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GE水煤浆气化水系统稳定运行,从煤质、三剂(助熔剂、絮凝剂、分散剂)、高低压灰水、激冷水、设备运行状况及闪蒸系统性能等影响气化水系统稳定运行的有关因素出发,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化系统的运行,如何改进这些影响因素,着重从工艺路线优化和水处理设备改造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改造措施,确保GE水煤浆气化水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保证气化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次从煤气化过程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如何实现能量的高效转化和合理回收方面研究气化水系统循环过程中显热的回收和利用;最后创新性提出关于气化系统水质优化方案,不断优化气化系统,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和装置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2016,(1)
针对首套褐煤水煤浆气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水煤浆浓度低、中心氧含量低、系统水灰分含量高、系统水过剩等问题,从煤质特性、工艺与设备结构、原始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优选气化用煤,优化制浆工艺,改造设备结构,优化添加剂、絮凝剂的添加量,基本可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该装置的稳定运行,为我国褐煤资源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水煤浆气化过程的全流程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在煤质和灰渣分析基础上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各个流股的灰渣量,通过合理简化,建立的气化灰水的循环体系能达到很好的平衡。通过该模型,可以为气化过程渣、水系统的设计、优化和运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学虎 《中氮肥》2022,(6):13-16
气化灰水是气化装置的“血液”,其运行状况良好与否关乎整个气化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生产运行中出现了灰水系统设备及管线结垢严重、低压灰水系统和高压灰水系统无法在线隔离清洗、废水冷却器运行周期短且清洗难度大、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与上升管环隙严重结垢等问题。为此,采取了优化改造低压灰水系统管线和废水冷却器以及加强原料煤煤质管理、优选灰水系统药剂并加强管理、严格灰水水质管理等一系列优化技改措施,最终实现了气化灰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助力了气化装置的长周期、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气化装置低压密封水改造、除氧水泵优化选型、热密封水系统改造、凝液由灰水槽改至澄清槽等方面,对气化装置水平衡系统的技术改造优化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干煤粉气化工艺排渣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干煤粉气化排渣系统工艺流程,增加低压冲洗水冷却器、高压冲洗水系统及冲压管线优化,泄压管线增加冲洗水,除渣系统操作参数优化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渣锁斗渣水温度较高泄压时间长,渣水管道与渣水循环泵叶轮磨损严重,进出口阀门容易损坏,除渣系统堵渣频繁的问题。经过增加炉渣脱水装置、运输系统优化等措施,解决了运输的灰渣含水量较高、运输成本较高、运输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玲  向辉  许腾 《山东化工》2022,(14):172-176
为研究粉煤气流床气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优化气流床设计,实现粉煤高效清洁利用,设计了一套常压粉煤气流床气化装置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输粉系统、开工燃烧系统、一体化试验装置、火炬系统、配气系统、水系统、试验台架、测量控制系统、通讯安防系统等。根据试验装置和系统特点,设计了试验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常压粉煤气流床气化装置及试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兼容性强,可为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再生后回用对节约水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间歇过程,为了合理利用不同品质的过程水源,实现用水系统的最大水回用,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水源-水阱、水源-中间储罐-水阱、水源-连续再生体系-水阱与水源-废水处理系统的用水网络超结构,基于连续时间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分步法依次优化新鲜水用量、再生单元的再生速率以及中间储罐数目,最终得到新鲜水消耗量以及废水排放量最小的最优用水网络结构。同时,为贴近实际生产中的多操作周期过程,本文针对用水系统从启动周期到稳定周期的全过程,进行了用水网络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最后通过算例计算,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煤气化装置黑水、灰水系统中富含的悬浮物及钙、镁、硅等离子,会导致设备及管道出现结垢问题,这已成为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通过对水煤浆气化水系统结垢现状进行调研,统计分析了煤气化装置激冷水、黑水及灰水系统的重点结垢部位、结垢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煤质优化、水质控制、药剂使用、材质优选、工业运行优化、除垢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缓解煤气化水系统结垢的控制措施,为水煤浆气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灰水是水煤浆气化整个系统的"血液",灰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气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主要对灰水系统技改优化进行总结,对稳定气化灰水水质的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山东化工》2021,50(18)
分析水煤浆气化的水质特点,以及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的结垢原理,探讨结垢原因以及分析垢片中原子的来源,通过优化煤质和优化操作,控制药剂,以缓解水煤浆气化水系统的结垢问题,改善系统运行状况,延长系统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渣水过滤系统不稳定运行造成的系统水质差,管道结垢、堵塞,外排废水不合格,系统水量消耗大等情况,通过对某公司25万t甲醇装置的渣水过滤系统进行改进及优化,使得气化装置运行更加稳定,为其他单位渣水处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谢小亮 《煤化工》2022,(3):17-21+25
介绍了水煤浆气化系统中氨的来源和氮元素在水煤浆气化过程中的转化迁移规律,分析了不同来源的NH3对气化系统的影响。根据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特点,建立了气化灰水NH3浓度预测模型,并以南京某石化公司配套GE水煤浆气化装置实际运行数据为例,进行了模型计算,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为4.5%。依据灰水NH3浓度预测模型,提出了控制原料煤的氮含量、适当提高气化温度、对净化冷凝液脱氨系统进行操作优化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气化系统低NH3浓度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中氮肥》2017,(2)
针对水煤浆气化系统补水量大进而引起外排废水量大,以及管线结垢与腐蚀的问题,统筹分析"45·80"装置用水与排水情况,据此进行了气化灰水替代系统用一次水、尿素解吸废液部分替代机泵用脱盐水的优化改造,以及工艺上稳定灰水水质并优化水质控制指标,从而减少了气化系统一次水和脱盐水的补充量及灰水的外排量,并满足了管线不结垢、不腐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安钢焦化厂原来受部分生产设备缺陷、资源未合理利用等原因造成生产区域新水补给量约550 m3/h,通过水源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通过技术攻关及工艺改造,完善工业用水循环系统,提高部分水系统冷却能力,维持用水系统稳定运行。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杨国帅 《中氮肥》2023,(2):14-17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400 kt/a醋酸+200 kt/a乙二醇项目气化装置采用国内首创新型煤气化技术——五环干粉煤气化炉,自2016年12月投运以来,气化黑水处理系统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五环炉气化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为此,龙宇煤化在深入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五环炉气化装置黑水处理系统实施一系列的优化改造(包括除氧器填料改造、澄清系统流程优化、闪蒸角阀缓冲罐改造、卧螺机升级改造、气化水系统环保改造、除氧器远传液位计改造等),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使黑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单台五环炉的最长运行周期已达到A级288 d。  相似文献   

17.
化工工程通常具有较大的原料与动力消耗,而等离子气化煤耗水、耗电,亚临界火电机组又存在低负荷运行时热效率低的问题.利用Aspen Plus对化工系统与亚临界火电系统进行建模,然后对化工系统开展分析,据此建立了一种以等离子气化煤为核心的甲醇电联产系统,并以能量的梯级利用为指导对联产系统的参数与流程做了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  相似文献   

18.
面对淡化海水应用于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给生产运行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和风险,通过采取优化、拓宽补水水源等应对措施,解决了淡化海水具有硬度、碱度低、水质软、氯离子高、腐蚀性较强的问题,消除了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隐患,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同时,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挖潜、优化,充分利用旁滤、RO产水的富裕能力,先后成功地将二循排污水、RO水作为引入一循系统,实现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目标,节水减排,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过程中因气化温度较低,气化剂未完全分解,产生大量的煤气水,煤气水富含氨、焦油、油、膨胀气等物质。本文通过对气化废水处理工艺的详细介绍,针对煤气水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煤气水分离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造进行探讨,并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工艺改造后装置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气化装置正常生产的过程中灰水闪蒸系统出现的黑水至闪蒸系统管线、沉降槽底料泵进出口、沉降槽溢流管线堵塞,角阀卡涩、磨损,缓冲罐磨损严重,蒸发热水塔给水泵汽蚀等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分析了絮凝剂和分散剂加入量对灰水的影响,通过灰水置换改善系统水质,实现了灰水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