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5,(7)
徽州古村落与自然生态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得益彰,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从人居环境空间构造角度来看,微州古村落是中国古建筑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珍宝,其将自然与建筑二者结合的物象,通过艺术的手法转化为审美意象,突出了建筑文化的特有魅力,当代空间环境设计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针对徽州古村落环境设计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且水系极为发达,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徽州乡村作为徽州文化的缩影及载体,凝聚了徽州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就乡村营建而言,理水是其重要环节,反映了徽州人先进的理水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递古村是皖南徽州理水的重要代表,系统梳理西递古村空间布局与水系的关系,通过对西递古村选址、村落布局及理水艺术的解读,可以给当代徽州乡村的规划和修建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安徽园     
<正>安徽展园以"生态家园"为主题,采用徽派水口园林布局手法,体现徽州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展园围绕徽派民居建筑"印象古村落",叠山理水,布局牌坊、亭廊、石桥,树木花草。展示了安徽代表性园艺植物300多种。园中收集利用民  相似文献   

4.
针对徽州村落与民居建设中的水系利用,从村落选址、村落结构、单体建筑和村落景观4个方面论述了徽州村落理水的方法,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村落理水的生态意义,从而给当代人居环境的研究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洪涛  孙升 《工业建筑》2014,(5):9-11,60
"场所精神"是对场所、人及其精神认同感的体现。徽州古聚落历经沧桑,为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以江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场所精神"营造方法,分别从空间格局、风貌恢复以及景观节点构造等方面介绍江村古村落的保护和更新,力图为徽州古村落文化精神延续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是徽州古村落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古村落选址的重要参考,是记录村落文化和村落精神的载体。文章综合分析徽州"水环境"功能及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古村落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从生态优化、水系引导、文化支撑、产业引领四个方面入手对古村落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方法路径,并应用于休宁县黄村的空间品质提升中,探讨在徽州"水环境"的底色背景下古村落空间品质提升策略,以期探索出生态可持续的古村落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棠樾地处歙县县城(原徽州府邑)西南十五华里处,是具有独特风貌格局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类聚居地,在聚落选址、布局设计、建筑技艺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它具备徽州古村落的许多共性特征,更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和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8.
汪又华 《建筑》2007,(24):68-69
走进徽州,映入眼前的是枕山、环水、古树与徽州古村落的自然结合;是牌坊、民居、古桥与小河、田园的优美组合;特别是徽派建筑及其镶嵌在徽派建筑构件之上的砖、木、石"三雕",使人赞叹不已。但这些完美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陈雄 《华中建筑》2009,27(6):216-218
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基本条件,而且孕育了人类的古文明。该文从徽州古村落入手,重点分析了古村落水系因地制宜的布局和其中所蕴涵的朴素的技术与生态发展观,将其与当今住宅小区的雨水利用和水景观设计加以对照,其智慧和经验堪为当代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
水口作为徽州村落入口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村落界定的标志性空间,在功能上有着村落"公共广场"的美誉,在环境、生态和美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徽州古村落中的"水口"概念和功能作用正逐渐被人遗忘和破坏。为了让古村落重获活力,文章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徽州区灵山村为基地,对其进行了入口空间分析与改造的探索设计。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19,(10):62-64
步行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生活步伐不断加快,步行街逐步沦为商业的"附属品",失去原有的"场所感"。文章通过"场所精神"理论对徽州古村落中的街巷空间进行解读,从传统记忆、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尺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剖析现代步行街系统规划的不足与弊端,揭示古代街巷对现代步行街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体现,广西民族特色古村落建筑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所处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探索广西古村落建筑艺术空间布局设计的特质,能够借助于其中的形态构成规律和空间布局原理,为当代乡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科学思维下的古村落建筑艺术空间布局设计.科学思维下的空间布局设计讲究合理性、实用性与长久性,既要完善空间尺度之间的衔接,也要实现空间功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在该广西民族特色古村落建筑艺术空间布局设计上,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通行空间、建筑空间进行科学化设计,呈现"万物有序、理景为法"的空间面貌.  相似文献   

13.
李春涛  汪兴毅 《城市规划》2007,31(10):93-96
<正>皖南古村落是中国古村落中一颗璀璨之珠,被赞誉为"桃花源里人家",散落在古徽州隽美山川之中,内秀而质朴。皖南古村落均以传统徽派风格民居为建筑特色,清水马头墙、雕花门楼、庭院天井、通幽巷陌随处可见,行游村中,如置身于一幅幅清新自然的水墨画中,  相似文献   

14.
王益 《城市规划》2020,(3):93-101
水口空间是徽州古村落空间营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口与水口空间的概念出发,基于犯罪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通过对空间位置与犯罪距离、空间层次与空间阻尼、区域空间与事态控制、空间形态与目标隐藏、环境印象与环境负荷的相关分析,总结了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的环境预防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当代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安全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地处偏僻的古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男人很小便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日后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兴房置业。正因为有了一代代的徽州商人,才渐渐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徽派建筑和徽商文化。这里的山水、建筑及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我这次来到的是两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呈坎与唐模。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的"文震亨可能基于对《园冶》文本所缺少的理水方面,而对其所遗漏的部分进行增补有遂著《长物志》"观点错误在于《园冶》成书在后,《长物志》成书在前。这两文本关于"掇山理水"章节编排的差异在于基于山、水两者互成的关系,《园冶》中"理水"的内容被收录到"掇山"章节中,之所以理水内容可以在掇山章节内是因为水的形态难以脱离固态的山石而单独自有,而是得形于水所在的容器——山石形态。基于此对《园冶》《长物志》及当代园林的理水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不同作者、时代的理水观念。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思维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关注,这种异于当下西方的思考逻辑正是传统给以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旭东 《山西建筑》2010,36(11):50-51
介绍了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众多高大的祠堂和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制度,通过对牌坊和宗祠的由来、特点、地理位置、作用、影响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宗法观念在徽州古村落的景观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全村共有464户,人口1646人,下辖13个自然村,面积11.02公顷。汪口村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水口园林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徽州人民为追求理想人居环境,对山水环境利用与改造的智慧。以徽州较有代表性的20个古村落水口园林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在梳理水口园林基址与山水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山峡紧嵌”“山环盆地“平原望山”“临江背山型”4种山水基底类型,提炼出徽州水口园林“真山真水”“真山+人工水系”“真水+人工山林”3种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以期为保护和恢复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建设宜居乡村环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对徽州乡土建筑的关注始于1992年,依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课程,二十多年来,我们不间断地对徽州文化圈中的城镇做着乡土调查,完成了15个古村落和民居实地测绘,并借助于成规模的测绘和调研成果,完成了多项实际工程(包括控规、保护规划、单体设计等)和研究项目。徽州文化圈内的乡土建筑特征明确,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但限于调研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