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1汽轮机在单多阀切换后,汽轮机#1轴承X,Y向振动增大到接近200μm,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性,只有重新切回单阀状态运行。单阀运行状态机组截流损失较大,增大机组的汽耗,降低了机组经济性,采取了调整机组单多阀开启顺序的方法,使机组振动控制在70μm以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厂用电切换动态过程及目前厂用电切换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厂用电“同期捕捉切 换”方式,并在现场实际切换中取得了成功,利用“同期捕捉切换”,结合快速切换,可提 高厂用电切换的成功率,减少切换时对电动机及备用变压器的冲击,对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静态和动态效益的工程实用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观点出发对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填谷静态效益及事故备用、负荷跟踪动态效益进行了分析.文中充分考虑了电站的各种运行方式及不同机组承担不同功能时在模型和计算方法上的差别,用边际效益法优化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位置,用新算法对具有不同煤耗特性的火电机组进行最优分配,在此基础上得到静态效益.各种机组以不同容量承担事故各用功能时,从新的角度计算电量损失,即将电量损失分为由于系统增行速度不够快引起的电量损失和由于备用容量不足引起的电量损失两部分,得出事故备用效益.机组承担负荷跟踪功能时,从调度运行角度出发,根据负荷情况调整机组出力.并计算由于调整速度不够快而引起的电量损失,得到负荷跟踪效益.工程实践证明该算法合理并可行.  相似文献   

4.
湄洲湾电厂厂用电备用电源事故自动切换装置,原设计上采用工作电源开关辅助接点接入备用电源开关合闸回路来实现,由于厂用电切换时间偏长,在厂用电自动切换过程中,多次出现厂用负荷失电事故。介绍了湄洲湾电厂厂用电切换回路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加装ABB SUE3000厂用电快切装置技术改造的经验,改造后试验及切换波形分析表明厂用电切换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电厂厂用电在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切换情况,分析了接入厂用电快切装置的备用电源电压引接时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优化潮流的混合蛙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无功补偿就近的原则,风电场尽量不从系统吸收无功,风电场所需无功主要由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提供。考虑发电机的阀点效应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的离散性,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优化潮流属于复杂的多约束混合整数非凸非线性规划问题。计及各个时间断面的耦合性,将所有时段统一进行优化,以整个时段所有常规机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优化潮流的数学模型。提出将混合蛙跳(SFL)算法应用到统一考虑所有时段的动态优化潮流计算中,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在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中分别采用SFL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介绍了利用串联制动电阻在电网故障时提升风电机组端电压并吸收过剩有功功率进而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转速 — 电压动态稳定域的制动电阻投切策略,针对基于恒速风电机组的典型风电场进行了低电压穿越稳定性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串联制动电阻能够可观地提高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其投切策略简单有效。串联制动电阻能减轻低电压穿越对桨距控制等其他措施的依赖,可用于改进现有风电场。  相似文献   

8.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运行前的检查和机组启动后的动态试验主要是检验机组的设计、设备和安装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设备制造技术标准、设备安装标准。通过水轮发电机组的动态试验,使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动态规划法可以用来解决发电竞价中的机组组合与功率分配问题。在机组组合模型中可以考虑时段间启动费用和启停约束,在功率分配模型中可以处理报价曲线的下降特性。用该方法解决机组组合问题的困难是状态量过多,技术关键是在不丢失最优解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状态数。  相似文献   

10.
电力负荷小波动情况已经成为水力发电机组运行时频繁出现的运行工况,为此,主要研究了水轮机调节系统(HTGS)在负荷突变情况下的瞬态切换调节和过渡过程调节稳定性评价问题。提出在适当时间将HTGS从PID调节切换到PI调节,定义了多因素稳定性指标M。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证明此方法有效性,并分析了不同切换时间下的调节效果。在过渡过程的中期(t_s=10 s~13 s)将HTGS从PID调节切换到PI调节,可以减小机组波动,使机组快速达到稳定。相较于PI和PID调节,机组在10 s切换时系统不稳定程度可以降低4.5%和7.1%。  相似文献   

11.
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可以有效地限制单相短路电流。文章就中性点小电抗的接入对系统的操作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变压器中性点接入小电抗对系统的操作过电压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高水头、大容量、快转速的特点导致振动问题特别突出,强烈的振动会导致机组以及厂房薄弱结构部位发生破坏,影响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分析了可能与厂房结构发生共振的振源,研究了边界条件、材料特性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结合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分析了在机组动荷载作用下厂房各部位的动力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三峡左岸电站1号机组在调试、试运行过程中,几种典型运行工况下厂房和引水钢管等关键部位的动力响应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钢管充水过程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水钢管测试部位的应变变化规律和钢管充水过程测试的应变变化规律相一致,说明引水钢管应变变化较大主要是钢管内水压力发生变化所致;机组甩负荷瞬间厂房和引水钢管测试部位的振动响应最大,但振动能量量值不大,说明机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危及结构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乐滩水电站单比例阀控制的词速器机械液压系统改造措施,改造后的调速器解决了原调速器卡阻和窜油现象。带自复中功能的比例阀控制系统可保证在调速器比例阀失去外部控制信号和电源时无扰动地切换至自复中控制回路,从而保持失电或者切换前的接力器开度值。改造后的调速系统静特性、动特性、稳定性等参数均满足或优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电网检修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断路器的倒闸操作,不同的倒闸操作的选择,可改变潮流分布进而也会改变系统运行风险。通过工程中典型的例子,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优选出最有利的方案,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潮流分布,降低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系统运行的风险。电网系统运行规划工程人员参照该方法可以进行类似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吴伟杰  左郑敏 《红水河》2011,(6):134-137,145
大容量核电机组在电力系统的投运,既提高了系统的裕度,也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水平及资源的效益.一方面,较大的机组容量的投切增大了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核电机组的特殊性,机组对电网运行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文章从各方面对大容量核电机组投运对电网运行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陆忻 《红水河》2010,29(3):167-171
分析了SV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SVC控制系统,并运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如电压控制模式、恒导纳控制模式、慢速导纳控制以及增益优化等环节进行了数字建模,并提出了MSC/MSR软投切控制,实现了SVC无功输出的无缝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SVC控制系统具有良好跟踪设定参考值变化的能力;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调节快速,能迅速抑制电压波动,并使故障恢复后的系统能平稳过渡到稳定工况,从而说明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The major equipment in the PGU-230 steam-gas unit at the Heller thermal power plant (Hungary) and it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The technologies for startup of the power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steam-gas unit and for switching it from a steam-gas unit cycle to open cycle operation of the steam-gas unit and vice versa are discussed. The regulatory range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its maneuve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9.
沙坡头水电站厂用电系统具备3个电源,其中备用电源与35kV施工变电站结合考虑,厂用电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单台厂用变压器容量按大于50%最大厂用电负荷设计,对泄洪等负荷设置了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的应急电源。并阐述了机组设置“黑启动”功能的必要性,并对主要厂用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Different from the reaction turbines,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Pelton turbine is dynamic due to the unsteady flow in the rotating buckets in time and space. The dynamic energy efficiency of bucket ηEB and power efficiency of bucket ηPB within a short period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dynamic flow pattern of the free-surface sheet flow in the rotating bucket, whereas the dynamic discharge efficiency of bucket ηQB is defined as the resident discharge in the bucket at the respective moment. Under the operation of higher unit speed nDH than the optimum one,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bucket is deteriorated by the jet interference with the rear surface of bucket ?Prear a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loss power due to the spilt flow from the cutout of bucket at the later stage of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esented, the future possibility of th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for the negative scale effect of Pelton turbin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