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彩棉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彩棉纺织品的研究开发现状,介绍了天然彩棉纤维的性能及开发彩棉产品的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2.
彩棉弹力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楼利琴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5):52-53,58
采用彩棉、白棉和LF纤维三元混纺纱线开发了彩棉弹力新品.文章在分析彩棉性能的基础上介绍了彩棉弹力织物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朱红 《纺织科技进展》2004,(5):52-53,55
以天然彩棉制品的纱线运用、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及织造技术等创新设计手段为切入点,列举部分彩棉新产品开发实例,对天然彩棉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彩棉制品的纱线运用、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及织造技术等创新设计手段为切入点,列举部分彩棉新产品开发实例,对天然彩棉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红 《江苏纺织》2004,(11):45-48
本文以天然彩棉制品的纱线运用、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及织造技术等创新设计手段为切入点,列举部分彩棉新产品开发实例,对天然彩棉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天然彩棉的主要特性,探讨了用棉纺设备开发20/50/15/15长绒棉/彩棉/天丝/绢丝16.7/2tex天然彩棉混纺高档针织用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天然彩棉的生产过程及零污染性能的特点,通过开发、试生产彩棉双纱汗布及弹力布等产品,对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彩棉针织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参数、注意事项及有关加工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然彩棉是指天然生长的带有颜色的棉花.目前,用于实际生产的有棕、绿两个品系.认识了解天然彩棉的性能特点和发展历史,掌握其生产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特性变化规律,可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天然彩棉及其产品,有助于天然彩棉的开发利用,对致力于天然彩棉的开发、生产和品牌运作企业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推动彩棉产业以及健康、环保纺织品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国内简讯     
《印染》2001,(1)
我国彩棉研究开发名列世界前茅【本刊讯】 世界著名农业专家、联合国粮农官员诺曼·布洛克先生在参观新疆彩棉开发基地以后 ,认为中国彩棉研究起步虽然较晚 ,但是进步很快 ,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彩棉的研究开发工作是在美国 2 0世纪 90年代初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的。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棉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 ,从美国凯比特公司购买了 3个天然彩棉品种和 10个优良品系材料 ,经过南繁北育、试种筛选、系选杂交 ,目前已有可供大面积种植的棕色、绿色、驼色 3个定型品种和 90余份优良选系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彩棉为原料,使用彩棉和白棉不同比例的18 tex彩棉精梳纱开发织造了4种不同风格的彩棉针织面料,并对这些织造好的面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预定形、精练、酸洗、酵素洗、成品定形,对个别需要的面料进行了冷转移印花整理加工。数据显示,整理后的面料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4级或以上,顶破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安全指标(包括甲醛含量、可降解芳香胺染料、pH值)等完全符合GB/T 22848—2009《针织成品布》一等品的标准,说明开发的彩棉针织面料可以用于婴幼儿及成人内衣、外衣产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天然彩棉在后整理加工中金属离子等因素使其颜色发生变化的问题,研究了天然彩棉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溶液、石油醚预处理以及在金属离子处理液中颜色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80 ℃时,天然彩棉颜色无太大变化,当温度高于80 ℃时,随温度的增加,天然彩棉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当pH值小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减小而逐渐变浅,当pH值大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增大而逐渐变深;经石油醚预处理后天然彩棉的颜色比未经石油醚预处理的更为稳定;Fe2+、Fe3+、Cu2+等金属离子均对天然彩棉颜色有影响,其中Fe3+对天然彩棉颜色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天然彩色棉纤维和白棉纤维水分含量的研究,得出天然彩色棉纤维的水分含量大于白棉纤维水分含量,对棉纤维的加工及指导纺纱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然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存在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研究棉纤维的非反应型改性技术。探讨改性剂种类、改性剂浓度、改性温度、改性pH值及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染色K/S值的影响;分析测试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染色织物的匀染性和色牢度。结果表明,棉织物经改性后仍保持其良好的白度、强力和吸湿性能,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有较大提高,且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氯化铁金属盐对天然彩棉的类媒染作用,在提高彩棉织物色牢度的同时会与彩棉色素作用产生色变的特性,探讨了以瓜尔胶作为传递金属盐载体使彩棉织物局部变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瓜尔胶金属盐离子有较好的相容性,与彩棉有极佳的亲和力,且糊料粘度及性能均不受盐离子浓度影响,可取得良好的色变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绿色棉纺织品的开发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棉纺织产品为重点 ,从纤维生产、染料助剂选择、纺织染清洁生产三方面阐述了开发绿色棉纺织品的主要途径 ;开发绿色有机棉纤维、天然彩色棉纤维、天然“不皱棉花” ,选用绿色浆料、绿色染料、绿色整理剂 ,采用高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改性剂在棉纤维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岚  邵建中  柴丽琴 《纺织学报》2009,30(10):95-100
针对天然染料在棉织物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通过合成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结构变化,探讨棉纤维的改性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改性剂对棉织物的改性工艺。结果显示:该改性剂显著地改善了天然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当改性剂质量浓度为15~21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4.5~5 g/L, 改性温度为60~70 ℃,改性时间为50~60 min时,K/S值明显提高;天然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的耐洗色牢度达到4级,耐摩擦色牢度基本达到3级。  相似文献   

17.
对几种天然彩色棉织物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不同类型彩棉织物的配套工艺流程和条件。织物经生物酶和柔软剂等相应工艺处理后,有效地剥除了纤维表面的覆盖层,保护了天然色素,使色泽加深,而失重、强力损失减小;所得成品色泽自然、舒适性强、尺寸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天然绿色棉附生物的组分,用乙醇萃取绿色棉,通过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并与白色棉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可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主要的可挥发性成分为2-甲基烯丙基胺、丙酸香芹酯、2,3-二氨基-2-丁烯二腈、乙酰乙酸基丙烯酸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丙酸香芹酯。同时发现天然绿色棉含有一种白色棉不具有的成分,该成分为甲基丙烯酸异丁酯。本文的研究表明,天然绿色棉的确具有天然白棉不具有的成分,但对天然绿色棉的色泽有何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新利  冒亚红  管宇 《印染》2012,38(9):5-9
将红刺梨汁提取物作为天然染料用于纯棉织物染色,研究染色、媒染工艺对染色织物表观颜色深度(K/S值)、染色牢度、染色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后媒染工艺,以单宁酸为媒染剂,在90℃、pH值8、氯化钠30 g/L和媒染剂4 g/L条件下,染色织物的K/S值、匀染性、染色牢度和断裂强力等指标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Application of natural dyes has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past few years due to the eco-friendly behavior of these dyes.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effect of UV on dyeing behavior of cotton using marigold as source of natural Lutein dye. This is colorant lutein which imparts greenish yellow color to cotton fabric. The dye powder and cotton fabric were exposed to UV-radiation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prior to dyeing and dyeing wa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dye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olor fastness properties, such as color fastness to light, washing and rubbing. It is found that 90 min exposure of UV radiations was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dyeing of 70 min at 40°C give excellent results using 4 g/L salt to achieve maximum exhaustion. For improvement of color fastness, tannic acid (8%) as pre- and 6% as post-mordant is the best condition. It is found that UV ray treatment can be used to other fabrics followed by dyeing using extracts of dye yielding plants without any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