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测火烧油层开发参数的工程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有许多方法可以预测火烧油层工艺的开发参数。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纯经验相关法等需要大量的已知条件。在只有少量油藏资料的条件下,用以往的现场数据和燃烧管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简捷可靠的工程计算方法,它可为决策部门提供主要开发参数。  相似文献   

2.
火烧油层是提高中高石油粘度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但进行工业性试验开采时,在某些情况下取得到低的驱替波及系数。因此使采收率显著下降,并且由于氧气向开采井中侵入,所以火烧油层方法本身不安全。火烧油层的应用分析表明,其效率取决于油藏进行火攻前的开采历史;如:巴甫洛夫-果尔油田的一个油层,在进行火攻前曾以天然驱动方式开采(过渡到重力驱动的溶解气驱)。因为在整个非均质油层充分地供给了注入空气,因此工业性试生产时油层有颇大的含气饱和度。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用试注水确定。总共向油层注入80m^3的水,导致了分布于距注入井180m的开采井的全部水淹。此后停止注水,这口井重新开始供油。在开采井中氧气浓度的显著下降证明被注入空气的油层的波及系数高。当向冷油层注入空气时,开采井对注入空气反应最明显的氧的浓度没有超过8。在油层鼓风试验过程中,空气没有窜入开采井。  相似文献   

3.
火烧油层燃烧反应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特点,利用Arrhenius公式,采用燃料转化率方法,建立了火烧油层三维四相七组分燃烧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多孔介质条件下原油各组分热解与氧化反应速率表达式。通过双膜理论解决了各组分在相间的质量传递及相平衡关系,并根据各组分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与对流弥散关系,建立了火烧油层燃烧过程中各组分的质量、能量守恒方程,为火烧油层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稠油油田油藏具有浅、薄、稠、散、小的特点,目前热采老区普遍进入多轮次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注蒸汽热采效果愈来愈差,地下仍滞留相当量的剩余油难以动用,而部分稠油和超稠油采用常规热采难以动用,资源利用率低,稠油后备资源又匮乏,急需研发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为此提出火烧油层在河南浅层稠油油田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结合河南油田稠油...  相似文献   

6.
一种可靠的火烧油层点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烧油层是热力开采稠油油藏的重要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油层点火。用油管带入电热器点火器并下到油井预定深度,在油管内下火电缆,电缆与点火器采用特殊对接技术,可达到通电传输电能到点火器发热的目的。经6井次现场实验,证实采用电热器点火器及配套工具点燃油层,可获得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多采用蒸汽驱方式提高采收率。但蒸汽驱开发初期存在一个较长的低产期,蒸汽驱油汽比和原油商品率均较低。如何提高蒸汽驱效果,已成为辽河油区大面积转蒸汽驱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高3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火烧油层段塞+蒸汽驱”组合式开采可行性研究,并确定该技术可以作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8.
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存在,稠油油藏在不同注采方式下火烧油层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某油藏沉积微相分布特征,提出了3类非均质油藏概念地质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3类18个油藏模型,研究了油藏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不同注采方式下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同样的生产控制条件下,不同注采方式间的初期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存在差别;对于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高采低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高注低采;对于砂体厚度平面非均质性,厚采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厚注薄采;对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宽采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宽注窄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厚度非均质性次之,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程度最小。因此,只有合理部署注采井位,才能有效地提高强非均质性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阿尔兰油田阿希托夫区于1978年开始进行火烧油层工业试验。1959-1961年对该区块进行注水开发。1959-1961年对该区块进行注水开发。作用层系为陆源层以Cy1层,埋深1300米,油层平均含油厚度9.9米,原始地层温度为23℃。开始火烧油层时的含油饱和度约为50%,目前产层含水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火烧油层是开发稠油油藏的一种有效方式,分析了厚层稠油油藏开采的难点以及蒸汽吞吐后存在的问题,利用现场数据采用CMG软件对火烧油层生产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厚层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方式开采情况下的不同布井方案的油藏数值模型,然后依据模拟结果分析火烧油层后的剩余油饱和度、采收率以及空气油比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得出了最优布井方案,结果表明直井排状井网采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石油沥青中含有大量酸性及碱性化合物,为了研究沥青中官能团不同的组分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利用离子交换色谱(IEC)将沥青按官能团分离成酸碱性不同的组分,并将IEC分离出的各个组分再以不同的比例回添到母体沥青中,考察沥青中各个组分对沥青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和酸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增大,碱性组分和两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13.
重油,超重原油和天然沥青的开采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高升油田稠油火烧油层随着火驱时间的延长,油井产气量大幅度增加,出现油井无法正常掺稀油、抽油泵泵效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与试验,提出了适合深层稠油火驱产气治理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深层稠油火驱技术配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沥青四组分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沥青的使用性能,但是沥青部分物化性能的测定属条件试验,由于在具体试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条件进行,导致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其使用性能关联性较差.研究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石油沥青组分测定过程中氧化铝的水含量、沉淀沥青质所用溶剂的用量以及冲洗剂的用类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油沥青组分测定法是条件试验,改变试验条件将会影响试验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7.
火烧油层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类型复杂、油层性质差异大、多数区块已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期、开采难度增大的特点,开展了火烧油层技术试验,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J10-13-5井和CN95-2井的试验情况,并对试验效果作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火烧油层技术在低渗透稠油井和蒸汽吞吐过的稠油井上应用效果较好.胜利油田火烧油层技术在点火工艺、室内物理模拟、动态监测、注气工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原生能源的需求将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增长。而被认为开发前景最好的是天然沥青和超稠油。本文所论述的即是俄罗斯天然沥青和超稠油的工业储量及其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华敏  张超  李祖仲 《石油沥青》2011,25(3):37-41
采用组分分析试验和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方法分别测定基质沥青与经天然沥青改性后的组分和聚集状态改变时的量热变化,分析天然沥青对基质沥青感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天然沥青改性后,沥青质含量、沥青质+胶质之和、沥青质/胶质之比均比基质沥青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改性后沥青的针入度指数增大,软化点升高、粘度增大;沥青吸热峰均降低,吸热量减少,而从玻璃态到粘弹态、粘弹态到粘流态的峰值温度上升,沥青热稳定性得到提高,感温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