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化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新的城市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在简要论述了城市边缘区村庄的现状特征,指出城市边缘区村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核心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畅  刘爱华  周威 《城市规划》2016,(10):17-22
快速城镇化引起城市人口空间发生激烈变化,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中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凸显了人口空间重构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时空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探讨由此带来的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而尝试从空间的多个方面及规划时序提出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袁丽 《中外建筑》2012,(6):112-11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边缘区发展中一系列矛盾显现,并最终表现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不协调。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以空间整合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梁晨 《城市规划》2022,(7):78-86+118
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转型期,城乡空间组织逻辑正在随之迭变。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系统交互作用中最敏感的区域,呈现了较为典型的空间分异特征,经典规划范式对其的不适应性导致其空间矛盾日渐激化。本文首先归纳了城市边缘区外缘开放化、内部空心化以及要素多元化的空间演变趋势,进而阐明空间发展表象与深层发展逻辑转换的空间映射规律,包括城乡融合引起的空间系统渗透、增长转轨带来的驱动机制重构以及资源配置推动的空间功能更新。在此基础上,针对经典规划范式的机械理性局限提出“重塑城乡关系、动态过程引导、理顺结构脉络、协调多元主体”的规划响应机制。通过知行范式的双重转型,为城市边缘区的国土资源统筹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院落空间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组成部分,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尤其在农村,院落空间更是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边缘区部分村庄或是逐步转型为城市用地,或是处于保留状态,很多村庄院落已经闲置荒废,失去自身原有的功能价值,产生大量的剩余空间.由于村庄土地性质、居民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村庄居民逐渐迁移,村庄...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是湖南建设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湖南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区位特点及其居住空间建设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湖南在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从城市形态上看,该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位于城市边缘区的村庄是指集镇规模以下的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等。城市边缘区村庄作为城市发展中较活跃、变化迅速的地域实体,其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与广大的乡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势明显:村庄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与其所处的良好区位而产生的边缘效应是密切相关的。1、城市边缘区村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优先吸收市区经济、技术、信息等,而…  相似文献   

10.
单一城市化模式导致城郊地区价值流失严重,城乡空间发展呈现简单趋同和无序蔓延趋势。“重形态、轻产业”是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国内外城郊产业与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可知,农业多功能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郊最优价值。本文在对郑州城乡结合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城郊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不足,揭示出“经济、生态、社会”农业多元价值观下农业产业集群是郑州城郊农业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捉业集群引导下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策略,通过构建具有多功能的产业空间体系,形成城乡良性增长边界,最终实现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某产业带远景发展规划为例谈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对城乡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对乡村地域空间变化作了分析,提出了城市外部空间演进分析方法,以金洲大道产业带远景发展概念规划为例,探讨了WO和ST战略构思,从而使城乡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田洁  贾进 《城市规划》2007,31(4):78-81
村庄布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济南市为例,总结归纳各个层次村庄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认为首先要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下一层次规划提供依据;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都市型宜农产业发展框架,作为村庄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的依据;以集约和节约用地为宗旨,统筹考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与使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村庄整合与资源保护的协调等。采取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协调的规划管理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特征与重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卉 《规划师》2007,23(8):79-82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组织核心弱化、结构网络薄弱、要素流动无序、对部分要素的控制能力丧失、基础设施要素分布不平衡等现象,应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通过重塑乡村组织核心、重构乡村居住空间、完善乡村结构网络、加强对城乡共建共享要素的统筹等措施实现乡村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村庄空间的复合型特征与适应性重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庄空间的功能复合给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种种影响:一方面能方便村民生活、提高空间活力;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为负面的、效率低下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对村庄空间进行适应性重构,对空间功能进行分离、梳理或者植入其他功能,以满足现代村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构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建筑与环境》2007,1(6):155-15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特征。通过对城市的结构形态和扩展方式以及对绿色空间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构架与建设的方法与基本布局原则,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声  金一 《建筑与文化》2013,(10):88-89
明确界定边缘区的空间范围及空间社会特征,是科学制定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前提。在综述前人已有边缘区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要素分析的方法,将城市边缘区空间要素与社会要素相结合,构建综合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界定评价体系,并对杭州城市边缘区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建筑与环境》2009,3(2):45-46
本文立足于国家城乡统筹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编制指引(2007-2010年》与广州番禺区的实践,探讨了新时期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杰 《山西建筑》2010,36(29):24-26
根据目前哈尔滨城市边缘区规划现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松北新区开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松北新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发展对策,有助于城市边缘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都市区的城市边界不断扩张,大都市边缘区从农业郊区向城市功能地域演化是普遍规律。珠江三角洲农村社区工业化地区地方政府如何突破既有利益格局锁定的困境,主动参与大都市区演化?以佛山市南海区为实证案例地,引入并拓展了“嵌入”理论,从空间规划、尺度重组、要素组织三个角度构建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地方政府在大都市区演化中提升自身在区域中的竞争力的行为逻辑。南海区通过“战略性功能区”嵌入大都市区,实现自身在大都市区分工等级的跃升,并自下而上地推动了广佛两市层面的尺度重组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20.
杨春虹  王端阳 《城市住宅》2021,28(11):46-49
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边缘不断向周围扩展,形成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交错地带,即城市边缘区域.该区域存在诸多闲置或弃置的剩余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片区居民生活方式及人员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需求,故剩余空间合理整合再利用既可满足片区居民新需求,又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美化区域环境.以呼和浩特市典型城边村——前不塔气村为例,对现存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