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壳的聚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Poly(BA)/poly(MMA-co-GMA),PBMG),以此改性聚乳酸,并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质量分数10%的PBMG的加入能改善聚乳酸共混物的力学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SiO2的用量对成膜时间、光泽度、吸水倍率、机械及耐酸碱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2后,可以显著降低聚合物乳液的成膜时间,提高胶膜的附着力和硬度、胶膜的抗冲击强度、膜弹性和耐热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常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溶胶-凝胶反应等方法;复合材料制备中无机粒子表面的修饰,着重对目前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和偶氮类化合物两种修饰方法进行了介绍;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光学、涂料、胶粘剂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复合材料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通过采用不同单体、引发剂及引发剂的用量 ,合成一系列丙烯酸酯系胶粘剂 .并对其粘度、粘接强度 ,含固量和固化时间的检测找出最佳条件 ,测得了一系列性能参数显示较好的综合性能 .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偶氮苯和取代苯乙炔基长共轭生色团的丙烯酸酯,并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功能化的聚丙烯酸酯,利用FTIR、NMR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得到了指定结构的化合物.利用z-scan技术对合成的聚丙烯酸酯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对聚合物的非线性吸收进行拟合,计算得到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三阶非线性系数x(3).  相似文献   

6.
高俊刚  田宝娟  尹全义 《功能材料》2013,(17):2503-2506
为制备通过一次涂布而形成多层的自分层涂料,实现对基材的有效保护,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氟与纯丙烯酸酯两种乳液,并将其复配成可自分层的乳胶涂料。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光学显微镜和动态力学谱仪(DMA)对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共聚单体中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的含量增大,涂膜不透明性增大,光学显微镜表明涂膜出现分层现象;FT-IR分析表明,涂膜的上下表面—CF3的含量不同,上表面有更多的含氟单体;DMA分析表明,力学内耗峰随含氟乳液用量比例增多而变宽,也说明涂膜已产生相分离,得到了自分层涂料。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硅氧烷预聚体与丙烯酸酯进行互穿网络聚合,制备了高性能阻尼材料。用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机(MTS)测试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表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和聚硅氧烷(PDMS)配比为80:20、PDMS特征黏度为54.5 mPa·s、交联剂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EGDA)的用量为8%时,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_(max)达1.4。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材料的微相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阻尼材料微相结构既需要有效的互穿,又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才能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8.
马建中  鲁娟  鲍艳 《功能材料》2012,(10):1336-1340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对乳液所成薄膜力学性能及耐水性的影响,并优化了丙烯酸六氟丁酯的用量。结果表明,薄膜的抗张强度随BA与MMA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耐水性增强,但断裂伸长率降低;薄膜的耐水性随着氟单体用量的增大而增强。SEM-EDS显示含氟组分易向薄膜-空气界面迁移;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加入氟单体后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SPA/PVA/LiClO4凝胶电解质和固体导电膜。结果表明,LiClO4和SP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和3.5%的水凝胶电导率可达8.30×10-3S/cm;SPA、PVA、LiClO4的浓度分别为3.75g/100mL、3.75g/100mL和0.9g/100mL的水凝胶电解质电导率可达8.42×10-3S/cm,经过流延法制备的固体薄膜表面电导率为3.00×10-10S/cm,体积电导率9.8×10-8S/cm,证明固体膜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能。固体膜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中的-OH基与SPA中的-COO-有氢键作用,使树脂对Li+,Na+的作用减弱,加速了Li+,Na+在弱交联网络中的络合-解离过程,提高了离子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了离子导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溶胶,将其与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复合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SiO2复合乳液,并将其用于织物的涂层整理。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iO2溶胶对复合乳液性能以及应用后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与SiO2溶胶粒径在100 nm~120 nm,溶胶在乳液中分布均匀;SiO2的引入及均匀分散使成膜的断裂强力提高2倍,断裂伸长率提高6.3%,吸水率基本不变;当上胶量为71g/m2左右时,SiO2溶胶的加入会使涂层的防水性能提高,且透湿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陈项艳  张中鲜  肖斐 《功能材料》2011,42(5):947-950
利用有机二元酸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微米银片制备导电胶,或者直接将有机二元酸固体加入微米银片与基体树脂体系中,可以降低导电胶的电阻率至(2~5) ×10-5Ω·cm.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有机酸与微米银片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戊二酸通过单齿配位的方式化学吸附到微米银片表面.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以硅树脂为基体材料, 多层石墨为导热填料, 采用旋转搅拌球磨法制备了多层石墨/硅树脂导热复合材料, 研究了填料对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CTE)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多层石墨在硅树脂中分散性良好。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多层石墨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 填充质量分数为45%时, 热导率达到2.26 W·(m·K)-1, 超过此值之后热导率开始下降。随着填料的增加, 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减小。与纯硅树脂相比, 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高。相同填充量下多层石墨/硅树脂比SiC/硅树脂、 AlN/硅树脂的热导率高得多, 这说明径厚比大的片状填料更易形成有效接触和导热网链。  相似文献   

13.
各向异性导电胶用新型导电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钯活化的化学镀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外镀银/铜/环氧树脂新型导电复合粒子,并对导电复合粒子进行了光学显微镜、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导电微粒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满足各向异性导电胶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UV固化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BPO为引发剂、乙酸乙酯为溶剂、丙烯酸丁酯(BA)为粘性单体、乙酸乙烯酯(VAc)为内聚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单体三元共聚合成UV固化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方法。研究了该压敏胶中各组分和反应条件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制备条件是温度为84℃、反应时间为8h、其中单体加入量比为BA:VAc:AA=9:6:4、引发剂总用量为0.45%(wt),并用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合成的压敏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主要综述了高导热率低膨胀加成型硅橡胶及导热填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导热填料及其基本性能,主要包括金属类、氧化物类、氮化物类、碳化物类等;详细描述了各类填料的性能特点,并指出了填料基本性能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主要包括填料的比例、尺寸、尺寸分布、形状及填料的表面性质等。其次详细介绍了提高导热系数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导热机理介绍;基体材料研究;研发新型高性能导热填料;进行导热填料表面改性;对硅橡胶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等;然后介绍了降低热膨胀系数的一些基本途径,主要包括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等。最后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思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型号石墨烯微片(GNPs)填加的GNPs/聚丙烯(PP)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GNPs型号(KNG180,KNG150)和含量对其导热性能、密度、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NG180 GNPs/PP复合材料密度高于KNG150 GNPs/PP,同时KNG180对提高聚丙烯结晶度的效果优于KNG150。随着石墨烯微片含量的增加,两种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均明显增大,而且KNG180填充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明显优于KNG150;当KNG180的添加量为60%(质量分数)时,GNPs/P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从纯聚丙烯的0.087 W/(m·K)提高到1.32 W/(m·K),提高了14倍多。石墨烯微片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聚丙烯的热稳定性,当KNG180或KNG150的质量分数为10%时,聚丙烯达到最大热失重速率时的温度从345.1 ℃分别提高到374.6 ℃和397.9 ℃,但是当石墨烯微片超过一定含量时,热稳定性会下降。  相似文献   

17.
原位置换法稳定导电胶接触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宏  刘岚  卢嘉圣  罗远芳  贾德民  刘孔华 《功能材料》2011,42(3):528-532,536
研究两种水溶性银盐(硝酸银及乙酸银)对银填充导电胶的热行为和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及湿热老化条件下在锡表面接触电阻的稳定作用.DSC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银盐的引入对导电胶固化行为没有影响.导电胶在湿热老化600h后,添加了2%(质量分数)的硝酸银和1.5%(质量分数)乙酸银样品体积电阻率分别下降了48.5%和47.4%,而...  相似文献   

18.
陈中华  王建川  余飞  张正国  高学农 《功能材料》2015,(1):1125-1128,1134
首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然后与三聚氰胺、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出GO/密胺树脂(MF)复合材料,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分析和观察了氧化石墨烯及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形貌,通过导热系数测试仪、热重分析仪(TG)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增加先快后慢,当GO添加量为0.84%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提高32.0%,GO的添加提高复合材料低温下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导热工程塑料的导热性能、导热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塑料导热性能的3种途径,特别是阐述了通过改进高聚物加工工艺及其设备来提高导热性,并展望了导热工程塑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分散在聚乳酸聚己酸内酯(PLLA-PCL)嵌段共聚物中,再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CNTs/PLLA-PCL/PS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CNTs能够较均匀地分散在PLLA-PCL.电导率的测定表明,CNTs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聚苯乙烯的导电性能,与CNTs//PS复合材料相比,PLLA-PCL的加入对更加有效地分散C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