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银环蛇毒素(α—BT)及其相类似的毒素是N—胆碱能受体(N-AchR)的特异配体。两者结合属不可逆性结合。因此α-BT已成为当代研究N-Ach R的理想工具物。本文介绍了α-BT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物,对肌肉神经接头处N—乙酰胆碱受体的电镜定位方法。取大白鼠伸趾长肌,放入1×10~(-7)Mα-BT-HRP结合物的Tyroid溶液内吹氧培育。再用DAB-H_2O_2底物缓冲溶液显色。光镜下即见肌纤维上棕红色标记的泡状图象。电镜下见突触前、后膜上有电子致密度很深的沉积物,但后膜上的沉积物基本连续,有些部位点状加深;前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在寄主植物细胞中,其内含体都有一定形态。M.N.高尔琴应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内含体,並用于植物病毒的初步诊断。作者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PVX、PVY、PVS、PVA、TMV、CMV、SMV、TuMV、PMMV、及BYMV等10种病毒在不同寄主细胞内,其内含体的形态,取得一些结果。实验材料均为经生物纯化的病毒,回接在寄主植物上发病的典型株叶片。取样后切成约1mm~2小块,放0.1M PB液(pH7.0)中处理12小时,然后放入2%多聚甲醛与2.5%戊二醛混合固定液中,固定3—7天,经0.1M二甲砷酸钠缓冲液漂洗、2%锇酸固定20小时左右,使样品变黑为度,再经常规包埋。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透射电镜中,超薄切片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1微米,否则就看不清样品的细节。但是,使用特殊的标本本浸染方法,选择性地对某些细胞结构染色,就可以在一般透射电镜下观察半薄切片。本实验采用铀—铅—铜浸染技术,选择性地染色一部分细胞器,在75—100KV透射电镜下观察0.25—0.5微米的半薄切片。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在超微结构研究中有一定实用意义。实验方法:用2%戊二醛灌注大鼠,取肝、肾、十二指肠和睾丸等组织,切成1立方毫米小块。组织块经缓冲液漂洗后,在42℃下先放入5%醋酸铀水溶液(PH3.5)浸染1小时,再在硝酸铅—硫酸铜—枸椽酸钠溶液中浸染1小时,然后在4℃下用1%饿酸后固定12小时、常规环氧树脂包埋,最后将组织块切成0.25—0.5微米半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4.
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叶部厚壁细胞(1),将透过细胞化学法加以钙定位的研究,应用锇酸/焦锑酸钾(osmium tetroxide—potassium pyroantimonate,OTPA)与钙作用产生沉淀,再介著电子显微镜之观察,可成功地对于植物细胞内之钙加以定位(2)。不同发育时期之叶片切成小片之后,经过2.5%戊二醛/2%焦锑酸钾/0.1%单宁酸/0.1M磷酸缓冲液加以2小时的前固定后,再经1%锇酸/2%焦锑酸钾/0.1M磷酸缓行冲液的后固定,经过丙酮系列脱水后再包埋于Spurr胶中,超薄切片将直接观察,或经漂浮处理于50mM EGTA(pH7.9)或蒸馏水(pH 7.9),60℃,1 hr后再加以观察,部分切片则经由醋酸铀及柠檬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以日立 TEM,H—600,75KV观察。  相似文献   

5.
硷性磷酸酶(ALP)活性的酶的组织化学检出常应用马屋原等的构橡酸铅法其反应液使用Tris—HCl缓冲液。我们设想使用临床生化学定量测定血清中的ALP酶所使用IFCC法的反应液中的AMP缓冲液能否代替Tris—HCl缓冲液,使活性得以很好保存,透射电镜下能否使反应产物更加微细,为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采用Wistar种系的体重约150克的大白鼠,乙醚麻醉下用含8%庶糖pH7.4的0.1M二甲砷酸钠缓冲液缓冲了的0.5%戊二醛进行10分钟灌流凼定。立即取肝肾细切后,用冷二甲砷酸钠4℃洗一小时。使用microslicer(未冻结切片机)作成未冻结的40μm切片,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电镜免疫胶金法显示培养细胞的胞内凝血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反应阳性以及电镜下Weible-Palade(WP)小体存在,证明所分离并经多次传代的细胞为内皮细胞。材料和方法:1.从新生小牛肺动脉中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内皮细胞,于199培养液中培养并传代,取第3-5代细胞。实验前细胞培养于涂有鼠尾胶原的载玻片上。2.WP小体检测:细胞以PBS(0.1M,pH=7.4)原位漂洗并分别以3%戊二醛45分钟、1%锇酸30分钟固定;将预聚好的Epon812块扣于经脱水和Epon812浸透的细胞单层上,聚合后用热烤法将细胞层剥离于载玻片,常规超薄切片和铅铀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3.ⅧR:Ag检测:(1)间接免疫荧光法:以95%4℃乙醇原位固定细胞10分钟,  相似文献   

7.
以团头鲂为材料,对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在人工合成催产剂(LRH—A)作用下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取性腺IV的雌团头鲂50尾,注射LRH—A催熟9小时,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隔2—4小时取一次材,另取一些未经催产的鱼作为对照。样品经4%戊二醛和1%O_sO_4各固定2小时,丙酮梯度脱水,醋酸双氧铀块染,Epon 812环氧树脂包埋,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日立H—600—2A型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8.
光镜观察染色体,已沿续多年。扫描电镜问世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选用光镜观察认定的染色体标本,再重新用锇酸(1%O_sO_4)、丹宁酸(2%)浸渍,然后进行漂洗、自然干燥、黄金离子镀膜后上镜观察。其目的试图经电镜放大之后与光镜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近几年我们试用扫描电镜技术,经反复试验,成功地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其方法独特,结构新颖,为研究染色体开创了一条新路。一、材料与样品制作取临床病人静脉血0.5ml,注入装有1ml培养基(1640)的培养瓶中,置37℃培养箱72小时,取材前2小时加入秋水仙素1滴(10μg/ml),然后将其倒入离心管离心10分钟(2000转/分),弃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小脑浦肯野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布,在超高压电镜下进行了观察,探讨了线状溶酶体的存在。实验动物采用 wistar 成年健康大鼠,体重150克左右,乙醚麻醉,用30mM pipes 缓冲液(PH7.4,8%蔗糖)缓冲配制的2%PFA(多聚甲醛)和GLA(戊二醛)混合固定液进行心脏灌流10分钟,立即取小脑切1mm×2mm小块,于4℃继续浸泡固定1小时后,同种缓冲液洗净。用 microslicer(微组织切片机)作成40μm非冻结切片,置入 Gomori’s 改良法配制的孵育液中,37℃恒温振荡孵育40分钟。对照组去除底物,在孵育液中加入氟  相似文献   

10.
稻台中籼试204号和高雄140号两品仲於开花盛期人工自花授粉,取授粉后4、8小时,与1、2、3、及5天的颖果,以二甲次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2.5%戊二醛固定液中减压,4℃固定12小时。清洗后,1%四氧化锇固定1小时。然后以乙醇脱水,Spurr剂减压包埋。切成0.5μm半厚片及银色超薄片,以1%甲苯胺蓝或柠檬酸铅染包,分别以光显及电显观察。稻卵细胞的授精发生於授粉后4小时,已如另文所述。此等授精卵於授粉后8小时已形成二个细咆的幼胚(图1),一天时幼胚已具数十个细胞(图2),三天时幼胚为卵圆形且具有上千细胞(图3),五天时幼胚已分化成胚的雏形,即具胚盘,子叶,胚轴,胚芽鞘等(图4)。幼胚的细胞分裂,极为旺盛。此之为何三天龄的幼胚已具上千个细咆。分裂的幼胚细胞中,常见核膜破裂,其外围有为数众多的粒线体以及质体(图5)。进入有丝分裂早中期的幼胚细胞则可见细长的染色体,粗面内质网等(图6)。  相似文献   

11.
将30名健康献血者用单采血浆术和人工离心方法,提取血小板悬液,加入DMSO,配制成4%的血小板悬液,将样品分别置于-80℃,-30℃冰箱冷冻保存。用前,再用42℃融化。复温后血小板制成电镜超薄切片样品作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血小板计数。电镜下,-80℃保存24天的血小板外形规整,为盘形,膜完整,可见微丝、微管、糖原颗粒,线粒体等,致密颗粒和α颗粒丰富,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道系统也清晰可见(图1—3)。-30℃保存24天的血小板外形不规整,可见伪足和凹陷,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道系统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扼要叙述用直流溅射法制备具有较高电阻,C轴取向好的ZnO压电薄膜的方法.沉积条件为:溅射电流密度J=1.2—1.5毫安/厘米~2,溅射气压P=6×10~(-2)—1×10~(-1)毛,基片温度Ts=160—280℃,沉积速率V=0.1—0.4微米/小时,得到的薄膜洁净透明,分散度α<6°,偏离度M≤3°,电阻率ρv=105—10~7欧-厘米,粒度300—500埃.并探索了温度,基片位置,气体组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的骨髓活检组织,作了环氧树酯包埋前染色的电镜观察,现将此技术方法的初步体会报导如下:取材用骨髓活检针钻取髂后上嵴骨髓组织(5mm×1mm)一块,迅速投入1%戊二醛内(用0.1M二甲胂酸缓冲液pH7.2~7.4配制)。固定将活检组织切成1mm×1mm小块,再放入1.0%戊二醛内固定15分钟,同上的缓冲液清洗3次,每次10分钟。标本分作2份,1份用2.5%的戊二醛继续固定2小时,同上的缓冲液清洗3次后,再用1%O_sO_4(0.2M二甲胂酸缓冲液配制)固定1小时,留作常规超微结构标本制备用。另一份放入0.1M二甲胂酸缓冲液内留作  相似文献   

14.
200g左右成年豚鼠17头分成对照及模型二组。模型组用25%d一半乳糖125mg/kg作球后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4天。在第10天后作裂隙灯检查,晶体发现有空泡,20天后有晶体周边空泡及混浊,第34天摘眼球每鼠取1晶体作扫描电镜观察。制样方法:将晶体放入4%戊二醛磷酸缓冲液(1/15M,pH7.3)数日,1%锇酸后固定,丙酮梯度脱水,临界点干燥,沿前后轴断裂样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变性轴突清除中的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检测。结果:坐骨神经横切后轴突发生变性,主要变化为术后第5h~2d轴质肿胀,轴突与髓鞘分离,术后第4d轴质浓缩,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形成游离轴突体。术后初期变性轴突主要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后期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并形成较大的游离轴突体,轴突体外包一层轴突膜是神经元细胞膜的延续,轴突体轴质浓缩,含大量各级自噬泡和纵横交错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经酸性磷酸酶(AcPase)染色证实自噬泡均呈AcPase阳性,第7d后轴突体被降解吸收,形成的空腔内偶见巨噬细胞。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变性轴突的清除主要靠轴突自身的自噬和施万细胞吞噬机制,而巨噬细胞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对人的A、O、B、AB型红细胞有明显的凝集作用,并可被相应的兔免疫血清所抑制[1]。本文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血凝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材料与方法:取0.1毫升病毒材料(病兔肝脏经研磨、冻融离心后的上清液)与等量的1%的人O型红细胞悬液混匀后,分别在4℃,室温(20℃)、37℃条件下,反应1秒、30秒、1分、10分、30分等不同时间。之后,加入2.5%戊二醛2毫升固定3小时。固定好的样品经乙醇逐级脱水后滴加到盖玻片上,进行离子溅射,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7.
赵兵文 《激光杂志》2007,28(4):39-40
从功率密度的二阶矩方法出发,对非傍轴余弦一高斯(CoG)光束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阶矩定义的束宽在传输过程中满足简单的双曲线变化规律.非傍轴CoG光束的M2因子不仅与偏心参数α有关,而且还与f参数有关.在1/f足够小时,M2因子可小于1.当1/f→0时,远场发散角趋于渐近值63.435°.对于α=0(Ω0=0)的特例,非傍轴CoG光束的M2因子退化为非傍轴高斯光束的M2因子.  相似文献   

18.
紫外双折射晶体α-BaB2O4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硼酸钡晶体(BaB2O4)以高温相和低温相两种晶型结构形式存在,其晶型转变温度为925±5℃。其中低温相的β-BaB2O4(简称β-BBO)是一种优越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激光领域,而作为高温相的α-BaB2O4(简称α-BBO)晶体属三方晶系,R3c,a=b=0.7235nm,c=3.9192nm,α=β=9...  相似文献   

19.
使用射频溅射和溶胶-凝胶(Sol—Gel)两种方法在玻璃表面制备SiO2减反射薄膜,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减反效果。分析了Sol—Gel方法中溶胶浓度、陈化时间以及退火温度对薄膜透过率的影响。当溶胶浓度为0.4M、陈化时间为6天以及退火温度达450℃时,制得的样品透过率可达99.3%,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SiO2溶胶及凝胶的结构变化过程,发现随着陈化时间和退火温度增加,Si—O—Si键增强。  相似文献   

20.
非傍轴截断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M2因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功率密度的二阶矩方法,对非傍轴截断双曲余弦高斯(ChG)光束的束宽、远场发散角和M2因子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非傍轴截断ChG光束的M2因子不仅与截断参数δ、偏心参数α有关,而且与初始束腰宽度和波长之比w0/λ有关.在δ足够小时,M2因子可小于1.当δ→ 0时,远场发散角趋于渐近值63.435°.对于α=0(Ω0=0)和δ→∞的特例,我们的结果分别退化为非傍轴截断高斯光束和非傍轴无截断ChG光束的M2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