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室温自交联丙烯酸乳液与硅溶胶共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室温自交联丙烯酸乳液与硅溶胶双组分共混,并对共混乳液以及放置两天后的共混乳液的流变性能作了研究,发现:乳液的表观黏度(ηa)、稠度系数K、零剪切黏度(η0)均随硅溶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乳液的假塑性增强;并且放置两天后的共混乳液的ηa、K、η0进一步增大,假塑性也增强。用IR、DSC对共混后的乳胶膜进行表征和测试,发现共混后的乳胶膜的硬度、耐水性、交联度、抗冲击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提高,且附着力良好。  相似文献   

2.
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AACPA)。作为对比,合成了相应的常规聚丙烯酸酯乳液(CPA)。对两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形态结构,两种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室温下交联剂与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明,两种乳胶粒子均呈球状,但AACPA乳胶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窄。此外,相比于未交联的CPA膜,AACPA乳胶膜具有更高的Tg及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自交联丙烯酸乳液的交联固化条件目前有不同的报道。以NMA为交联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自交联的苯丙乳液,研究了NMA用量、链转移剂十二硫醇,以及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NMA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链转移反应而生成交联结构;一定用量的十二硫醇可以有效阻止聚合过程中NMA之间的交联反应;NMA乳液为高温自交联体系,在室温下基本不发生交联反应,110℃以上才能有效交联。对乳胶膜性能的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胶膜的交联度、接触角和拉伸强度均相应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自交联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木器漆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自交联和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自交联型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环氧树脂用量、软/硬单体的组成与配比、交联单体的加入量等对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该乳液用于木制门窗罩面清漆和实色面漆时,可使漆膜硬度提高到≥2H,且柔韧性佳,既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优良的抗划伤性、抗回粘性,又具有较佳的耐擦洗性和耐沾污性.  相似文献   

5.
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成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粒子结构设计原理,合成了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及胶乳结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成膜温度、乳化剂、胶乳结构,包括核壳比例,交联单体比例都对成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成膜的最佳条件是成膜温度在80℃,乳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核壳比1∶1,交联单体的用量10%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二羟甲基丁酸(DMB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常温自交联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TGA)等研究了DAAM单体含量、n(DAAM)/n(ADH)比值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DAAM)=2%,n(DAAM)/n(ADH)=2∶1时,所得杂化乳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做交联固化剂,用半连续乳液合成法制备自交联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并将其应用于聚氯乙烯(PVC)与织物的粘结。通过热失重分析法对改性前后胶膜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丙烯酸(AA)含量对胶粘剂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A的加入,使乳液粒径减小,分布均匀,乳液稳定性较好,呈现假塑性流体性质。随着AA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增大,胶膜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耐水性先提高后降低。当AA含量为2%时,乳液平均粒径为97.3 nm,胶膜吸水率从8.34%降至4.2%,力学性能优异,PVC与织物的粘接物的剥离强度从12.3 N/25mm提高到28.0 N/25mm。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交联聚丙烯基本原理和工艺的基础上,讨论了以氢氧化铝作为脱水物质,使硅烷交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自发进行,硅烷交联聚丙烯所需的水分在聚合物内部解决,省去PP常规交联时的热水交联过程。研究了自交联聚丙烯凝胶率及机械性能随交联时间的变化规律。硅烷接枝PP试样在室温下脱水发生自交联反应,交联PP凝胶含量在室温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在室温下放置40天左右后,凝胶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当Al(OH)3含量逐渐增大时,凝胶含量变得更大,当Al(OH)3含量增大到2%以上时,制品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随时间的变化,交联PP体系的机械性能变得更优异,Al(OH)3含量为1%的新生态PP在室温下放置40天左右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具有核壳结构的自交联硅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 t)共聚物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苯乙烯(S t)-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壳的水性自交联乳液。用旋转黏度仪研究了乳液的流变性能。对所得乳胶膜进行了交联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VTES含量的增大,其交联度明显提高;pH值越小,膜的交联越充分,力学强度越高;核-壳组分质量比越小,乳胶膜的拉伸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室温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体系中,引入功能性单体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A),合成具备能在室温下发生自交联的反应性乳液,然后加入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交联剂,制得室温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考察了不同KH550的引入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粒径测定、TEM、DSC、TGA、FTIR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乳胶粒径约100nm并具有在窄分布的特点.经室温自交联杂化后,硅丙乳胶膜的耐水性、耐老化性、硬度、拉伸强度及耐热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先用乳液插层法制共沉胶,再通过熔融混炼法制备有机化蒙脱土(OMMT)/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拉伸性能、硬度、热性能。结果表明:OMMT/天然胶乳形成了插层型纳米结构。与天然橡胶相比,OMMT/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增加。当OMMT含量为6%时,能获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较优的材料。该OMMT/天然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超过白碳黑对材料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丙烯酸(AA)为功能性单体合成了带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将其与己二酸二酰肼(ADH)、模板分子、致孔剂在室温下交联成膜制备出多孔结构分子印迹乳胶膜(MILM),比较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功能单体对MILM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乳液室温交联成膜法可制备孔隙结构发达的分子印迹膜;三种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弱的排序为:ADH体系>DAAM体系>AA体系;ADH、AA和DAAM对MILM交联度的影响均较大,进而影响MILM的渗透性能;与非印迹膜比较,MILM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选择识别性,分离因子可达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核壳胶乳涂膜形成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P(St-co-BA)/P(BA-co-MMA)核壳型复合胶乳的成膜及其性能的影响.通过涂膜干燥速率由线、透光率、吸水率及水蒸汽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在40℃~90℃内适宜的温度下,可加速膜的形成、提高涂膜的性能.而当在临界温度(90℃)以上成膜或退火时,可使胶膜产生二次相分离,且在膜内产生微裂纹、针孔及空穴等缺陷,但这些针孔不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中,引入由硅酸乙酯原位水解形成的SiO2,制备了新型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综合热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复合乳液涂膜的特征.结果表明,引入原位形成SiO2的乳液体系,各组分的均匀度及稳定性均很好,尤其可提高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抗回粘性,可望在耐水包装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醚共聚物乳胶粒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稳定的、可室温交联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正丁醚-羟丁基乙烯基醚共聚乳液,并对聚合物结构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研究乳化剂全氟辛酸铵用量对乳胶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单体配比对乳胶粒子形态及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窄;引入含羟基单体羟丁基乙烯基醚会使乳胶粒之间出现粘连现象,聚合物乳胶涂膜与水接触角会随着羟丁基乙烯基醚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核壳聚合物乳液作为毛面剂,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克服了现用毛面剂合成中的缺点,通过对核壳乳液与相同组成的共聚物作为毛面剂的防粘连性能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核壳聚合物具有优良的防粘连性能。  相似文献   

17.
羧基丁腈胶乳(XNBRL)是丁二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三元共聚物,是丁腈胶乳的改性品种。由于引入了羧基,同时含有C=C双键,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联硫化,如硫磺硫化、过氧化物硫化、羧基脱水交联、胺类硫化、环氧化合物硫化、二异氰酸酯硫化、辐照硫化,从而获得各种优良性能,且优于普通丁腈胶乳。其制品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橡胶和非橡胶制品。文中对羧基丁腈胶乳的合成、配合加工(可采用炭黑、白炭黑、粘土、蛋白、石墨等进行填充和补强)及共混(可与异种胶乳、树脂或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瓜尔胶(GG),丙烯酸(AA)和腐植酸钠(SH)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交联度的瓜尔胶接枝聚丙烯酸/腐植酸钠(GG-g-PAA/SH)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度对树脂的表面形态、溶胀动力学、盐敏感度和反复溶胀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溶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度的增加可以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均匀度,提高吸水速率,降低对盐的敏感度,以及改进树脂的反复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19.
廖雅萍 《影像技术》1999,12(3):27-29,42
本文根据分光浊度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乳液分散度测定方法,其结果与透射电镜法做比较,误差0.054微米,该法对乳液的生产控制和应用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