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生物质成型燃料在改造前燃煤链条锅炉上的试烧情况,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与煤的燃料特性及燃烧特点对比分析,提出了燃煤链条锅炉改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简述燃料智能化系统建设在燃料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讨燃煤混配掺烧在管理方面掺配方案协调差、库存管理落后等问题,结合电厂燃料智能管控系统功能介绍了建设数字化煤场、智能掺烧配煤管理、指导燃煤采购计划等目标的实现,并指出电厂燃煤智能化系统建设已在减少燃煤自燃、最优配煤方案确定及电厂掺烧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燃料综合经济性测算、采制化及计量设备、燃料人员的操作水平、质量控制措施、煤炭储运过程损耗等过程对燃煤发电企业的影响及控制其偏差的方法。通过对燃料采购、入厂验收、厂内管理、入炉煤验收等燃料工作全过程的优化设计,实现燃料工作的整体提高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燃料工作的整体优化,能够显著提高燃煤发电企业的效益并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对燃料的整体优化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煤开采中的环境保护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煤行业可直接采用的环境保护热点技术及途径进行了综述.提出要主动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煤炭行业可通过加强煤转化、洁净煤技术、煤层瓦斯纯化和转化、煤矸石粗放与深度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和联合研究,来提高燃煤产品质量,扩大煤的燃料和非燃料应用领域,降低煤开采综合成本,从而改善整个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化学滴定法的试验方法,通过测试不同燃料煤添加不同固硫剂后燃烧释放二氧化硫含量的试验,探讨了化学滴定法作为评价燃煤固硫效果测试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通过放大反应煤量和利用连续式入料的方法以消除测试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循环流化床低热值燃料锅炉中添加固体燃煤催化剂,为资源综合利用及燃煤电厂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在130 t/h的高温高压锅炉上进行了不同催化剂配比和不同工况下的工业试验,试验采用锅炉正平衡效率和吨标煤产蒸汽量这2个指标表示催化剂提高燃烧效率的作用,并通过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含氧量等指标、检测底灰和飞灰中的残碳量等,进一步证明催化剂的节能环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燃煤催化剂可以通过加快燃烧反应进程提高节能降耗效果3%~4%,同时降低了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混煤煤质特性及其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  盛昌栋 《煤炭工程》2006,(10):86-88
根据目前我国燃煤电厂燃料煤的供应状况及电厂运行过程中常用的煤质特性评价指标,分析了电厂混煤的相关特性及混煤主要特性指标变化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型电站燃煤损耗包括数量损耗和热量损耗,扬尘、雨水渗透与冲蚀、低温氧化造成煤场巨大损耗和环境污染,通过燃料平衡试验对煤场损耗进行测评,可以全面量化电站的燃煤损耗情况。从实际测评结果来看,数量损耗最大可达1000万元/年,热值损耗最大可达5900万元/年,煤场损耗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煤场损耗问题,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及采用复合抑制剂进行煤损耗治理,减损率可达93%以上。通过复合型抑制剂在电厂的应用,为电厂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仪器不测定了煤与纯水间的平衡接触角,分析了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显微组分定量分析指标对煤水平衡接触角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煤水平衡接触角首先受煤中氢、氧元素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与煤的灰分产率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常瑞丽  孙绍哲  杨勇 《煤质技术》2023,(1):72-78+91
目前火电企业针对入炉煤、燃烧灰渣样品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制备和化验,现有的自动化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无法满足入炉煤快速采制化需求,煤质检测分析设备精度及效率尚有提升空间,因而提出1种基于碳平衡的碳排放智能化检测系统并研究其在火电企业的应用很有必要。从碳平衡法的原理及技术框架、高效机器人燃煤自动制备与化验技术以及基于多目标视觉检测的燃煤管理现场行为分析技术等方面阐述基于碳平衡的碳排放智能化监测,并结合碳平衡法的关键指标及其精准测量以探究基于碳平衡的碳排放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智能化检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多目标视觉检测与行为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燃煤电厂入炉煤及灰渣样品进行快速采集制备,实现入炉煤质数据和燃烧灰渣中碳含量的精准快速测量,可用于科学指导配煤掺烧最优方案智能生成,实现碳排放精准核算及最优减碳掺烧,助力火电企业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