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
某萤石矿低温浮选试验研究及工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萤石矿,采用油酸作为捕收剂,在低温条件下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产品,且回收率低,严重影响选厂的正常生产和运营。针对该情况,采用新型低温浮选捕收剂K捕作为萤石浮选的捕收剂进行试验室试验,在低温条件下,可获良好的选矿指标。工业试验中,在原矿品位较低的情况下,高品位萤石精矿含CaF297.59%,回收率为44.82%;低品位萤石精矿含CaF273.51%,回收率为32.87%,总的萤石回收率为77.69%。解决了该矿低温萤石浮选难题,可供同类型萤石矿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钨业》2020,(2):23-28
本研究利用MS模拟和XPS表面测试技术,从晶体化学的角度分析了油酸钠作捕收剂时,白钨矿等6种含钙矿物自然可浮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得出油酸钠浮选含钙矿物,可浮性的大小顺序为:方解石>氟磷灰石>萤石>石膏>白钨矿>硅灰石。含钙矿物晶体结构中Ca-O键的离子性程度对矿物表面元素种类和元素的相对含量有直接影响。X-O键的共价性程度则对Ca-O键的强度产生影响。由于油酸钠通常以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金属阳离子区域,所以具有较大ΣCa~(2+)/ΣO~(2-)(F~-)值的萤石、方解石、氟磷灰石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可浮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从岩金硫化矿浮选过程的根本特征出发,通过山东某中温热液填充脉状富硫化物岩金矿床中,矿石无捕收剂浮选研究,及其对原矿性质的分析,确定了对岩金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可能性,为更有效地浮选复杂岩金硫化矿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并以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机理为依据,探讨了该岩金富硫化矿矿石无捕收剂浮选时,Na2S用量、矿浆pH值、矿浆电位、氧化时间对其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其实验室粗选结果,可获得32.00g/t金品位,94.01%的金回收率,向传统的黄药类捕收剂浮选金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云南某低品位白钨粗精矿WO3品位为6.37%,CaF_2品位为22.68%,矿石成分复杂、萤石含量高,导致白钨选别困难。以该白钨粗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温浮选法,开展了水玻璃用量、抑制剂种类和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等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能够较好地抑制萤石,使白钨矿与萤石得到有效分离,显著提高了钨精矿中钨的品位及回收率。731捕收剂相比于其他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捕收效果。在最佳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当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氟硅酸钠用量为1 500 g/t,731捕收剂用量为300 g/t时,对白钨粗精矿进行了精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为一粗七精三扫选(中矿逐级返回),获得WO_3品位为56.63%、回收率为96.10%的钨精矿,取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为选别同类矿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是我国第二大轻稀土矿,主要矿藏有氟碳铈稀土矿、伴生萤石和重晶石等。为提高微细粒级稀土回收率,采用混合浮选工艺替代原稀土浮选工艺,并研发了新型捕收剂CXS-211,优化试验提高了新药剂对矿石性质的适应性。闭路试验结果表明:新药剂可获得稀土REO回收率92%以上、萤石回收率88%以上的混浮精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包头矿的物质组成及其特点。根据其矿石特点,制定了包头矿选矿综合利用新工艺。该工艺采用脂肪酸捕收剂浮选稀土和萤石,使之与铁和含铁硅酸盐矿物分离;随后采用不同的方法脱除剩余的脂肪酸和使用螯合型捕收剂羟肟酸(盐)进行稀土和萤石分离,稀土、萤石浮选尾矿采用细磨和选择性团聚新技术使铁和含铁硅酸盐矿物获得满意的分离。其半工业试验指标:铁精矿品位62.83%、含氟0.18%、含磷0.074%,铁回收率82.44%,稀土总回收率39.44%,其中高品位稀土精矿品位61.10%,回收率25.13%,低品位稀土精矿品位39.44%,回收率14.31%,萤石精矿品位含氟化钙90.22%,回收率11.10%。  相似文献   

8.
1970年以来,我矿先后进行过重选细泥高品位和低品位粗精矿的精选,即浮选黑钨矿的试验,并用于生产。以硫酸和氟硅酸钠(或明矾同氟硅酸钠)作调整剂,在pH值3~4的矿浆中,抑制硅酸盐脉石和磷酸盐稀土矿物及萤石等,油酸混煤油(重量比1:1,下简称煤油酸)并辅以混合甲苯胂酸作捕收剂,浮选黑钨矿。从而使黑钨精矿含磷  相似文献   

9.
王雪  黎艳  王晓军  陈平 《冶金分析》2017,32(2):59-64
在油酸钠体系下,考察了Fe~(3+)、Fe~(2+)随着pH值的变化对白云石、高岭土、石英纯矿物浮选的影响,以及在最佳pH值条件下Fe~(3+)、Fe~(2+)添加量对矿物浮选的影响;并分析了Fe~(3+)、Fe~(2+)对Zeta电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白云石在油酸钠体系中有较好的浮选特性,且条件因素影响不显著;高岭土在油酸钠溶液中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80%,在Fe~(3+)、Fe~(2+)参与的强酸强碱环境下几乎没有可浮性,Fe~(3+)一定程度上活化了高岭土,而Fe2+则起到了抑制作用;石英的可浮性较差,加入Fe~(3+)、Fe~(2+)后经调节pH值均能使石英的最佳回收率达到90%以上;Zeta电位测试证实了浮选实验的结果,说明Zeta电位的变化与回收率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效钨捕收剂是细粒级钨资源浮选回收的关键因素。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新型螯合捕收剂GYX和经典捕收剂GYB对白钨矿、黑钨矿以及主要脉石矿物的浮选行为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YX捕收剂对白钨矿和黑钨矿的最高浮选回收率与采用GYB相近,对萤石的浮选回收率比采用GYB低5个百分点,捕收剂药剂用量减少约50%。在此基础上,以某萤石含量高的钨多金属矿为试验对象,在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2.35%条件下,对含WO3 0.34%、CaF2 29.42%的原矿,采用GYX作钨捕收剂,进行钨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含WO3 40.57%、钨回收率为74.90%的钨精矿,取得较好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萤石矿浮选捕收剂油酸在常温下水溶性及分散性差、能耗高的问题,本项目以内蒙古某萤石矿为试验研究样品,进行萤石矿低温浮选药剂的研发,研制的新药剂YS103能够在矿浆温度5-10℃条件实现对萤石矿的有效捕收及萤石与杂质矿物的有效分离。对新药剂YS103开展了浮选性能研究、小型试验及工业应用试验,用YS103替代现场使用的油酸,在无需加温的情况下均取得了良好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2.
油酸在浮选磷、萤石等非金属作业时具有流动性较差、溶解性较差、不耐低温而且选择性也较差等缺点,所以对油酸进行了硫酸化皂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油酸与浓硫酸(不低于98%)、NaOH的摩尔比为1∶0.9∶0.7,酸化温度为25℃,酸化时间为2h时,皂化温度为35℃,所获得的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溶解性、耐低温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在湿式磨矿条件下,十二胺和油酸钠作为捕收剂时,锆球和铁球作为磨矿介质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通过对矿物表面动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分析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浮选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十二胺作为捕收剂,低于最佳浮选pH值时,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均高于铁球湿磨,pH值继续升高,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这四种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相近;在pH值2~12范围内,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长石的浮选回收率相近;油酸钠作为捕收剂,相同pH值条件下,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大多低于铁球湿磨。检测结果表明:锆球湿磨时,低于最佳浮选pH值条件下,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表面电位低于铁球湿磨,因而十二胺作为捕收剂时这四种矿物的浮选回收率高于铁球湿磨;铁球湿磨时,油酸钠作为捕收剂,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表面Fe含量明显增加,对这五种矿物起到活化作用,因而浮选回收率高于锆球湿磨。   相似文献   

14.
某难选白钨矿浮选工艺及流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矽卡岩型白钨矿有用矿物白钨嵌布粒度细,萤石、方解石等含钙矿物含量高,属于高含钙矿物的细粒难选白钨矿石.现场生产采用单一捕收剂及脉石抑制剂,白钨精矿质量及回收率均较低,为提高该白钨矿的选矿指标,进行了该矿石的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经全浮脱硫后,采用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脉石的组合抑制剂,油酸钠和731为白钨的组合捕收剂,经一粗三扫一精的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粗精矿经过浓缩加温后,再经过一粗三扫五精的闭路流程浮选,获得了白钨精矿品位为65.16%,回收率为76.49%的较好的选矿指标,可为现场生产提高指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5×10-5mol.L-1时,pH=6.5~11范围内,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均在91%以上,在pH=8.5,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最高,为99.77%。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钠作用,氟碳铈矿表面出现了油酸钠中-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氟碳铈矿的CO2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偏移了28.93 cm-1,因此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在pH=8.5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结合氟碳铈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下的浮选行为,随着pH在2.00~8.04范围内上升,油酸钠溶液中C17H33COO-,(C17H33COO)22-含量上升,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也上升;而当pH<5时,油酸钠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H(aq),但回收率<40%,因此推测是C17H33COO-和(C17H33COO)22-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决定氟碳铈矿的浮选,此外可能存在C17H33COOH(aq)和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根据氟碳铈矿晶体化学,由于氟碳铈矿解理0001发育,而在矿物表面容易暴露Ce3+,Ce3+在矿浆水溶液中溶解和水解而生成铈羟基络合物,铈羟基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而成为浮选的活性点,Ce羟基络合物再与C17H33COO-和(C17H33COO)22反应生成了Ce(C17H33COO)3。  相似文献   

16.
孙忠梅 《黄金》2016,(3):54-58
某氧化铜矿矿石氧化率73.5%,次生硫化铜(26.02%)主要以辉铜矿为主。矿石中滑石含量较高,对硫化铜的浮选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硫化铜矿物浮选条件及滑石抑制剂SY作用机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用捕收剂Z-200、滑石高效抑制剂SY进行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60.72%、回收率23.55%的硫化铜精矿;抑制剂SY可有效降低捕收剂与滑石表面的作用,达到了抑制滑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石进行了多种工艺流程结构方案试验和药剂制度试验,确定最适宜该矿石选别的工艺方案为单一浮选。考察了调整剂、捕收剂对金回收指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调整剂为碳酸钠、硫酸铜、T9,捕收剂为丁基黄药、丁铵黑药和2#油。闭路流程试验获得金精矿金品位35.01×10~(-6)、回收率84.54%。  相似文献   

18.
安微某萤石矿为方解石-石英型萤石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针对该矿的矿石性质,采用酸化水玻璃(WG)和BK为抑制剂,RF-806为捕收剂,经一粗一扫七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可以获得CaF_2品位为95.21%,回收率为84.35%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19.
以N-苯甲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6)、N-辛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8)和N-癸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10)三种新型的羟肟酸为捕收剂,考察了矿浆p H值、捕收剂用量对菱锰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8和NO-10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优于NO-6捕收剂,当矿浆p H值为6~7时,NO-8和NO-10浮选菱锰矿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矿浆p H值更高时,浮选回收率降低;当捕收剂用量相同时,NO-10对菱锰矿的浮选回收率高于NO-8。采用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定和XRD分析研究了NO-8和NO-10捕收剂与菱锰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O-8和NO-10在菱锰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在浮选有色金属矿石时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各种硫氢基化合物作为捕收剂。这些捕收剂具有趋于氧化而形成相应的二硫化物(双黄(酸)化物、二烃基二硫代磷酸二硫化物、秋兰姆二硫化物)的特性,尤其是在浮选矿浆中。离子型与分子型——黄原酸盐与双黄原(酸)化物的浮游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