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amana  H  孙耀民 《钢铁钒钛》1989,10(2):80-87
引言 加古川厂把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来搅拌铁水。但是,由于Ar气是从低温空气(含Ar仅为0.9%)中分离出来的副产气体,所以回收费用相当高。随着近来对优质钢材需求的增加,我们钢铁厂的Ar气耗量也日益增加,在此情况下,研究了用高纯度CO取代昂贵的Ar气,作为氧气转炉底吹气体的可能性。我厂实验室规模的CO分离试验和底吹CO试验证  相似文献   

2.
3.
陈建梁  王庆祥  尹振芝  韩永峰 《炼钢》2007,23(2):42-44,49
研究和分析了涟钢1号顶底复吹转炉低碳钢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冶炼终点钢水过氧化比较严重,应适当加大底吹强度和尽可能减少补吹次数以求改善。结果还表明,当终渣碱度为4.5左右时,脱硫、脱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5.
顶底复吹转炉脱磷最佳化工艺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远洲 《钢铁》1989,24(2):12-18
  相似文献   

6.
顶底复吹转炉合理造渣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远洲  孙亚琴 《钢铁》1990,25(7):15-2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宝钢「宝山钢铁(集团)公司」300t转炉炼钢过程中熔池金属成分、炉渣成分、温度的变化以及熔池脱碳、脱磷、脱硫的情况;检测了炉渣的流动温度和岩相结构,分析了渣-钢之间化学反应的平衡状况和氧射流对熔池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宝钢转炉炼钢工艺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王玉民  包勇峰 《铁合金》1998,29(1):32-36
该文总结了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中碳锰铁的研究结果.获得了此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转炉冶炼中碳锰铁的消耗,提高了锰的收得率.  相似文献   

9.
10.
太钢第二炼钢厂顶底复吹转炉工艺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华 《山西冶金》2006,29(2):51-53,68
太钢第二炼钢厂通过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将2号、3号顶吹氧气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吹转炉。总结阐述了改造后复吹转炉终点碳氧积、脱磷、脱碳、造渣和吹炼等各项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海奇  包燕平 《特殊钢》2010,31(6):28-31
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涟钢1座100 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低碳钢08Al(%:≤0.08C、0.17~0.37Si、0.25~0.65Mn、≤0.030P、≤0.030S、0.015~0.65Als)的工艺。发现其冶炼后期底吹强度足,导致部分钢水过氧化,实际终点碳氧浓度积与理论的平衡值有一定偏差;转炉终渣碱度在4~5时,磷、硫在渣-钢间的分配系数最大,脱磷、脱硫效果最好,其终点[C]高,(FeO)低,炉渣氧化性低,不利于脱磷但利于脱硫;冶炼终点钢水温度越低,[C]越高,钢水、炉渣氧化性越低,钢水中残锰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100 t顶底复吹转炉与氧枪工艺参数为基础,采用冷态模拟方法,研究了熔池深度、枪位、顶吹和底吹气体流量对转炉冶炼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0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熔池深度控制在1.25 m以内,有利于延长炉底的使用寿命;枪位控制在60~90 mm(实际枪位为1.25~1.5 m)范围内、顶吹流量为37 Nm3/h(实际流量为21 000 Nm3/h)时,能提高搅拌强度,保证适当的熔池冲击深度以及最小的炉口喷溅量。  相似文献   

16.
17.
济钢120t转炉采用顶底复吹技术,为提高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控制系统采用三级网络结构,L1为基础自动化级,其控制系统采用昆腾系列PLC,监控站采用C/S(Client/Server)结构;L2为过程控制级,运行炼钢控制模型,通过对炼钢基础自动化工艺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发送自动炼钢的各项指令。顶吹氧气流量采用两级自动化控制,无须人工干扰;底吹各支路流量控制采用底吹控制模型,从吹炼开始到出钢结束均为自动控制。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顶底复吹工艺的自动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100t、120t转炉设计采用了变频调速电机,炉壳及托圈使用抗蠕变钢板16Mng,并对炉壳进行水冷和风冷,提高了炉壳的使用寿命。转炉还具有全悬挂、多点啮合、减少冲击振动等多种配置,多样选择的特点满足了用户的要求,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