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新开发的地质中,低渗透油藏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低渗透油藏主要的开发方式就是注水开发,而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又存在一定的问题。注水井启动的压力高、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等。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新开发的地质中,低渗透油藏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约占到了70%左右。低渗透油藏主要的开发方式就是注水开发,而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又存在一定的问题。注水井启动的压力高、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等。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常规的高采收率、高质量的油藏不断的被开发殆尽,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些非常规的油藏资源,其中低渗透油藏就是目前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原油的流动性差,开采的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因此研究合理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调研了现阶段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现状,分析的低渗透油藏的特征,研究了注水、注二氧化碳和注氮气不同的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提高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提高低渗油藏开发动用程度已成为油田原油上产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的布井方式,阐述了注采井网优化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低渗透油藏逐渐在油田开发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本身的特性,对油田开发效果以及储量利用程度均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成为石油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开发经验表明,对于具有特殊表征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借助一些增产稳产的工艺技术,可以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田采收率。本文针对低渗透性油藏的特点,简要分析探讨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6.
低压低渗透的油藏比较特殊,需要用专项的采油技术才能实现高效开采,所以技术人员要不断优化采油工程的技术措施,以提升油藏的开采程度,满足新时代油藏开发的需求。笔者这对低压低渗透油藏采油存在的难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优化低压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33块沙三上油藏属典型的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油藏单井日产量小,稳产状况差,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油井见效后含水上升速度快,而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藏稳产造成很大困难。2000年以来通过缩小井距注水开发,并适时实施整体压裂引效措施,有效地实现了文33块沙三上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原油田文88块深层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发育不稳定,采收率低的开发难点,文章以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通过沉积相约束下的合理层段组合、注采井距、注采井网的合理配置研究、相控剩余油挖潜研究,并选择适应高压低渗透油藏的配套工艺技术等开发实践,开展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探索高压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领域中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如何合理高校的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低孔、低渗透油气藏已严重制约了油气田的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上升。正是由于低渗透油气藏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质,所以需要借助一些工艺获得油田增产、稳产,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本文主要针对长庆油田的这种特征,对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油藏已在我国油田开发中占据很大比例。但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且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使得这类油藏的单井产量较低。针对低渗透油藏的这些特点,我国学者提出超前注水方法。目前长庆、新疆、吉林,大庆等油田都已开展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在超前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注水参数确定方面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当前针对超前注水参数确定方法以及各区块应用效果评价的文章较多,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当前已有超前注水技术参数确定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伴随老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稳产转向稠油、低渗透等难动用储层,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等问题突出。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占据重要地位,已动用储量低渗透油藏占比较高。常规水驱开发工艺普遍呈现注水压力高、欠注严重、油井产液低等问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快。结合油田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开发出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工艺,开展了工艺优化和现场应用,通过分析开发效果及存在问题,指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逐步深入以及开发配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低渗透油藏逐渐进入油田开发决策者的视野。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压敏效应显著,单井产量提升难度大。为此油田企业提出了超前注水技术,并在现场应用试验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在超前注水技术理论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认识,本文拟针对超前注水技术理论及关键参数确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石油开发领域中占有重要价值的石油资源,也是每年新发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低渗透油藏由于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对其开发的有效性,实现持续稳产增产,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油井的压裂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应用压裂增产技术保障低渗透油藏油井的原油产量,在对重复压裂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后,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优化压裂增产技术应用的对策和建议,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海油田所处的柴达木盆地属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并且受地形地貌影响,开发难度较大。而水平井可有效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并且随着钻井成本的降低,水平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水平井开发并进行分段多簇压裂逐步成为青海油田低渗透油藏精细开发的重要技术保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保证了青海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青海油田稳产、上产、超产的有力保障。本文以青海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技术开发实践为研究对象,为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压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优化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油藏的开采程度,满足油藏开发的技术要求,提高油藏的开采程度。合理解决抽油机系统效率低的问题,通过优化抽油机系统运行的状况,提高系统的效率,满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稳定的发展,我国的部分油田已经出现了高含水的阶段,所以想要保持石油的稳产以及高产就必须开发一些新的油田。现在低渗透油藏在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近几年来,对于地渗透油藏的发现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地渗透油藏在以后的石油的增产增储方面时比较重要的能源。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能源物质。因此对于地渗透油藏的开发机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的现状以及渗流的特征和在注水,井距以及压裂的技术,气驱的技术方面得出了对低渗透油开发的一系列的对策。针对这些探讨的实践,对低渗透油藏在高效合理的开发作业中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茜  赵子丹  沙洁 《粘接》2022,(4):28-32
低渗透油藏在世界石油储量中占有重要且不断增长的份额,但其开采也往往伴随着较差的采收率.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也是石油勘探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通过总结开发关键技术,探讨低渗油藏开发发展的前景和技术方向.阐述了低渗油藏开发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并将上述理论运用于某油田,通过对不同堵塞机理的分析和酸化配方的优化,形成了适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川口采油厂油藏渗透率低,油井产量递减快,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重复压裂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重复压裂试验。结合该油藏的实际特点低渗、低压、低饱和度,得出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技术的选择。实践表明,重复压裂技术为低渗透油田增产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行业和石油工作者对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占有越来越严重的地位。如何合理的开发中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众多从事石油开发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低孔、低渗透性油气藏严重制约了油气田的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正是由于中低渗透性油气藏具有特殊的表征,需借助于一些工艺技术来寻求油田增产、稳产,提高油田采收率。因而,针对文中油田也具有中低渗透油气藏的这种特点,常利用开发技术改善中低渗透油气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程度的逐渐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对我国的石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庆油田低渗透油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低渗透油田自身油层储层的渗透率低、丰度低以及单晶产能低的因素,想要实现规模化的开发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规模化开发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帮助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