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闸坝结合型渠首工程的特点(一)河槽稳定全闸或溢流坝均将改变自然河流横向剖面,由此改变水流状态,若整治段处理不当,河床将产生冲刷现象。而闸坝结合渠首总宽度接近稳定河宽,可下泄造床流量,不至于出现切滩和河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河道的洪水是不确定的,泥沙冲淤引起的河床也在逐步演变,河道整治不可能通过一次整治完全控制住河势,在工程完成后,进一步加强观测,根据河势的演变,局部范围还需进行防护工程的调整。同时,在设计中应加强河道的测绘以及水文泥沙、历史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收集,根据历年河势图、河道地形图,充分分析河道深泓线、滩岸变化的演变特点和规律,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分析河道中下游河道河势演变的特点,提出了该段河道中水河槽整治的治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指出平原冲积性蜿蜒型河道整治,要上下游、左右岸兼顾,同时还要结合每一段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固定中水河槽,保护滩地,逐步控制河流走势。  相似文献   

3.
新疆弯道式渠首引水防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河流绝大部分是多沙河流,泥沙处理是渠首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已建的400多座引水渠首中,弯道式渠首的应用较为广泛。针对不同时期弯道式渠首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着重对第三代弯道式渠首的设计特点、优化布置及弯道式渠首的技术发展、泥沙处理、防冰冻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上游、下游整治工程,弯道整治段,河道稳定宽度的设计及灌溉与发电结合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民长江》2021,52(3)
受三峡工程运用及洞庭湖出流顶托的影响,荆江监利河段的进口水沙过程及其出口侵蚀基准面发生改变,河床调整剧烈,枯水(5 000 m~3/s流量)期河槽形态发生变化,对航道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监利河段实测水沙及断面地形资料,首先通过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该河段2002~2017年各固定断面的枯水河槽形态参数(枯水河槽面积、宽度、水深及宽深比),其次采用河段平均方法计算了监利河段尺度的枯水河槽特征值,最后建立了以上特征参数与上下游边界条件之间的综合关系。结果表明:(1)受大规模护岸及护滩工程控制,近期监利河段枯水河床调整以水深变化为主,2002~2017年河段尺度的水深累计增加了0.49 m,相应宽深比减小了8%,河床趋于窄深,航道条件整体改善;(2)在部分过渡段与急弯段(如大马洲及七弓岭河段),边滩冲刷剧烈,断面趋于宽浅,航道条件恶化;(3)枯水河槽形态调整受上下游边界条件的共同控制,其中河段枯水河槽水深、面积及宽深比与前5 a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上边界条件)以及上下游水位差(下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定量分析了在上下游边界条件共同作用下,近期监利河段枯水河槽调整过程及其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建立的经验公式可用于预测该河段枯水河槽形态的变化过程,研究成果有助于定量评估监利河段的航道条件。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河湖水系连通治理工程是引海浪河水进入牡丹江市内湖泡,串活市内原有湖泡,净化城市环境,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渠首位置,文章介绍了方案比选的过程方法。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渠首1座,新建引水管线3.3km,根据海浪河河道主河槽的走向和规划区总体布置,设计选择了4个渠首位置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废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通榆河与废黄河在滨海县内交汇处的地涵于1999年建成投运至今,必然对其上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产生影响。基于工程运行后的地涵上下游引河段河床地形实测资料,分析地涵上下游河段冲淤量和河道断面形态变化,总结河道冲淤变化原因,提出减淤措施。结果表明,地涵的建设和运行导致其上下游河道水动力发生变化,河槽明显淤积,河槽过水面积普遍减小。  相似文献   

7.
徐六泾节点段控制着长江口的物质通量和南北支的分流分沙,其河槽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在长江口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河槽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六泾节点段1992年前河槽呈右移态势;1992—2018年间,河槽演变趋缓,平面上主要表现为小幅度的上提下挫,垂向上呈缓慢刷深之势。②徐六泾节点段未来滩槽格局基本稳定,河槽仍以冲刷为主,且有向下游发展趋势,大洪水作用下局部河床会出现较大的调整(2009—2018年+百年一遇水文年试验条件下,在现有的-30 m深槽下游约910 m 处出现一个新的-30 m槽)。③徐六泾节点段河槽整体稳定性前期主要受两岸圈围工程、上下游河势、大洪水等的影响,近年来主要受流域减沙的影响,局部河床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洪水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高村-陶城铺河段河道整治前后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河道整治后本河段平面变化幅度减少,河槽断面窄深稳定,整治以前的嫩滩大大减小或不复存在。嫩滩是主流摆动形成的,它的存在使河槽宽浅,可槽内平均流速减小,嫩滩部位是河槽内较高含沙水流的缓流落淤区和低含不流冲刷补给区。故在河道整治以前,河槽调节泥沙作用较大;河槽整治后,原来变化不定的嫩滩转化为二滩,河槽调沙作用相对减弱,二滩的稳定滞沙作用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9.
稳定主槽是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关键。调水调沙不仅是塑造中水河槽的需要,更是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需要。只有不淤积的中水河槽,才是能够长期维持的,整治主槽、调整改善主槽形态,是提高主槽输沙能力、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需要。窄深河槽具有很强的泄洪能力与输沙能力,是主槽整治追求的目标。主槽过流能力与主槽整治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今后的主槽整治工作中应明确区分。微弯型整治以控导河势流路为目标,难以达到塑造并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目的。双岸整治以整治主槽为主攻方向,应予以正面对待并给予足够重视。黄河下游主槽整治要大力开展不抢险结构坝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江下游大量航道整治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探讨和论述感潮河段航道整治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径流和潮汐影响,感潮河段中可划分为常年潮流段、季节性潮流段和常年径流段3个区段;根据河型特征和滩槽格局,浅滩类型有单级分汊型、多级分汊型、水下心滩型和水下沙洲型浅滩四种。应综合考虑航道整治影响因素及外部条件,确立航道整治总体原则,梳理得出不同区段设计通航水位及其与上下游衔接,以及整治参数(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方法;针对各类浅滩特点,采取相应的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措施,整治建筑物包括混凝土构件混合堤和新型生态守护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槽治理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已有的河槽形态与水流狭沙力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在考虑米沙组成变化、河槽综合阻力变化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黄河下游典型断面流量分级平均水沙条件下河槽平衡输沙横剖面。平衡横断面与实际断面比较.下游无论游荡段与弯曲段,实际断面都显得过于宽浅。分析认为,尽管河槽缩窄可加大水挟沙能力.但受河型发育机制的制约.在现有水沙和边界条件下黄河下游河槽的横剖面是无法自动调整形成输沙平衡形态的。文中还利用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河道冲淤实测资料证明了黄河下游水流不冲狭沙量小于不淤沙量.河道从淤积转向冲刷时.水流含沙量明显降低,固此减少同流量下台沙量的变化有利于减轻下游河遭淤积。从理论分析结果看:缩窄中、小流量“下的河槽.以多级河槽方式重点整治花园口以下河段.使横断面总体形态呈上凸形.能显著减小黄柯河槽中的淤积;同时,应配合河道整治,利用水库调节水沙和进行必要的挖沙疏浚措施。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河开封段游荡型河道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水少沙多、河槽萎缩,不能形成稳定的中水流路。本文通过分析多年水沙资料,结合已建工程实践经验,从统一规划整治方案、修建控导工程、实施两岸整治、利用小浪底水库水沙组合措施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开封游荡型河道稳定中水流路、刷深中水河槽的河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东乐灌区引水枢纽的设计 ,从设计原则及标准、坝址选择、闸坝规模论证和枢纽布置四个方面阐述了闸坝结合式渠首的设计方法。枢纽工程的设计原则 :稳定主河道 ,减少洪水对河道及滩地的破坏 ;依据渠首上下游地形、地质、河道等特点来选择坝址 ;闸坝总宽度应接近稳定河宽等。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宽浅河段整治对窄河段冲淤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根据游荡性河道形成的水沙条件、河道特性与稳定条件,论述了游荡性河道固有的比降陡,河道宽浅及窄河槽的冲淤与输沙特性。参照高村至陶城铺及东坝头至高村两段已经整治了的河槽断面形态、河段输沙能力、河道滞洪特性及滩槽冲淤特性的变化,分析了宽浅河道整治后,进入下游窄河段水沙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和上游宽河道整治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中水河槽是治河的关键。宽河道进一步整治可能会提高中等洪水的输沙能力,但不会改变小水淤槽的状况,若不改变水沙条件,二级悬河将会发展.但由于艾山以下窄河段在中水的输沙呈“多来多排”的特性,故不会造成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5.
河湖连通工程新建渠首工程1座,位于牡海公路桥下游200m处,距河口3km,现状主河槽150.0m,枢纽横向布置,经方案比较采用全闸方案,水闸型式为合页坝的拦河渠首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杨常青 《山西水利》2014,(11):24-25
通过分析汾河中下游河道河势演变特点,提出了该段河道中水河槽整治的治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根据汾河中下游河道形态和河床稳定情况,分段对护岸工程进行了设计,指出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时,应结合河流生态环境及护岸变化规律,因势利导,以固定中水河槽,保护滩地,逐步控制河流走势。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广泛应用于江河透水护岸工程中。由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上游整治段的运行数据得出,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明显的减速落淤作用。护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岸技术,值得进行推广。试验表明,粉细砂河床采用槽孔混凝土护岸工程并不能避免掏刷现象。基于国内外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的研究现状对叶上游整治段进行研究,首先确定整治段抢险范围,随后设计单个四面透水框杆结构形状,并计算框架群铺设宽度。改造后的护岸运行情况表明,混凝土透水框架群基础稳定,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潇河河道概况,从潇河太原段当前存在的整体防洪标准低、堤防年久失修、行洪断面不足、人为设障多等主要问题入手,按照整治原则,从堤防建设、河槽整治、生物防护等方面提出整治思路和具体措施,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9.
游荡性河道整治是按照以河道现行流路为基础,中水整治、因势利导、以弯导流的原则绘制治导线。治导线是河道整治措施中的核心问题,河道整治成功与否、效益大小、投资多少等无不与治导线的拟定是否合理直接有关。治导线是两条曲直相间的平行线,主要设计参数有:设计流量、设计河宽、排洪河槽宽度及河弯要素等。  相似文献   

20.
1 河段概况 长江老海坝河段位于长江澄通河段中部,上接福姜沙汊道汇流处,下与南通河段相连,全长约30km。它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自然演变和一系列人工活动(包括整治护岸和长江开发利用等),其主要特征为河床滩、槽分明及主、支汊河槽特征值和分流量差异较大。右岸一侧为长江主泓(即浏海沙水道),深槽紧贴岸边(即张家港市),河槽平均宽2.5km左右,深槽左侧为大面积浅滩,浅滩河床平均宽达6km以上,由于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