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黄河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复杂.对穿黄工程河势与防洪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孤柏嘴附近河段河势比较稳定,是穿黄工程的较好河段;穿黄工程处断面缩窄到2.8~3.2 km是可行的;穿黄工程各方案对河流的影响,隧洞方案较小;考虑各种不利条件,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9.48~11.6 m;采用渡槽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16.41~24.12 m.  相似文献   

2.
在实体模型试验基础上,对穿黄工程隧洞方案和渡槽方案进行了不同过河线路的比较,通过对河势、水位、流速及河床冲淤几方面的试验研究,认为孤柏嘴线隧洞方案优于其他穿黄线路方案,不同线路的渡槽方案虽各有优缺点,但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抗震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联系了我国长江、淮河、海河和黄河四大江河,全长超过3000km。各线路所经大部分地区都属峰值加速度在0 1g以上的较强地震区,尤其西线更甚。本文强调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抗震安全的重要性及其遭受震害的严重后果,讨论了工程抗震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诸如:长距离输水工程的地震动输入参数的选择,工程穿越活动断裂的影响,以及长距离输水隧洞和大型输水渡槽,特别是穿越黄河的工程。此外,还简略介绍了规划阶段的一些初步的抗震研究成果,包括中线工程大型渡槽的结构分析和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穿黄隧洞方案结构抗震分析等,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沙河渡槽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综合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物,应通过充水试验检验渡槽实体质量,为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顺利通水提供技术保障。文章对沙河渡槽充水试验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提出针对沙河渡槽工程特点的充水试验方案及技术要求,对堵头及堵头作用下的渡槽槽身结构进行复核,证明了试验方案的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河道束窄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叉建筑物,工程采用双隧洞并排穿过黄河,由于该河段是黄河由峡谷进入冲积性平原的过渡性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谷宽度达7~8km,最宽处可达11km,在穿黄工程线路处,河谷宽7.5km,河道南岸为邙山山岗,岸坡陡峭,主槽近岸,各种水流条件下主流较稳定,而北岸是宽阔的河滩地,因此,为缩短隧洞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不同河道束窄方案在不同水沙条件下,对工程河段河势与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束窄宽度,为工程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从河势稳定及主流摆动的角度分析了适宜过江的河段及线路。通过模型试验,把不同线路的河势变化、主流摆动、流速、水位及河道冲淤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孤柏嘴河段是穿黄工程良好的比选河段,而且隧洞方案优于渡槽方案,在隧洞方案中李村线为最优。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选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新  张龙杰  杨晓萍 《人民黄河》2006,28(8):52-52,77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工程地质情况,指出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相比,避免了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且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因此选择了隧洞方案。详细介绍了盾构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穿黄工程河段,黄河河势多变,地质条件复杂。穿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历时长达16 a之久。在从邙山头至汜水河口长达30 km的河段内,先后比较研究了邙山头线、桃花峪线、司马岗线、刘村线、孤柏嘴线、李村线和李寨线等7条线路,并对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以一期穿黄工程为背景,简述了穿黄工程的勘察工作经历和运用的多种勘察技术手段,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工程地质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在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规模和过程的前提下,通过工程措施从丹江口水库引水7.7亿m3向襄阳、随州、孝感3个地市补水,以解决鄂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鄂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69.34 km,由倒虹吸、明渠、暗涵、渡槽、隧洞等组成,隧洞总长119.77 km,占工程线路  相似文献   

10.
董必钦 《中国水利》2013,(20):66-68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246km,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从河南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利用120多m水头落差,自流而下,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为20多座城市供水95亿m3,受水面积达15万km2。全线要跨越219条河流、44处铁路,需要900座水工建筑物。为确保引水质量,一般明渠难以实现,必须使用渡槽或隧洞。大型渡槽施工装备包括架设大型渡槽成套设备(提槽机、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