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地源热泵的三种形式进行了分析,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让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等热泵结合的方法,并进行了对地源热泵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为改善首都北京的空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市委市政府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在城区内利用清洁能源取代燃煤锅炉,禁止新建燃煤锅炉。水源热泵空调作为种清洁、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很快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但在水源热泵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合理地抽取和回灌地下水是限制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水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回灌比较困难,出现了个别项目难以实现地下水的100%回灌.系统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5.
6.
7.
地源热泵在回灌困难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为改善空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委市政府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在城区内利用清洁能源取代燃煤锅炉,禁止新建燃煤锅炉。水源热泵空调作为一种清洁、节能、环保新技术很快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但在水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巨大,传统采暖方式能效低污染大。地源热泵长年运行会导致土壤温度逐年下降和机组性能的大幅衰减。本文提出了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与采暖末端免费供冷相结合的供热系统,以缓解土壤热不平衡问题。用TRNSYS模拟了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单纯供热和结合采暖末端供冷后的土壤温度变化,并与传统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源吸收式热泵运行十年后土壤温度由15℃降到9℃左右,加上免费供冷后土壤的温度降幅不到2℃。北京典型住宅采用暖气片供冷后,室内能达到7℃左右的降温效果,基本都能维持在29℃以下,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内低于26℃。而在沈阳室内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26℃。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结合采暖末端供冷不仅能够较好缓解寒冷地区土壤热不平衡,还能较好提高室内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10.
地源热泵项目可行性分析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仿真模型,用来对地源热泵(CSHP)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该模型由两部分组成:建筑物负舒和GSHP系统模拟器。它通过计算建筑物年能耗进而决定热泵系统和地下循环系统的尺寸和参数。该模型可用于评估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及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相比于其他传统空调和采暖系统具有运用范围较广、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等优势。我国部分城市建筑工程中已使用了地源热泵技术,且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效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在岩石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源热泵与常规供暖空调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分析了地源热泵常见的三种应用形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的应用范围。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应用于岩石丘陵地区的特殊的应用形式——高效换热地源热泵系统,这种系统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美国东北部和瑞士等地区开始了推广应用。最后以一个详细的带流程图的实际工程案例说明其设计安装运行方法。结果表明,高效换热地源热泵系统是适合在岩石层离地面较近的地区的别墅群、办公楼等有供暖空调需求的建筑物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源热泵的原理,类型、特点,指出发展地源热泵的前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系统,该系统根据不同的工况有5种不同的运行方式.通过几种运行方式的适当切换,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保证了地下水使用在用水量与能量消耗上的平衡,这种新型地源热泵系统在今后的工程应用中能够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对浙北地区某地源热泵工程土壤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浙北地区冬季最冷月地下土壤初始温度稳定在17.0℃左右,远高于室外环境温度;土壤的平均导热系数为1.73W/(m·℃),有较强的地下换热能力,适合做地源热泵系统;对60m深的单U形式地下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夏季单根盘管散热量3666W,冬季单根盘管散热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可实现地热供暖和土壤储存太阳能的同时进行.本文针对地源热泵平行布置的双U型换热器进行了热分析.对比不同运行工况及布置形式,通过对比之后可以得出引入回热之后,热泵循环U型管出口水的温度升高3~4℃.此外,回热循环位于外侧时,土壤中回热量相对较多.文中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符合较好,所得结果可为地源热泵双U型地埋热交换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
地源热泵(GSHPS)是一项高效节能型、环保型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文章介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优点和工程设计应用情况,并结合地源热泵工程实例,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高的根本原因,然后从地源热泵工程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深挖降低初投资的可能性,做到既控制工程成本,又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充分进行系统优化,真正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