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酱香型酒中的乳酸及乳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操作是白酒的独有的生产方式,在潜入大量的微生物中,乳酸菌分布广、数量多,在窖内发酵,生成大量的乳酸和乳酸乙酯。在不同香型与厂际,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相差悬殊,这可能是产品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乳酸、乳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重要成分,乳酸菌是白酒生产的重要功能菌。然而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 相似文献
2.
3.
4.
白酒中乳酸乙酯手性体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手性专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对3种香型(浓、清、酱)10多种不同厂家的酒样进行了乳酸乙酯手性体拆分分离,进行了量比规律考察,为白酒的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包装也由早期的瓦罐、青铜等容器逐渐演变为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包装形式,可见,伴随着白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之互融的包装行业也在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白酒包装市场已经拥有了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酒包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汾酒在贮存过程中酒体的陈酿行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不同贮存时间酒样的主体香气成分含量;对其中存在化学平衡关系的香气成分进行量比关系的分析;测定酒样的p H值和电导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建立了能反映汾酒陈酿行为与贮存时间的相关模型,Y=-5.096+3.196X1+4.815X2+1.801X3-0.1X4+0.124X5。多元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建模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4,标准偏差分别为0.573和0.732。结论所建模型稳定性良好,物理意义明确,表现出"酯化水解,溶解氧氧化,醇醛缩合,低沸点物质挥发,金属离子参与"是汾酒的主要陈酿行为。 相似文献
8.
降低浓香型白酒中乳酸乙酯含量是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我们曾在工艺等方面进行过多次“降乳”探讨,但效果均不理想,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运用FAD降低浓香型白酒中乳酸乙酯含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降乳”效果明显,酒质与出酒率均有提高,是“增己降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凤酒生产中抑制乳酸乙酯的措施刘拓陕西西凤酒厂省酿酒技校(721400)近年来,乳酸乙酯在西风酒中的含量由原来的30~50mg/100ml上升到150~200mg/100ml,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认为,降低乳酸乙酯必须从降低乳酸的生成着手,而乳酸又是...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乳酸乙酯为无色液体,香气微弱,味微甜。酒中含有适量乳酸乙酯,可以增加白酒的醇厚感,多则带苦涩味,素有白酒“涩味之王”之称。在大曲白酒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作用产生乳酸,进而在酶的催化下,与乙醇生成乳酸乙酯。乳酸菌能使食品发生酸败。在发酵酒醅中若寄生了乳酸菌,就要消耗糖份,进行乳酸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生成多量的乳酸乙酯。在白酒酿制过程中,即使管理的很好,很干净,但酒中仍会产生少量的乳酸,所以说它是酒精发酵的必然副产物。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白酒中乳酸乙酯含量的降低刘兴照,张德才江苏双洋酒厂223907白酒的典型性及其内在质最是由酒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同一类风味物质中主要物质间的比例关系所决定的。乙酯类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以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就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降乳技术推广应用与度夏实验工作做了阐述,并探讨了FAD-乳酸乙酯-酒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1前言名优固态白酒之所以深受欢迎,称雄市场,是因为其风格独特,质量优异。白酒的典型性及其内在质量是由酒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同一类风味物质中主要物质间的比例关系而决定的。乙酯类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以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含量最多,被誉为白酒的三大酯类。它们的含量和相互之间的不同配比,构成白酒的不同风格。乳酸乙酯在固态白酒中含量较多,它在呈香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的不挥发性并能和多种成分发生亲和作用,对酒的后味起缓冲平衡作用。所以适量的乳酸乙酯对酒的香味…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剖析白酒中香气成份,自1979年轻工业部在洋河酒厂举办第一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较普遍地应用于全国各名优酒厂,这对科学地控制产品质量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浓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气己酸乙酯含量及其和其他香气成分特别是乳酸乙酯之间的量比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白酒质量的关键指标。各种档次白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已正式列入轻工业部QB—850—53、QB—941—84标准,规定所用的气相色谱定量法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吐温-60混合柱,是根据1974年内蒙轻工研究所提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