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约25%沉淀于河床。这是黄河多灾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黄河下游的大堤,南北两岸共长1370公里。大堤内滩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部分河段高出10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或“悬河”,其隐患和威胁不言而喻。本人设想用“疏导”的原理整治“悬河”,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流域概况 淮河,在黄河和长江之间,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老河流,它的尾闾经江苏盱眙、淮阴、涟水,到云梯关独流入海。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带来了淮河水系的巨大变化,致使河道淤浅,水系紊乱,洪水排泄不畅,出海口淤废,把千里淮河“挤”得只能向长江求援。从此,一条本来有自己单独入海口的河流,变成了长江的支流。其流域亦一分为二,成为今日的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是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数字黄河”工程从2001年开始建设,2003年4月水利部正式批复了“数字黄河”规划。在总体规划下,黄委明确了“数字黄河”工程的近期目标,并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全面的总体设计,明确了工程建设方法与步骤。目前,“数字黄河”工程蓝图绘就,框架体系基本建成,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可喜的进展,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断流与弃水并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调节水量之水库,三门峡水库不能充分调节水量的原因是库区泥沙淤积;近年来黄河下游出现小洪水、高水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亦是河道输沙能力不足引起下游泥沙淤积。文中提出在小浪底库区采用孔管塔排沙系统产生高含沙水流排沙,采用“沙到渠成”、“淤滩刷槽”技术修建明渠将库区淤沙送至两岸洼地及低滩的设想,对多沙河流的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勘探一队的工人同志们,今年创制成功了“旋叶式取淤器”,解决了巴家嘴拦泥库淤泥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这是黄河工人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结果。这一事实说明,黄河勘探工人不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黄河的尖兵,而且是科学实验的闯将。  相似文献   

6.
淮文 《治淮》2001,(5):45
淮河是古“四渎”之一,地处我国东部南北气候过渡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物生存环境,使其成为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其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与个性。淮河文化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夏最重要的柱石之一,它完全可以与黄河、长江文化并驾齐驱。 由于历史的原因,淮河文化研究,过去一直被忽视或肢解,把它作为黄河或长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独立的区域文化体系,确立淮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近10年来,国内掀起了研究中国传  相似文献   

7.
内容简介1960年9月14日,带着中华民族急切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危害局面的千年梦想,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横空出世。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巍峨的三门峡大坝就差一点被黄河的“泥沙之剑”斩于马下。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黄河行水走沙的自然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04·8"洪水输沙特性与冲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下游“04.8”洪水的输沙特性与冲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4年各场洪水的水位流量和平均河底高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04.8”洪水进入下游的沙量为1.4亿t,它在黄河下游河道的总淤积量在0.06亿~0.14亿t之间,河道排沙比达91%~96%,河道输沙能力很强,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很小;②比较“04.8”洪水和2004年前几场洪水的同流量水位,除了孙口站的同流量水位和2004年调水调沙时的第一场洪水相近外,其他水文站的同流量水位均显著低于前几次洪水的同流量水位,说明“04.8”洪水对黄河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没有产生不利影响;③“04.8”洪水沙峰附近同流量水位表现低的原因,主要是高含沙洪水期间河槽发生了剧烈冲刷;④在平均流量2 000m3/s左右,黄河下游河道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具有很高的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黄河灵宝段防洪工程在平常年份洪水情况下,出现了不平常的险情,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黄河“小水出大险”的独有特点。文章通过择要分析了出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治理黄河淤沙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断流与废水并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调节水量之水库,三门峡水库不能充分调节水量的原因是库区泥沙淤积;近年来黄河下游出现小洪水,高水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亦是河道输沙能力不足引起下游泥沙淤积,文中提出在小浪底库区采用孔管塔排沙产生高含沙水流排沙,采用“沙到渠成”,淤滩刷槽技术修建明将库区淤沙送至两岸洼地及低滩的设想,对多沙河流的治理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祥辉  孙建奇  王刚 《人民黄河》2003,25(8):34-34,36
在对“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如何提高黄河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字黄河”工程具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水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及增强社会参与等重要作用,它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論生产堤     
黄河是中国的一条災害性河流,过去历代統治时期,上中游大量水土流失,下游每至洪水季节几乎年年决口泛滥成災,广大平原成为民不聊生黄禍之地。为了除害,前人亦作了不少的治理,但絕大部分是以抗拒洪災为目的。历史上就有大禹治水的禹鑿“龙门”“疏九河”的神话傅說。从黄河沿岸亦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为治水修了不少的堤防,堵复了不少的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再议     
1978年夏,作者曾赴黄河河源区进行实地地理考察,事后在有关杂志发表了关于黄河源问题的浅见。近来,“人民黄河”又就黄河河源问题展开了讨论,设想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就黄河源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现就考察时所见,并结合平日专业所知,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关于河源的确定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河源尚无一明确的定义,辞书所载亦仅是指江河的发源地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大凡熟悉黄河的人,都会记得三门峡这个名字。这不仅因为它过去有那么多的神话传说,而且也因为今日已建成的这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先使黄河上出现水清如碧,峰峦倒映的湖区风光,还因为它患过“病”,动过大的“手术”……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它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屹立在昔日“三门天险”之上的巍巍大坝,碧波荡漾  相似文献   

15.
高航 《人民黄河》2004,26(3):38-39
“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体系的重要手段。借助于“模型黄河”工程,不仅能够深化对黄河规律的认识,提高治黄的科技含量,使黄河水利工程投资更加经济、合理,为“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物理参数,而且可增强社会对黄河治理的参与性,集中国内外的智慧来建设黄河,最终实现“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1日,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网站———黄河信息港(www.yrccic.com)正式开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黄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社会对黄河问题更为关注,黄河治理开发也正由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黄委决定建立“黄河信息港”。“黄河信息港”将按照国家有关互联网站发布信息的管理规定,坚持“立足黄河,面向国内外,宣传黄河治理开发成就与动态,介绍黄河流域自然概况,传播黄河历史文化,推动黄河治理开发”的宗旨,抓住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历史性机遇,弘扬“…  相似文献   

17.
管华  张大丽 《人民黄河》2005,27(11):5-7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单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建立和发展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具有固植黄河根源、发扬黄河精神、发展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促进黄河综合研究、推动黄河开发整治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并且有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可能性。“黄河学”应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科学及技术科学之上的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具象性特征,包括自身基本理论、黄河及其流域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艺术、自然-社会系统和研究方法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了建立“黄河学”,应尽快开展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潼关—小浪底河段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 1999年 1月中旬以来的严重污染状况 ,指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主要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 ,还有流域省 (区 )水污染治理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质量实施保护性管理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001年11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下达的《防汛抢险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提出了“裹”、“拦”、“导”、“分”、“堵”、“排”、“围”的黄河堤防溃口的总体对策;在分析黄河传统堵口技术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堵口技术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汪强  周莉  王原 《人民黄河》2006,28(11):5-6
“数字黄河”工程复杂而庞大,其项目验收工作是项目实施建设的重要阶段。通过分析“数字黄河”工程项目验收类型,结合“数字黄河”工程验收实施经历,提出了“数字黄河”工程验收工作有关验收依据、职责、工程质量检测和遗留问题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