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师》2016,(2)
蓝屋保护案是香港第一个容许原居民在保育和发展方案中留居原地的保育项目,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主导转向民间主导并取得成功的保护案例。文章展现了香港近十年民间保育运动的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民众、政府对遗产价值认知、利益实现、遗产保护与发展、城市发展及旧区更新等问题上所经历的思考、转变及对蓝屋保护成功的影响。在蓝屋保育中,民间保育网络的建构和协作大大提升了民间保育的心理成熟度和能力,使民间保护力量与政府对话的平等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而创新、多赢的活化方案是民间主导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蓝屋保护案展示了民间的力量及民间主导保护的可能性,为探索遗产管理及保护的新模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保护对象,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明确提出需破解政府拨款的单一资金模式,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在此方面,美国民间遗产保护组织开创的遗产保护周转基金制度在弥补政府资金缺口、吸引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介绍美国遗产保护周转基金的产生、发展、运营方式和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资金渠道的拓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民间力量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提出民间力量的介入是推进遗产保护的新动力,并通过与国外案例的比较,分析当前我国民间力量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主体、形式和局限,提出应建立一个更有利于民间参与的平台以及搭建此平台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古民居遗产的激活不仅是传统建筑的现代保存,更是建筑背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本质就是文化特质与时代发展相协同的"遗产自觉"表现。以"文化自觉"理论为基础,以古民居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文化再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云贵地域上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对遗产感知、遗产认同和遗产再生三个阶段的"遗产自觉"理念进行了实践解读,提出社区居民才是遗产激活和创新中的强大力量,采取政策引导激发社区居民的遗产感知和认同,借助全球文化市场的引领,强化民众对遗产的动态保存,实现文化遗产再生。建立居民遗产自治与政府遗产管理相统一的新思维,在"能发展"的维度上探寻最切合古民居遗产传承的激活之道。  相似文献   

5.
篇首语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再利用,它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欧美不少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行动早于政府,如北京的798、重庆坦克厂的开发建设等。近些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优秀案例,这表明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事件与项目的梳理,归纳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运动充满矛盾冲突与多样性的发展轨迹,分析公众参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讨目前美国社会广泛认同的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观念.指出历史建筑可以为民众提高生活内在品质,这些建筑与其建造工艺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工艺水平,蕴含了历史遗产宝贵的品质,也是对今天技术品质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价值由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构成,两个典型案例不仅对于具有历史性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存,而且突出地兼顾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人文社区精神的延续。究其因果,公众自发性保护力量于其中占有很大比例。试图通过解析历史保护过程中公众自发的民间力量,揭示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模式、体系,探索自发性保护机制的发生原理与环境,为以"自下而上"为基本模式的保护方式做基础,同时强调保护主客观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为当下历史保护的困境找寻有力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复兴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作为前沿技术运用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目前开始扩容.介绍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根据数字技术的定义,结合案例分析数字技术在我国建筑遗产保护领域运用的方式,探索新时代下数字技术的运用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从而促进数字技术在我国遗产保护领域更为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扬州双东社区和浙江兰溪诸葛村这两个城与乡不同案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在我国现有社会文化背景下,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案例中反映出由于社会组织方式、历史文化不同所造成的的城乡差别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应该引起研究者和管理者的注意;同时,试图通过比较异同来找出一些促进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关键问题和方法。对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解,不仅仅建立在对具体案例细节的关注和思考上,更需要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谈论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渊源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