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羊绒围巾功能性整理(抗静电整理、机可洗整理、三防整理等)的原理,并对助剂和工艺路线选择、整理工艺、检测数据及结论进行了分析说明。抗静电整理的方法是加入导电纤维或抗静电助剂;机可洗的整理方法是通过防缩助剂整理,消除羊绒的定向摩擦效应,达到防毡化收缩的效果;三防整理的方法是加入三防助剂进行整理,在织物表面产生聚合物薄膜,使织物临界表面张力变小,不易被油所润湿,并兼有拒水性。  相似文献   

2.
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四防整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冰贾景文  武生春 《印染》2005,31(13):28-30
特氟隆整理与防紫外线整理,即防水、防油、防污和防紫外线整理,由杜邦公司研制的三防整理剂Oleophobol(奥利氟宝)CO与汽巴精化防紫外线整理剂Tinofast(定劳法)CEL加工工艺组合而成。通过对三防整理和防紫外线整理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达到“四防整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四防/易去污复合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维新  韩丽  刘江波  魏凤 《印染》2007,33(12):25-28
优选三防整理剂、抗皱整理剂和易去污整理剂,对涤棉府绸织物进行四防/易去污整理。通过分析pH值、温度和时间、织物清洗和三防增进剂等工艺因素对四防整理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纳米级四防加易去污整理工艺及处方。  相似文献   

4.
有机氟三防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从阳  曾林泉  陈启宏 《印染》2006,32(6):28-30
分析了有机氟树脂对织物进行三防整理的机理,介绍了有机氟三防整理中工艺条件的选择,指出了整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赵广明  霍瑞亭  左凯杰 《染整技术》2007,29(3):17-18,23
对同一涤纶织物进行三防、抗菌不同工艺的复合整理,并对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测试,表明三防、抗菌分浴的复合整理可同时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性能和三防性能。  相似文献   

6.
纳米三防羽绒服面料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织物的三防机理以及三防整理剂的选择,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对涤纶羽绒服面料进行了二三防整理。得到了提高羽绒服涤纶面料的拒水、拒油、防污的三防整理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羊绒产品的防虫蛀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毛纺科技》1994,(2):33-38
羊绒产品的防虫蛀整理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陈慧一、前言羊绒衫是毛衫中的精品,具有轻、暖、滑糯、穿着舒适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作为蛋白质天然动物纤维,羊绒非常容易被虫蛀,如皮蠹及螟蛾等蛀虫,为了防止羊绒产品被虫蛀我公司多年来对防蛀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选择抗菌整理剂和防紫外整理剂,经两浴浸渍法复合整理工艺,对双罗纹全棉针织面料进行抗菌和防紫外的复合功能整理。在抗菌整理工艺的基础上,经整理温度、整理时间和整理剂浓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选了防紫外线整理的工艺参数:整理时间为25 min,防紫外整理剂质量浓度为40 g/L,整理温度为20℃。经优选工艺整理的针织物兼具良好的抗菌和防紫外线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羊绒针织品的抗菌整理机理、方法及工艺,并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同时,对抗菌羊绒针织品与常规羊绒针织品的色牢度及起球等物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抗菌整理后的羊绒针织品既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又不影响羊绒织物的色牢度及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透气性防酸、防碱、防油拒水纯棉面料整理的原理、试验过程,选用不同助剂及工艺条件和结果比较,对生产工艺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优选,认为选用HCP-10和整理剂奥利氟宝CO分别对织物进行涂层和三防整理是合理有效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以青麦仁为原料,利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4种蛋白含量和纯度、表面微观结构、青麦仁基本成分组成、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其它蛋白在青麦仁分离蛋白中相对含量分别为60.1%、3.7%、2.9%、3.2%、30.1%,纯度为82.87%。清蛋白呈山脊状,表面细致多层,局部有小孔;球蛋白表面疏松,构象无规则;麦醇溶蛋白表面凸起,由结构紧密的多层片状构成;麦谷蛋白表面光滑,为多孔片状结构。青麦仁的蛋白、淀粉、脂肪、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1.21%、55.86%、1.15%、11.79%、1.30%;青麦仁分离蛋白SDS-PAGE 凝胶电泳包含12条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4.40、24.70、26.22、34.53、36.41、44.50、48.55、53.65、65.55、71.98、79.71、100.45 kDa;谷氨酸最高,占总氨基酸的38.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2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29:83。蛋白等电点为5.0,pH6时溶解度最低;持水性为2.02 g·g-1,持油性为7.18 g·g-1;蛋白浓度0.6%时,起泡性最大,泡沫稳定性最佳;浓度达到0.8%之后,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变化不大,无显著差异性(P>0.05);pH6时,起泡性最小,泡沫稳定性随pH增大先降低后开始增大;pH为6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最差。通过对蛋白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研究,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标准管理。方法 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以及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新、日本、韩国和中国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的分析,结合风险评估、监测结果和食品中毒事件数据分析的情况,探讨相关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 从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终产品检测可操作性或进出口口岸检测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美国、加拿大、澳新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日本和韩国选择制定最大残留量,欧盟则根据具体食品产品,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或最大残留量。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标准中采用了添加量和残留量兼顾策略的同时,在污染物限量标准中规定了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限量。膳食暴露评估显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膳食暴露贡献较低,对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结论 虽然目前标准中保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大添加量和残留量的做法符合过程控制原则和实际监管需求,但仍建议继续开展关于食品加工工艺改进和替代品的研究,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对消费者和餐饮业者食品安全教育,减少误食误用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大米淀粉及其磷酸酯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米淀粉进行酯化,通过改变温度得到不同取代度的大米淀粉磷酸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质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对大米淀粉及其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米磷酸酯淀粉的硬度、回复性、胶性和咀嚼性要低于大米原淀粉,凝聚性和黏着性要高于原淀粉,取代度越大硬度、回复性、胶性和咀嚼性越小,凝聚性和黏着性越大;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开始糊化温度要小于大米原淀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要小于大米原淀粉,取代度增大,开始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增大。大米淀粉经过磷酸酯变性后,黏度增加了,不易回生,稳定性加强了,凝沉性减弱了,且取代度越高,这些性质越明显;大米淀粉磷酸酯和大米淀粉属于剪切稀化流体,在相同剪切速率下,取代度越大的大米淀粉磷酸酯表观黏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缺锌导致的生长发育缓慢,以麒麟菜为原料提取多糖,制备硫酸寡糖锌配合物,与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促进生长发育和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组小鼠的每天喂食剂量均为6.96 mg Zn/kg bw,低、中、高剂量硫酸寡糖锌组小鼠的喂食剂量分别为1.74,3.48,6.96 mg Zn/kg bw。结果表明,硫酸寡糖锌能够促进小鼠摄食量,增加体重,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锌含量及AKP活力,增加肝、肾、脑和睾丸质量,全面促进生长发育;降低体内MDA含量,提高SOD和T-AOC活力,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性。中剂量硫酸寡糖锌即可达到与葡萄糖酸锌相当的水平,高剂量硫酸寡糖锌促进缺锌小鼠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的效果显著优于同剂量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将破碎饺子改制成丸子制品过程中饺子馅、饺子粉与淀粉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随着饺子粉含量的增加,肉丸出品率逐渐增加,感官评分最高的三组为10%、12%、14%,但是肉丸煮后表面易开裂,外观形态不佳;将饺子粉含量固定为12%后,添加淀粉改良产品外观,添加淀粉后能显著改善产品外观,使肉丸表面光滑细腻,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出品率逐渐增加,感官评分最高的三组为8%、10%、12%,正交实验优化后,结合出品率、感官评分及物性参数值得到饺子馅、饺子粉与淀粉最佳配比为78%∶12%∶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槲皮素-大豆分离蛋白与芦丁-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功能性(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和消化性的变化,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互作机理,解析了其荧光淬灭类型、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两种黄酮均可提高SPI的功能性质,当槲皮素与芦丁添加量分别为8%时,SPI凝胶硬度可分别提高23.23%及187.18%;随着槲皮素添加量的增加,SPI 的 EAI、 ESI 和溶解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添加量为6%和4%时,乳化活性和溶解性分别达到最高,与SPI相比,分别提高 20.84%和 10.06%;随着芦丁添加量的增加,SPI 的 EAI、 ESI 和溶解性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在添加量为4%和6%时,乳化活性和溶解性分别达到最高,与SPI相比,分别提高26.17%和19.27%。此外,槲皮素、芦丁分别与SPI相互作用后还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研究两种黄酮多酚与SPI互作机制表明,两种互作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均发生蓝移现象,槲皮素、芦丁与SPI自发结合,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方式作用,其中槲皮素、芦丁与SPI互作机制分别为动态淬灭及静态淬灭。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Vegetabl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 diet and a major sourc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vitamins, dietary fiber, antioxidants, and cholesterol-lowering compounds. Despit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this topic,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vegetables has not been defined. Historically, the value of many plant nutrients and health-promoting compounds was discovered by trial and error.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llow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asurements of a large number of plant metabolites. Approximately 50000 metabolites have been elucidated in plants,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final number will exceed 200000. Most of them have unknown function. Metabolites such as carbohydrates, organic and amino acids, vitamins, hormones, flavonoids, phenolics, and glucosinolates are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stress adaptation, and defense. Besides the importance for the plant itself, such metabolites determin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food, color, taste, smell, antioxidative, anticarcinogenic, antihypertension, anti-inflammatory, antimicrobial, immunostimulating, and cholesterol-lowering properties. This review is focused on major plant metabolit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vegetables, and methods of their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纺织行业各领域的高速发展,纺织产业不断迭代升级,通过革新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介绍由1,3-丙二醇、乳酸等生物基材料为代表的纤维素原料在合成生物学等领域进行的革新,使纤维基体在分子结构、维度、性能、智能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突破极限;结合目前纺织行业发展趋势,从未来纺织品的成形与制造技术、应用领域及新型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在未来会有更为成熟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和成形技术,使纺织产品不仅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也能应用于极限领域,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运输技术高速发展,呈现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趋势。通过物流运输可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鱼类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实现渔业资源优化配置。肌肉是鱼体主要食用部分,其品质直接影响产品加工适应性和经济价值。本文将鱼类产品分为鲜活、冰鲜和冷冻三大类,首先概述鱼类物流运输的方式、网络图和特点;其次,从营养价值、组织结构、风味特点、感官品质及物理性质五方面对鱼肌肉品质进行评价,并总结测定方法;最后,论述物流运输过程中温度、时间、包装等主要因素对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黑豆豆腐作为脂肪替代品应用于肉丸的生产中,通过测定肉糜蒸煮损失及乳化稳定性、肉丸感官评价、基本成分、电子鼻、质构、色泽、出品率、pH、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黑豆豆腐添加量(0、4%、8%、12%、16%、20%)对肉丸品质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低脂黑豆豆腐肉丸产品的开发提供可行性建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糜的蒸煮损失率、水分损失率、脂肪损失率随着黑豆豆腐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黑豆豆腐添加量为12%时,肉丸感官评分最高,整体可接受性最好。随着黑豆豆腐添加量的增加,肉丸的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增加;肉丸硬度、咀嚼性逐渐增大,弹性、胶黏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L*值、a*值逐渐减小,b*值增加,出品率和p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黑豆豆腐添加量为12%时,肉丸出品率最高,pH最大。电子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黑豆豆腐添加量的肉丸样品间气味存在明显差异。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加入黑豆豆腐能明显提高肉丸内部结构的均匀性,改善整体品质。因此,12%的黑豆豆腐添加量制作的肉丸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