为:在发酵开始时加入酒用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14U/g,加入原料量0.5%的麸皮曲,作用pH值为3~4,发酵温度为30℃,发酵周期为72h左右.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酒用生蛋白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质原料的酒精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14u/g原料)后,可明显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同酒率,与相同条件下不使用酸性蛋白酶的比较,发酵周期缩短10 ̄16h,相对原料出酒率提高2.99% ̄5.73%。  相似文献   

6.
酒用酸性蛋白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破坏淀粉颗粒间质细胞壁结构,有利于糖化酶的作用,提高原料的出酒率;酸性蛋白酶水解生成大量自由α-氨基氮,为酵母菌提供丰富的氮源,促进酵母生长与繁殖,增加主发酵酵母菌的浓度,提高发酵速率,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发酵设备的生产能力.酸性蛋白酶水解玉米产生的FAN可加强酵母的生长和产酒效率,也对未完全水解的淀粉和纤维/蛋白的分离有促进作用,降低发酵醪液的粘度,可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酶的添加量在20 U/g玉米时,淀粉出酒率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原料,采用全液态法生产出风味独特的保健黄酒。该法用α-淀粉酶液化,用根霉、黑曲霉糖化,糖化时加入0.2%酸性酒用蛋白酶可提高黄酒风味。全液态纯种酒精发酵时。前期30℃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提高发酵速度;密闭状态下高温低温间隔陈酿可缩短陈酿时间。  相似文献   

8.
大米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袁敬伟  李春玲  刘辉 《酿酒》2003,30(2):30-31
在大米发酵生产酒精工艺中,淀粉浓度以18%(W/W)为宜,液化酶最佳用量为40μg/g原料,糖化酶最佳用量为120μg/g原料,可适量添加酸性蛋白酶,对提高酒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义刚  李兰 《酿酒科技》2006,(1):56-58,61
青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和β-葡聚糖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绿色有机食品。穹酒是康巴地区(四川康定和西藏巴塘)人民对青稞酒的称呼,是青稞经蒸煮、糖化、发酵、调配、均质和杀菌等工序生产而成;其色泽淡黄自然,酸爽甜润,营养丰富,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糖度为8%-10%,酒度为6%-8%(v/v),酸度为0.4%-0.8%。糖化发酵阶段使用1%的混合酒曲和15u/g的酸性蛋白酶及0.1%的黄酒活性酵母;制备醇香糖液时添加0.1%的糖化酶和β-淀粉酶,提高含糖量和品质。生物酶和酵母的使用与现代化酿酒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穹酒由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化转变,能防止穹酒酸败的产生,提高出酒率,改善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发酵增强剂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酒精生产中添加果胶酶等5种发酵增强剂,可显著提高原料出酒率,发酵时间缩短5h,降低生产成本约3.2%。试验表明,5种发酵增强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果胶酶12u/g,在原料预处理时添加,作用时间1h,能降醪液粘度。(2)纤维素酶50u/g,加入到液化罐中,可大大降低液化时间。(3)植酸酶8u/g,在发酵中加入。(4)酸性蛋白酶15u/g,在发酵开始时加入。(5)克菌灵6mg/g,在发酵前期添加。  相似文献   

11.
含醇调味料除能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外,还具有抗茵防腐的效果。介绍了日本开发的4种含醇调味料。啤酒型风味调料是以麦芽为主料,采用啤酒酵母发酵而得,适合于家庭烹饪鱼、肉类菜、汤、点心的调料与佐料,能去腥、嫩化肉类,提高食品风味。含曲类酒精调味料是将曲或其提取物与含酒精调味剂混合,并使水溶性多糖混合物溶解于此混合物中,然后喷雾干燥制成含曲与酒精的调味剂粉末。发酵酒类调味料指在清酒、烧酒、葡萄酒和啤酒等发酵酒类中加入2%~3%食盐而成发酵酒类调味液。粉末发酵含酒调味料是将清酒、白兰地、威士忌及其它发酵酒类浓缩后,加入赋形剂喷雾干燥而制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全液态法发酵生产出了风味具佳的食醋.研究结果表明用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用根霉、黑曲霉进行纯种糖化,糖化时加入0.15%酸性酒用蛋白酶;然后全液态纯种酒精发酵,前期32℃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地提高发酵速度;最后全液态纯种醋酸发酵,(31±1)℃通风培养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发酵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秦  刘敏 《酿酒》2008,35(3):50-52
纤维素原料作为可再生资源贮量十分丰富,利用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探讨了利用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的发酵工艺及其发展趋势,为发酵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酒精发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浓酒精发酵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发酵醪液中淀粉含量,在适量的酿酒酵母菌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酒精。影响高浓酒精发酵的因素有:葡萄糖浓度、酒精含量、溶解氧浓度、酵母菌细胞密度、发酵温度和副营养物匮乏等。提高高浓酒精发酵的方法有:改良筛选优良酵母生产菌株、改进发酵系统、利用复合酶添加工艺和提高营养限制因子利用。  相似文献   

15.
苹果醋叠式动态表面发酵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以叠式动态表面发酵塔为设备,对苹果醋的发酵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木瓜保健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蕊  高翔 《中国酿造》2004,(8):35-37
木瓜营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以木瓜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保健的木瓜醋,对开发木瓜保健调味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木瓜果汁浸提、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叠式动态表面发酵法生产苹果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叠式动态表面发酵法酿制苹果醋的工艺技术条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苹果醋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苹果醋是以新鲜苹果为原料,经液体深层发酵而成的优质调味品。经过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研究,得到苹果醋的最佳生产工艺。酒精发酵7d,酒精度达到5.06%(v/v)。醋酸发酵根据情况而异,分别采用静置发酵、摇床发酵和发酵罐发酵,最终总酸达6.40%。成品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时尚调味品。  相似文献   

19.
乳清酿酒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怡红  王萍  张兰威 《酿酒》2002,29(6):23-26
以乳清蛋白多太水解液为底物,利用混合酵母进行发酵,优化培养条件:接种量8%,起始pH值6,5,温度28℃,乙醇产量可达到3.95%以上,发酵度达60%,风味调配最佳组合为:酸量=0.1%,糖量=7.0%,β-环状糊精=0.6%,多肽乳表酒与去蛋白乳清酒相比,营养成分和风味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芒果保健果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醋是以新鲜苹果为原料,经液体深层发酵而成的优质调味品。经过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研究,得到苹果醋的最佳生产工艺。酒精发酵6d,酒精度达到8.0%(v/v)。醋酸发酵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最终总酸达4.60%。成品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时尚调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