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荔枝汁发酵时常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酵母的营养问题,即可同化氮源和碳源,氮源营养缺乏会严重影响发酵进程。文中研究了在荔枝汁发酵时向其中添加谷氨酸作为氮源物质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荔枝汁发酵过程中添加100mg/L的谷氨酸可以明显提高发酵速率,促进酵母生长、增大乙醇产率等。  相似文献   

2.
七.L-谷氨酸发酵L-谷氨酸(以下简称谷氨酸)虽非人体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生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人体内,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害作用,可作为治疗肝脏疾病的辅助药物。谷氨酸还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对改进和维持脑  相似文献   

3.
在发酵过程中,因于细菌对营养物质的不断吸收、利用和代谢物的不断积累,发酵液的pH值会不断起变化。当尿素被脲酶分解放出氨和有机氮源被利用产生氨时,会使发酵液的pH值上升。当氨被菌体利用及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时,又会使发酵液的pH值下降。而谷氨酸的合成,要耗用大量的氨,也会使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4.
有机氮源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缬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缬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株,研究有机氮源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玉米浆代替豆饼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的发酵工艺,降低了发酵成本;考察不同玉米浆浓度对谷氨酸棒杆菌XV0505发酵生产L-缬氨酸过程中生物量、耗糖速率、L-缬氨酸产量、副产物积累及氨消耗等方面影响,确定了玉米浆的适宜添加浓度;考察了玉米浆与生物素不同配比对L-缬氨酸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生物素添加浓度。与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菌体生物量及产酸提高了13.2%和18.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色素、杂质多所引起的发酵过程稳定性差、产酸低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生物氮素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主要氮源(玉米浆和豆粕水解液)进行替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清洁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生物氮素、生物素、VB1和甲硫氨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进而获得谷氨酸清洁发酵培养基,进行谷氨酸的清洁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发酵培养基中关键成分的最佳添加量为生物氮素2.0 g/L、生物素7 μg/L、VB1 10 mg/L、甲硫氨酸0.6 g/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清洁发酵菌液OD600 nm值为84.2,谷氨酸产量为171 g/L,糖酸转化率为68.5%,分别较对照提高16.14%、12.50%、4.74%,发酵上清液透光率由0.9%提高至31%,说明清洁发酵培养基能够较好地提升谷氨酸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初始糖质量浓度426.96 g/L、可同化氮质量浓度为347.49 mg N/L的威代尔冰葡萄汁,补加250mg/L商品氮源,接种0.4 g/L ST酵母,于18~20℃进行冰酒发酵。结果表明:与不补加氮源的冰酒发酵相比,补加可同化氮能加快糖消耗,且消耗量提高3.23%,可同化氮的消耗量降低10.03%,乙酸、乙醇、高级醇和酯类物质产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5.44%、4.65%、9.89%和11.38%,对甘油生成无影响。因此,适量补加可同化氮对发酵过程的参数变化有一定影响,可以显著提高冰酒品质。  相似文献   

7.
可同化氮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物质积累及代谢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汁中酵母可同化氮的含量和组成,不仅影响酵母生长和酒精发酵,还对葡萄酒中高级醇、支链酸、酯类等发酵香气物质的积累起决定性影响。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等由酿酒酵母通过Ehrlich路径代谢生成相应的高级醇及酸,高级醇和酸与糖代谢及脂肪酸代谢产物结合生成酯类,构成发酵香气的主要成分。合理的葡萄汁氮源组成和外源添加氮源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优良香气物质的积累,减少不良香气物质,提高酒的感官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酵母可同化氮量与发酵香气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酿酒酵母氮代谢产生香气物质的路径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4):19-19
在谷氨酸发酵中,氮源是合成谷氨酸氨基的来源,所以谷氨酸发酵所用的氮源数量大于其它发酵用量。一般的发酵工业所用培养基碳氮比为100:0.5-2.0,而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为100:20~30,当碳氮比低于100:20时,菌体大量繁殖,积累少量谷氨酸,当碳氮比高于100:30时,菌体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产生的谷氨酸进而形成谷氨酰胺。因此在谷氨酸发酵中,  相似文献   

9.
在谷氨酸发酵中,氮源是合成谷氨酸氨基的来源,所以谷氨酸发酵所用的氮源数量大于其它发酵用量。一般的发酵工业所用培养基碳氮比为100∶0.5~2.0,而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为100∶20~30,当碳氮比低于100∶20时,菌体大量繁殖,积累少量谷氨酸,当碳氮比高于100∶30时,菌体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产生的谷氨酸进而形成谷氨酰胺。因此在谷氨酸发酵中,  相似文献   

10.
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和组成可影响对酿酒酵母发酵动力学和硫化氢生产。该研究旨在探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发酵中氮源组成对抑制硫化氢及发酵动力学的影响。通过添加磷酸氢二铵调整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酵母在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下发酵苹果酒,测定发酵特性、硫化氢释放量及四种氮源组分。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与H2S释放(释放变化及总量)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其中,H2S释放量最高的是中浓度处理,为288.25 μg/100 mL,而最低为高处理,为44.13 μg/100 mL。仅低浓度处理条件下,发酵速率[3.84 g/(d•L)]对H2S的生成速率[31.68 μg/(d•100 mL)]有极其显著影响(R2=0.95,P<0.000 1)。四种不同类型的YAN组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吸收和释放规律不同。该研究证实,YAN初始浓度对H2S的产生、动力学和每种类型YAN的摄取曲线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表明在苹果酒发酵中,磷酸氢二铵是避免H2S释放的有效氮源。该试验为苹果酒工业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水平是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溶氧条件对产物谷氨酸和菌体生成积累影响很大。因此优化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控制策略,对谷氨酸发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溶氧条件下的谷氨酸发酵中谷氨酸生成和菌体生长的变化规律,优化出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控制条件,提高了谷氨酸产率和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棉籽饼粉水解液作为廉价的有机氮源,在发酵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中的氨基氮和氨基酸分析表明两种水解液的氨基氮含量分别为16.38 g/L和19.11 g/L,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7.78 g/L和91.59 g/L,两者营养成分接近。以L-谷氨酸发酵为例,考察了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对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强制发酵和生物素亚适量谷氨酸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发酵工艺下,分别以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最终得到的生物量以及L-谷氨酸产量相当。因此,棉籽饼粉水解液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氮源应用于发酵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提高谷氨酸发酵罐溶解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发酵是好氧性发酵。发酵过程的细胞可分为三个阶段:长菌型细胞,转移型细胞和产酸型细胞。谷氨酸发酵的需氧量较大,不仅菌体细胞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消耗氧气,而且在谷氨酸生成期(产酸期)需要消耗更多量的氧气。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对谷氨酸发酵有明显的影响,在菌体呼吸充足时显示最大的产量,氧满足程度为1.0。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发酵罐底坚硬的灰白色沉积物经分析鉴定为磷酸氨镁,对整个发酵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酸产生菌S9114在pH微酸性条件,高浓度NH4^ 存在下,谷氨酸发酵转向谷氨酰胺发酵,本文报导了用NH4CL和(NH4)2SO4作氮源时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Pseudoalteromonas elyakouii菌株发酵降解相对分子质量10000左右的褐藻胶,制备褐藻胶寡糖.为了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和简化分离工艺的目的,使用(NH4)2SO4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来代替使用蛋白胨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为了促进菌的生长和发酵产物褐藻胶寡糖的生成,在新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海带浸液、葡萄糖、乳糖、几种氨基酸和几种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柠檬酸、延胡索酸、尿素),并考察这些成分对菌生长和发酵产物褐藻胶寡糖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本培养基中和添加0.1g/L的L-谷氨酰氨、0.1g/L尿素或0.1g/L柠檬酸时可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  相似文献   

17.
纳豆中含有纳豆激酶等功能性成分,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味大大降低了其在我国的可接受度。为降低纳豆氨含量,本研究比较4种物质对纳豆芽孢杆菌产氨的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茶多酚作用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茶多酚是一种底物竞争型抑制剂,IC50为20.60 μg/mL,且它能够进入纳豆芽孢杆菌细胞,有望作为添加剂来抑制后者胞内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减少纳豆发酵过程中氨的产生。通过分析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规律、纳豆发酵过程中氨含量的变化趋势及茶多酚抑制产氨的效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发酵第11小时添加4.16 mg/g茶多酚。该条件下,纳豆中氨含量下降了63.90%,而纳豆激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经感官评定证实,添加茶多酚能够有效降低纳豆的氨味,提高产品的可接受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燕凌 《食品科学》2005,26(7):122-124
本文对磺胺胍(SG)抗性株谷氨酸棒杆菌S9114发酵生成谷氨酰胺条件作了研究,确立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碳源为6%淀粉水解糖,氮源为4%氯化铵,锌离予为20mg/L,碳酸钙为5%装量为30ml/500m1三角瓶,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10%。在最适条件下发酵72h生成谷氨酰胺的最高量为52.6mg/ml,平均为49.5mg/ml。  相似文献   

19.
在好氧型的谷氨酸发酵实验中发现,溶解氧(DO)对发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谷氨酸的生成方式也因此有很大不同:较低的DO水平能够延长产酸期、提高谷氨酸的最终浓度,但是代谢副产物——乳酸也有较大程度的积蓄;而DO水平过高,虽然代谢副产物不会生成积蓄,但菌体消亡过快导致产酸期缩短、谷氨酸的最终浓度降低.同时,谷氨酸的生成方式与发酵过程中摄氧率(OUR)和CO2的释放率(CER)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作者利用代谢网络模型并结合使用线性规划优化法,通过在线测定OUR和CER,比较准确地在线推定出发酵过程中谷氨酸的质量浓度变化。与传统的非构造式动力学模型相比,上述预测方法具有建模简单、模型物理意义明确、通用性能好等优点,为后续过程的在线控制和优化提供一种全新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温酵母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来源不同的基质中共分离得到227株耐高温酵母菌,经初筛、复筛和酒精发酵试验,获得一株耐高温的酵母菌株h-1,在42℃发酵72h,酒精产率为5.5%。研究了h-1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经镜检观察和发酵糖类,同化碳源、同化氮源及无维生素生长试验,鉴定h-1菌株属于土星汉逊酵母(Hansenula Saturn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