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XRD及TGA对改性菜籽油/KH108-MMT纳米复合加脂剂(MRO/KH108-MMT)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RO/KH108-MMT中蒙脱土(KH108-MMT)的层间距能够进一步增大,并且KH108-MMT的引入能够提高MR0/KH108-MMT的热稳定性。将MR0/KH108-MMT应用于山羊服装革加脂工艺中,对加脂后革样的物理机械性能、柔软度、增厚率、阻燃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KH108-MMT引入量的增加,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明显,但撕裂强度、增厚率和柔软度明显增加;KH108-MMT的引入能使革样的有焰燃烧时间及燃烧速率降低,同时也使革样的氧指数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PDM-AM-AA),将PDM-AM-AA分别与钠基蒙脱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31-MMT)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DM-MMT)进行复合,制备系列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和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分别配合2%铬粉应用于皮革鞣制工艺中,对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XRD结果表明:PDM-AM-AA/1631-MMT和PDM-AM-AA/DM-MMT纳米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衍射峰消失,PDM-AM-AA/Na-MMT纳米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层间距为1.5125nm;与聚合物PDM-AM-AA相比,蒙脱土的引入使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不同程度地降低。应用结果表明:PDM-AM-AA/DM-MMT配合2%铬粉应用于制革工艺中,坯革的各项性能较好,能够符合服装用皮革QB/T1872-2004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十六脂肪醇、POCl_3和二元醇为原料制备了16-m-16系列(m=2,4,6,10)十六醇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将其应用于绵羊蓝湿革的加脂工序,以加脂坯革纤维的接触角、吸水率、机械强度等为考察指标,与十六醇磷酸单酯(P-16)进行对比,探讨了系列产物加脂特性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系列产物的表面张力都较低,乳化力基本一致,随着联结链的增长,加脂坯革纤维的防水性逐步降低,物理机械强度逐渐递增,均优于P-16加脂后的坯革;系列产物加脂后的坯革的透气性、透水汽性、柔软度等方面与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系列产物基本接近,也均优于P-16加脂后的坯革。  相似文献   

4.
以坯革表面静态接触角大小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防水剂(PCFBA)整理山羊蓝湿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坯革纤维分散状况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是PCFBA用量为6%,防水处理时间为60 min,浴液温度为30℃。处理后坯革粒面和肉面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31°和138°,并具有良好的耐干洗性能。SEM分析及物性检测也表明PCFBA处理后坯革纤维分散及柔软性更好,且对坯革物理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验考察了磺化大豆磷脂(SPS)产品的乳液稳定性以及对坯革加脂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复配制备了四种含SPS成分的皮革加脂剂,对复配样品进行了坯革加脂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PS产品加脂的吸收和渗透性能良好,坯革的柔软性和丰满度表现较为明显;经多种组分进行复配后,皮革加脂性能与复配组分选取以及复配比例相关,与动植物油脂类加...  相似文献   

6.
将FeSO4-THPS结合鞣法与Cr鞣法和Fe(Ⅱ)鞣法进行对比,考察了它们鞣制绵羊皮后革坯的状态,测定和评估了复鞣加脂后成革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感官特征,并对坯革的耐热老化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Fe(Ⅱ)-THPS结合鞣制绵羊皮收缩温度(Ts)能达到92.4℃,且鞣后革坯丰满度和粒面紧实度优于Fe(Ⅱ)鞣,复鞣加脂后成革抗张强度8.456 MPa,撕裂强度22.985 N/ram,物理力学性能达到绵羊服装革的标准,粒面紧实,柔软度好,厚度均匀.Fe(Ⅱ)-THPS结合鞣革物理力学性能和感官性能比单独Fe(Ⅱ)鞣革好,耐热老化能力与Cr鞣革和Fe(Ⅱ)鞣革相当.热老化对成革撕裂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铬鞣剂的用量并提高裸皮对铬鞣剂的吸收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山羊软化裸皮为原料皮,先采用不浸酸铬粉对其进行预鞣制,然后采用y一般铬鞣剂对预鞣、削匀后的坯革进行再鞣制,随后对其进行染色加脂实验,先后测试不同阶段的革的收缩温度、坯革状态、吸收率及成品革纤维的形貌等。结果表明,最佳的方法是采用1.8%~2%不浸酸铬粉预鞣山羊软化裸皮,鞣制后所得的坯革收缩温度为84.7℃,颜色呈浅蓝色,随后采用3%的标准铬粉进行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112.7℃,坯革颜色呈浅蓝色、粒面平细,裸皮对铬粉的吸收率为90%。染色加脂与传统铬鞣革相比较染料的吸收率与油脂的吸收率及革纤维的分散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二聚儿茶素和噁唑烷单独鞣制,儿茶素-噁唑烷、噁唑烷-儿茶素2种鞣制顺序以及儿茶素-噁唑烷在体外形成模块后用来鞣制浸酸绵羊皮,通过测定每种鞣法得到坯革的Ts,研究了不同鞣剂对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这些坯革收缩前后的形态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儿茶素-噁唑烷这一顺序得到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最好,观察到的未收缩样品的SEM的纤维排列更紧实均匀;而且无论使用哪种鞣法,坯革收缩以后的纤维均不如收缩前均匀,而且收缩后的纤维堆积到一起,被打散的胶原纤维散布在皮内部。  相似文献   

9.
以蚕丝织物为增强体,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层叠热压制备蚕丝织物增强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胶预处理和热压温度对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和TGA进行表征。经过脱胶处理后,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35.78%和33.33%;当热压温度为16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SEM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中蚕丝纤维排列比较整齐,基体的连续性较好,纤维与基体之间结合更为紧密。TGA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羟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的水解产物与羟基硅油发生缩合反应向羟基硅油分子中引入C=C双键,在过硫酸铵引发下,缩合产物再与丙烯酸酯单体发生乳液聚合合成了羟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产物结构及应用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丙烯酸树脂“热粘冷脆”的缺陷,涂饰革具有疏水、柔软、滑爽、耐干湿擦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