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间歇汽驱是吞吐开发后期提高浅薄层稠油采收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泌浅10区Ⅳ9层浅薄特超稠油油藏特点,分析了间歇汽驱现场试验效果和生产特点,结果表明3个井组间歇汽驱试验油汽比达到0.25。通过试验对吞吐后油藏油水分布有了新的认识,间歇汽驱成功关键在于汽驱井组优选、汽驱注汽井调剖堵窜技术和注采参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氮气泡沫驱能有效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后期的开发效果.以辽河油田某区块莲花油层稠油油藏为对象,开展氮气泡沫驱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最佳气液比;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目标区块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氮气泡沫驱注采设计方案,预测对比了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区块宜采用注泡沫2个月后开井生产4个月的周期氮气泡沫驱开发方式,注入最佳气液比为1.3∶1,发泡剂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0.45%,单井注入速度为45 m3/d;与同期注水开发预测结果相比,周期氮气泡沫驱的预测阶段采收率可提高6.09%.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显著提高该区块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属于砾岩普通稠油油藏,该区东部原始地层原油粘度80mPa·s,且有自东向西原油粘度逐渐升高、水驱采收率变差趋势。针对六中区流体性质开展了泡沫驱配方体系研究,该配方具有起泡能力强,半衰期长、泡沫粘度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通过室内一维物理模拟实验评价,注入量达到0.6VP,采收率提高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4.
L油田为一大型的埋深、薄层、特稠油构造-地层油藏,在某东区C块对2种井距进行了蒸汽吞吐转驱试验。结果表明,埋深900m以下,厚度10m左右的砂砾岩储层,在7MPa左右较高压力下转驱仍然是可行的。采用先进的注采及监测配套工艺,使注汽井井底于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采注比1.4以上,预测最终采收率比一直保持吞吐方式提高28%以上。  相似文献   

5.
新庄油田南三块为普通稠油油藏,由于构造破碎、油砂体小、边水活跃、原油粘度高,油水流度比大,导致油井开采后含水上升较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益差。针对现场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化学助采剂并现场试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降低原油粘度,使油井含水下降,产量上升。  相似文献   

6.
蒸汽吞吐是开发稠油油藏一项重要的热采技术,然而由于边水侵入导致吞吐井含水率急剧增加,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的开发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蒸汽驱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边水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的实验装置,对氮气泡沫堵水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侵程度、边水能量大小和原油黏度对该技术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注入时机越晚,堵水效果越明显;堵水效果会随着边水能量增强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原油黏度越大水侵时间越早,堵水效果越差。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注入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氮气段塞+氮气泡沫段塞+蒸汽段塞。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更适用于蒸汽吞吐井周期吞吐含水率不小于80%的边水水侵油藏、储层边水能量中等和油藏条件下稠油黏度小于10 000 mPa·s。目标稠油油藏的水体倍数为5~10倍,油藏条件下原油黏度小于5 000 mPa·s,满足矿场试验的条件。根据研究结果在海上W油田P8H和P9H井进行了矿场试验,作业成功率100%,油井周期吞吐含水率平均降低22.5%,周期增油量平均提高4 914 m3。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油田某区块稠油粘度大、油层厚度薄、蒸汽吞吐后期汽窜超覆现象严重,急需转变热采开发方式,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剂静态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在蒸汽和发泡剂基本注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热泡沫(蒸汽伴随)的发泡剂利用率较高,单位质量发泡剂产油量比冷泡沫(蒸汽不伴随)高24.4%;多层合注合采时各层启动压差受泡沫注入方式和渗透率级差的双重影响,冷泡沫注入时各级启动压差随渗透率级差呈线性增长,热泡沫注入时则呈对数式增长;此外,不同渗透率层对采出程度贡献度差异较大,泡沫对中、低渗透层动用率相近。在实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氮气泡沫调驱最优方案为:采用氮气泡沫段塞式注入,在蒸汽注入速度为4.5t/(d·m),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的条件下,泡沫段塞最佳注入量为0.01倍孔隙体积,最佳地面气汽比为20∶1,最佳采注比为1.3∶1,最佳泡沫段塞停注时间为90d。  相似文献   

8.
古城油田泌12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生产效果较差,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对该区块V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以河南油田某区块为例,研究了蒸汽吞吐开发后储层地质特征,并进行了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发现,蒸汽吞吐结束后储层中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藏下部储层和距离井点较远的区域;蒸汽吞吐后,储层平均压力大幅降低,有利于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蒸汽氮气泡沫驱接替技术的开展;油藏上部储层温度大幅升高并在井间形成有效热连通通道,利于热力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流体封堵上部储层,改善吸汽剖面。对该区块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最佳气液比为2∶1,最佳注入量为0.1 PV,最佳注入方式为段塞式注入,同时发泡方式宜采取地上发泡-伴随注入。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技术以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指出化学驱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气泡沫热水驱是一种新的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从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同时,氮气泡沫热水驱和热水驱的对比试验显示,氮气泡沫热水驱不仅可以提高采收率,而且还可以提高采油速度。矿场应用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氮气泡沫热水驱能较大幅度降低油田含水,提高稠油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稠油油田空气辅助蒸汽驱的开采效果,开展了稠油油田空气辅助蒸汽驱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在齐40块蒸汽驱试验区选择原油濒临枯竭的、油藏已经发生严重蒸汽窜流和超覆的、亟待改变开发方式的5个井组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5个试验井组平均单井组日产油由14.8 t/d升至16.1 t/d,油汽比由0.14升至0.17;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明显提高,分析认为是注入的空气在纵向和平面上首先向蒸汽驱优势方向波及,与残余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使孔隙中沥青质沉积增加,降低油层渗透率,迫使蒸汽转向,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研究认为:空气辅助蒸汽驱宜采用连续式空气/蒸汽注入方式;汽气比接近1: 40可取得较高采收率;70 m井距注入的空气与地下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油藏温度有所提高,产出氧气含量可降到安全范围内。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利用空气辅助蒸汽驱改善稠油油田蒸汽驱开发效果具有可行性。所选试验井组存在的问题在普通稠油蒸汽驱井组生产后期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试验方法和相关技术参数可为类似井组开展空气辅助蒸汽驱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稠油注蒸汽等热采开发方式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等问题,而稠油冷采过程中形成的泡沫油,则使稠油油藏具有采油速度快、采收率高和生产气油比低等特点。在论述STARS模拟泡沫油机理及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稠油冷采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溶解气驱油藏相比,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具有生产气油比上升缓慢、累积产油量高等特点;在油相中气泡形成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气泡破裂速度越快,生产气油比越大,产油量越低;原油粘度越高,地层渗透率越低,开发效果越好,稳产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5.
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大部分原油到含水高于90%时仍未开采出来。为进一步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出程度,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可行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认为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是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各注气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大部分原油到含水高于90%时仍未开采出来。因此,有必要在水驱末期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各项因素。分析认为,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是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控制各注气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古城油田泌 1 2 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 ,生产效果较差 ,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 ,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 ,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对该区块Ⅴ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稠油段油层近井微生物吞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稠油段油层原油的粘度高,重烃组分所占比例大,因此造成采出井采出困难,为了录求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菌种对此类油层进行处理,在嗽嘛 甸油田东部过渡带地区稠油段油层4口井进行吞吐试验,并研究了该菌种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降粘、增添油等状况,同时对其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刘伟  郑志 《石油钻采工艺》2004,26(Z1):26-27
针对在稠油高轮次、多周期蒸汽吞吐过程中,由于储层水敏、近井地带存水等原因所产生的注汽压力高、甚至注不进汽的现象,介绍了注汽前进行压裂改造辅助注汽的作用机理、配套工艺和矿场试验实例,说明压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注汽压力,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辅助热采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庄油田南三块为普通稠油油藏,由于构造破碎、油砂体小、边水活跃、原油粘度高,油水流度比大,导致油井开采后含水上升较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益差。针对现场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化学助采剂并现场试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降低原油粘度,使油井含水下降,产量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