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信机构在征集、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对个人信息的披露易给个人权益造成损害。如何避免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是个人征信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中在分析信用立法较完善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征信过程中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的泄露,除了让人不堪其扰之外,还为一些犯罪活动提供了土壤。当前,个人信息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更关系到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建设。面对手机频繁收到的各种垃圾短信,甚至包括一些诈骗信息,常常令人纳闷: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面对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危害,老百姓迫切地想知道,谁来保护我的个人信息?这令人不甚烦恼的事情也受到诸多参加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年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个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在网上泄露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手机短信骚扰更是无孔不入,个人信息泄露已成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公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诚信困局的折射。而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有时公民的个人隐私仿如"公共"资源,让我们几乎成了生活在透明玻璃缸里的金鱼,已经没有隐私可言。近日,随着工信部透露"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首个国家标准编制完成",个人信息保护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纸国标能否承担公众的期许?呼唤许久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能否紧随而来?  相似文献   

4.
公民个人信息是互联网时代最富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失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其相伴而至的垃圾短信息、骚扰电话、通讯信息诈骗日益威胁着人们的隐私、财产和生命安全,容易滋长各类犯罪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引发国家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5.
李嘉 《通信世界》2010,(22):9-9
近日,媒体爆出三名来自运营商的员工与一家从事婚姻调查和讨债业务的公司勾结,恶意泄露客户信息的案件。这三名电信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提起公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三名电信工作人员全部承认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6.
社交平台利用大数据系统有效地收集了用户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平台改善服务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用户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容易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保护社交平台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为了提升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影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保护社交平台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安全微世界     
@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室[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将实施]《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于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授权。此外,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还将牵头组建个人信息保护推进联盟,建立企业自律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案要点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建议,需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要建立统一的基于实名制的身份认证体系,确保每个人真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还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的安全。所以,首先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从法律角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其次要对个人享受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在个人信息安全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第三要研究个人信息委托使用机制,确保公共服务机构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数据时代,App作为互联网衍生产品已得到普及,但App侵权行为的频发暴露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此,文章从司法实践案例入手,基于个人信息的人身利益属性、财产利益属性和公共利益属性,分析得出App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法律规制困境,包括损害赔偿认定标准模糊、用户法律救济途径缺失、企业自我监管力度不足、特殊群体保护措施缺位等问题,并最终提出完善用户司法救济途径、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构筑儿童权利保护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推动App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个人信息的泄露,除了让人不堪其扰之外,还为一些犯罪活动提供了土壤。当前,个人信息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更关系到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建设。面对手机频繁收到的各种垃圾短信,甚至包括一些诈骗信息,常常令人纳闷: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面对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危害,老百姓迫切地想知道,谁来保护我的个人信息?这令人不甚烦恼的事情也受到诸多参加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虽然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共享信息方式也使个人信息、个人数据更容易发生泄露,因而网络安全管理和个人计算机安全的防护需要完善和加强.文章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基于计算机信息安全质量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一个公民作为一个自然人时其自身特征的记录,以及作为一个社会人时参加社会活动所留下的客观记录。简言之,它是个人的生命特征信息和个人的社会特征信息两方面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陈沛 《世界电信》2013,(5):34-38,6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公民对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诉求日益强烈。同时,通过对个人信息交换价值的分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引发的信息经济增长依赖于对个人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使用。未来基于个人信息的价值交换将不会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呼吁用户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同时,监管机构和企业如何共同探索并建立一套平衡、有序的信息价值利用与保护机制,将是保护个人信息并促进信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南非“2oceansvibe”网站】2018年11月13日,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南非议会司法委员会最终正式通过了《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法案》。法案的大部分内容侧重于将盗窃和数据干扰定义为刑事犯罪,同时引入了关于“恶意”电子通信的法律。法案中拟定了三种新的罪行,分别是煽动损害财产和暴力的信息、传播被威胁和被暴力的人的个人信息、传播个人私密影像信息,对于任何违反新规定的人,一经定罪,将被处以罚款和(或)不超过三年的监禁。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与传递,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信息流动的快速化以及网络环境的复杂使得信息流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机密信息的泄露,对个人以及国际的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相应的信息流动安全管理制度的欠缺对大数据下信息流动的风险把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行业安全管理规范以及保护系统已经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研究如何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用户的安全意识提升以及互联网行业的行业规范,是实现风险把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荐理由:网络个人信息是信息经济时代网络空间重要的信息资产和国家战略资源;网络个人信息是信息消费环境的拉动引擎,可以不断提升信息消费环境的整体品味和质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个人信息已经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添加要素和组织图谱,基于网络个人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互联网经济以及网络空间国家战略资产的必然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网络信息当中存在大量无用垃圾信息,在影响过滤系统应用效果的同时,也使得网络用户的个人权益受到威胁,为提高过滤系统的过滤准确率和查全率,引入贝叶斯算法,开展对网络信息安全过滤系统的设计研究。通过网络信息SMTP服务器选型设计、处理器芯片选型设计等硬件设计和网络信息预处理与特征提取、基于贝叶斯算法的系统分类过滤器生成、无用网络信息筛选与过滤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过滤系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过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备更高的查全率和准确率,可为用户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8.
1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一个公民作为一个自然人时其自身特征的记录,以及作为一个社会人时参加社会活动所留下的客观记录.简言之,它是个人的生命特征信息和个人的社会特征信息两方面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变成个人信息终端,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隐私信息、财产信息等都与该终端相连,手机安全已上升至空前重要的高度。但目前我们使用的手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各种手机病毒层出不穷,破坏力巨大。2014年"七夕"前后,一个大学生因炫耀技术而作的"超级手机病毒"一天之内就让全国上百万用户手机被感染。更令人震惊的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形成了制造、售卖等一条龙式的专业级手机木马产业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广大手机用户对于安全手机究竟有着怎样的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电子》2009,(7):20-20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备受关注的垃圾短信源头被曝光,答案竟然是产业链上把控短信出入口的移动运营商。它们不但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还参与发送垃圾短信,从而牟取暴利。对此,工信部在第一时间责令相关运营商对事件限期调查,并要求三大运营商结合今年的垃圾短信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规范经营行为。其实垃圾短信近年来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用户权益受到侵害时也总是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