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文 《矿业快报》2006,25(1):42-43
在分析大同矿区覆岩破坏现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大同矿区坚硬煤层、坚硬顶板和坚硬覆岩的特殊条件,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进行了分类,指出了不同类型覆岩破坏原因机理。  相似文献   

2.
传统数学方法预测覆岩破坏高度往往误差较大。本文通过建立“覆岩破坏高度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来预测覆岩破坏高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数学方法预测覆岩破坏高度往往误差较大。本文通过建立“覆岩破坏高度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来预测覆岩破坏高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T探测覆岩破坏高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宽 《煤炭学报》1998,23(3):300-304
介绍了在观测钻孔中应用电磁波层析技术(即CT)探测覆岩破坏高度的方法,利用覆岩的吸收系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电磁参数在开采前后的数值变化,并结合岩性和地质采矿条件等对其进行综合解释,从而较准确地重现覆岩的地层结构和煤层开采后覆岩的破坏变化,为判定覆岩破坏高度提供更为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邵武煤矿在观测钻孔中应用电磁波层析技术(即CT)探测覆岩破坏高度的研究。电磁波层析技术利用覆岩的吸收系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电磁参数在开采前后的数值变化,并结合岩性和地质采矿条件等进行综合解释,从而较准确地重现覆岩的地层结构和煤层开采后覆岩的破坏变化,为判定覆岩破坏高度提供更为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深入研究,以同忻煤矿15 m特厚煤层为实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采用关键层理论和材料力学相关理论,对8100工作面回采过程的覆岩破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最大为174.6 m,各亚关键层控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主关键层抑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应用EH-4大地电磁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确定了覆岩破坏高度为150~172 m,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理论计算可对覆岩破坏高度有效预计。研究表明:同忻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为采高的10.0~11.5倍,关键层的破断控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巨厚煤层软弱覆岩分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巨厚煤层软弱覆岩分层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特征,以老虎台矿55003工作面为对象,采用数值计算、微震监测和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对区域分层综放开采过程中覆岩破坏高度进行分析,确定了采出厚度与覆岩破坏高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抚顺矿区巨厚煤层软弱覆岩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与采出厚度呈线性正相关,覆岩破坏高度为采出厚度的8.4倍。巨厚煤层软弱覆岩的破坏高度比坚硬覆岩综放开采要小。覆岩破坏主要受到油页岩和绿色页岩组成的岩层结构的制约,同时受到F7-1断层和F7断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祁东煤矿综采覆岩破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祁东煤矿地质采矿条件的特殊性,介绍了祁东煤矿综采覆岩破坏的实测结果,结合国内其他矿区覆岩破坏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对比分析了祁东煤矿综采中硬覆岩破坏的异常特征,指出了祁东煤矿综采覆岩破坏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覆岩破坏与“两带”高度的探测试验,初步探讨了倾斜长壁综采条件下软弱覆岩的移动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20,(2):70-75
为了掌握相邻工作面煤层开采后覆岩运移规律,采用FLAC有限元软件模拟某矿相邻工作面先后开采后覆岩应力、位移和塑性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相邻采空区残余支承压力在中间区段煤柱叠加,煤柱覆岩在极大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垂直位移和剪切破坏,使得两侧采空区高位覆岩向下同步运动;采空区覆岩随工作面回采呈现"增大-稳定"的拱形破坏,沿倾向形成双拱破坏,其与中间煤柱覆岩较大的剪切耦合形成1个横跨两采空区的破坏拱。最后通过现场钻孔窥视证实覆岩运移破坏特征,并结合经验公式得到相邻工作面开采覆岩"两带"破坏高度取估算上限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开采覆岩工程地质特征、组合特征分析和覆岩破坏理论研究以及实际观测验证 ,初步总结出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越来越多。导水裂缝带高度是实现保水开采的关键参数,但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小于充分采动工作面。为进一步研究其原因,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其与工作面尺寸的关系,提出了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定义及判别方法。结果表明:工作面尺寸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仅次于开采厚度。当工作面尺寸较小时,覆岩破坏不发育;当工作面尺寸增加到一定值时,覆岩破坏仅形成垮落带;当工作面尺寸继续增加时,覆岩破坏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着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当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至最大值后,导水裂缝带高度不再随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覆岩破坏过程中仅形成垮落带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极不充分采动(即覆岩极不充分破坏);覆岩破坏过程中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非充分采动(即覆岩非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充分采动(即覆岩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刚达到最大值时的工作面尺寸为工作面临界尺寸。当工作面尺寸小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非充分采动;当工作面尺寸大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充分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面尺寸、开采厚度、开采深度、覆岩力学性质、覆岩结构特征和覆岩破断角。  相似文献   

13.
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定义及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文兵  娄高中 《煤炭学报》2019,44(3):755-766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越来越多。导水裂缝带高度是实现保水开采的关键参数,但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小于充分采动工作面。为进一步研究其原因,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其与工作面尺寸的关系,提出了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定义及判别方法。结果表明:工作面尺寸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仅次于开采厚度。当工作面尺寸较小时,覆岩破坏不发育;当工作面尺寸增加到一定值时,覆岩破坏仅形成垮落带;当工作面尺寸继续增加时,覆岩破坏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着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当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至最大值后,导水裂缝带高度不再随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覆岩破坏过程中仅形成垮落带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极不充分采动(即覆岩极不充分破坏);覆岩破坏过程中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非充分采动(即覆岩非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充分采动(即覆岩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刚达到最大值时的工作面尺寸为工作面临界尺寸。当工作面尺寸小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非充分采动;当工作面尺寸大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充分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面尺寸、开采厚度、开采深度、覆岩力学性质、覆岩结构特征和覆岩破断角。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法测试技术在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用。从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覆岩破坏与其电阻率和供电电流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现场探测覆岩破坏的方案,并进行了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和覆岩破坏范围的动态探测。通过对采动过程中覆岩视电阻率和电极供电电流的综合分析,得出1116(1)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上方0~13m为垮落带,13~43.5m为裂隙带。研究成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大同矿区采空区覆岩破坏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文  王玉民 《煤炭技术》2005,24(12):107-108
在分析大同矿区覆岩破坏现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大同矿区坚硬煤层、坚硬顶板和坚硬覆岩的特殊条件下,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进行了分类,指出了不同类型覆岩破坏原因机理。  相似文献   

16.
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保多伦协鑫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不受上覆第三系含水层影响,确定留设安全煤(岩)柱的合理厚度,须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规律。基于覆岩破坏高度现场实测结果,结合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得出了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两带"高度与采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垮采比5.61,裂采比12.21,作为7号煤上分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合理留设安全煤(岩)柱的数值依据。经过与开采条件相似矿井的覆岩破坏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认为白垩系岩层覆岩破坏具有裂采比较小、垮采比较大的特点,符合软弱类型覆岩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7.
《煤》2017,(12):1-5
地下开采必然造成覆岩的变形破坏,掌握开采后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将对矿井水防治,瓦斯运移规律,保护层开采,瓦斯抽采,以及地表移动变形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国内外的覆岩变形破坏经典理论进行了介绍,充分阐述了各个理论对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的促进作用。总结了我国对垮落法开采和充填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现状,并对具有代表性和突出贡献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可以得出,我国对垮落法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而对充填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相对滞后,仍然有很多关键技术和工作值得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泥、砂岩交互地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以余吾煤业N1102综放面为例,运用多种方法研究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情况。结果表明:运用关键层理论结合软、硬岩破断的力学分析法所确定的覆岩破坏最大高度为61.04 m,并指出覆岩破坏发育主要受各关键层控制,当其临界高度(岩层下部自由空间为0)位于相邻关键层之间,具体破坏高度受控于相邻关键层之间覆岩岩性和岩层下部自由空间。应用钻孔电视图像技术和数值模拟法所确定的覆岩破坏高度为50~63 m,并得出软、硬岩采动裂隙的发育特征,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表明此理论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同类条件下的覆岩破坏高度。  相似文献   

19.
覆岩破坏规律与综小防水煤柱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潘射矿区覆岩破坏规律及缩小防水煤柱机理。通过分析冒落孔资料,得到覆岩破坏高度和有杭,顶板岩性结构,原生裂隙,时间等的关系,提出潘谢矿区提高回采上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综采放顶煤条件下覆岩冒落带,裂缝带高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放顶煤开采后覆岩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有断层结构下的覆岩破坏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冒落带、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