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和研究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点,对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与功能的理解决定了高等教育政策分析与研究的不同性质、模式和结果。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从其表面形态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及其总和,从其实质内容来看是高等教育利益的分配与博弈,从其动态性质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其功能在于引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协调,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型,等等。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性质问题历来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学术问题,因为它的定位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来反思高等教育性质,它是由其内在本质、外在属性和整体特征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综合的和多维的概念,并自成体系;高等教育性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不同视角或立场下的概念的竞争与选择。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它总是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涵盖了“幻想”与“行动”互相交织的双重层面。为了实现人类和平,培养走和世界的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该注重高等教育跨文化交际和关注个体发展。国家的政策应当为高等教育整体性运行作出保障,高等教育在于为实现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多元文化作出恰当的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以大学师生关系为研究重心.大学师生关系中,以“知识”和“情感”为中介的传统师生关系面临困境及转型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施形式使得有必要从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大学师生关系.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文化融合,而要实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途径是创设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沟通文化.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首届中青年学者高等教育论坛于2000年12月2日至3日在湘潭大学举行。论坛围绕“21世纪大学文化精神的塑造与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高等教育本质与大学文化精神;2.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3.社会转型与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本质的研究 ,可谓人言言殊。虽然人们所认识的德育本质各有不同 ,但就其研究的逻辑起点则是一致的 :遵照逻辑学的定义规则 ,从教育本质的一般属性出发 ,厘定德育的外延 ,明晰德育内涵 ,最终提出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如有人认为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 。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 ,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2 ] 。也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继明 《现代大学教育》2022,(3):28-36+111-112
在话语层面上,人工智能引发高等教育革命的种种言说建构出一个智能高等教育“神话”,其原因在于智能高等教育背后存在的流行叙事机制。流行叙事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言行方式。基于多重主客观原因,人工智能重塑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流行叙事,并促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神话”。智能高等教育“神话”遮蔽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并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潜在的负面作用。因此,借助“神话学”符号分析理论,揭示智能高等教育“神话”的本质,是高等教育有效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化维度的大学师生关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从文化维度来考察大学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建构和谐的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学师生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大学师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教师文化霸权的自觉消解和学生正确"文化生态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需要与需求矛盾对扩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然 ,1 999年度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基本上属政府行为。对此 ,我们可以从国家这个角度论证是不是应该这样大幅度扩招以及可不可以持续地大幅度扩招。本文仅从民众这个角度思考高等教育需要与需求的矛盾 ,探讨它对大幅度扩招的影响。经济学中严格地区分了需要与需求的含义。“需要指人们的一种欲望、一种要求。……需求则指一种具有某种支付能力的欲望和要求”。1在高等教育中也同样存在高等教育需要与高等教育需求的区别。高等教育需要指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主观愿望 ,它是无条件的 ,也是无限的 ;而高等教育需求指人们不仅对高等教育有主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课堂KM教学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态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牢固地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是高等教育为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基于知识逻辑结构融入思维导图的KM教学法,将知识按逻辑结构化,经由思维微观演绎,得到反映知识本质的逻辑结构图与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区别于单纯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经过“薄-厚-薄”的过程后,从而深层地“吃透”了知识,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本文以“高等数学”的教学知识为例,详解基于知识逻辑结构融入思维导图的KM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2.
略谈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动三不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存在“外动内不动”,“上动下不动”,“心动行不动”的“三动三不动”现象,它是当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开放教育及其"教"与"学"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全社会成员接受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开放教育与传统学校封闭式教育完全不同,尤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念的转变上;“教”将以创新教育为宗旨,以学习对象为中心;而“学”则强调自主学习,通过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多种学习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使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野中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要进行变革。本文将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置于全球视野下进行审视,认为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向大众化、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阶段过渡中,面对“市场力量”和“开放与竞争”的压力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在总结他领导和管理高等学校教育四十多年的经验时,认为大学生命的真帝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这也是他的教育观。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念,他曾体验到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好处;建议废除重点大学“终身制”,实行竞争和转化;使单一的工科大学逐步改变为文,理,工,管结合的格局,广泛开设人文学科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级人才。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更为耀眼的是办好了一所他领导了三十年大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表现在师范教育层次的提升、开放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多样化师范教育功能的拓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南省师资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及湖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在“新经济”中的作用。文章在对新经济的诉求、知识生产的变化、ICT驱动经济活动的集约化效应、和知识网络的开发等面度上,在高等教育与大学应该保持它们传统的批判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这项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