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科学量化水库对周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水库影响定量分析方法。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基于建库前实测数据建立水库周边站点与参照站点气候指标的相关关系,预测评价时段无水库情景下的模拟气候指标,与评价时段实测气候指标进行对比,量化水库对周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9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在年际和年内均发挥了降低气温、增加相对湿度的作用,使水库周边年均气温降低0.46℃、年均相对湿度增加3.78%;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气候调节作用减弱了区域干旱化的趋势,与1980-1999年相比,2000-2019年水库周边站点的气温增幅比参照站点小0.33℃、相对湿度降幅比参照站点小4.29%。提出的水库影响定量分析方法排除了区域气候变化对水库周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1997年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7年,由于黄河流域降雨、径流量较常年明显偏少,水资源从矛盾十分突出,黄河下游同 有资料记录以来断流量为严重的一年,利津站于2月7日开始断流,截止到12月31日,断流13次,共计226d与有记录以来的历史资料比较,呈现出断流开始时间最早、恢复地流时间最晚、断流河段最长、断流次数最多,断流时间最长等特点,另外,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控制站亦多数出现断游戏呈接近断流其中华县站出现有资料记录以来的首次断 相似文献
3.
4.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施工期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有限元时程法,考虑施工过程中分层浇筑以及混凝土性能随龄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中结构最复杂的发电排沙塔施工期的温度应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明,由于约束以及进行水孔墩墙和顶板的温度变形不协调,造成基础底板和顶板的温度应力较大,而大体积混凝土,墩墙及筒状结构的温度应力则相对较小。为降低温度应力,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控制墩墙的降温幅度;②在原浇筑块中间预留施工宽缝;③重新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大,招标内容复杂、项目多、对象广、合同条件范本多,招标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程序,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责任,制订科学合理的招标工作计划,科学规划、合理分标等,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经验丰富、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承包商和供应商,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招标工作要强化责任、质量、安全、诚信、合作等意识,抓好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现场踏勘、评标、合同谈判等重要环节,同时应发挥评标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浪底水利枢纽规模宏大、技术结构复杂、泥沙问题突出、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以科学的组织机构为基础,以人才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水工建筑物运行、发电系统运行管理、枢纽调度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运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柳树水利枢纽与黄河下游断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8,(4):4-6
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对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对黄河下游断流特点和大柳树水利枢纽运行方式的分析,说明修建大柳树工程不会加剧黄河下游断流,5—7月份加大放水还可缓解下游引黄灌溉期的供水矛盾,并提高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群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正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兴起,生态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引领整个社会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潮流,本文概述了生态文化体系的含义及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并结合工作实践就小浪底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出建设策略,并为同行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工程因复杂的自然条件及严格的运用要求,面临工程泥沙、高速水流、洞室群稳定、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及移民安置等极强挑战性课题。通过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并总结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特点,即:①合理拦排,综合利用;②集中流道,互相保护,保持进口冲刷漏斗;③采用多级孔板消能解决高速水流问题;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电站汛期发电问题;⑤选择适应黄河特点的带内铺盖的斜心墙堆石坝。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库对水沙的调控及下游河道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对水沙的调节,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调整,直至和新的水沙条件相适应。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目前水库仍处于拦沙初期的运用阶段,五年来以水库异重流排沙为主,期间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绝大多数中粗泥沙拦在库内,进入下游的水沙量和过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下泄水流含沙量低、泥沙颗粒较细、洪峰调平、汛期(7-10月)水量减少、非汛期水量增大。在这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河槽趋于窄深、河床粗化,河势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三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0年以来的主流摆幅、弯曲系数和主河槽宽深比等河势参数变化,以及小浪底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除花园口—黑岗口河段仍表现为游荡河性外,其他两个河段因整治工程不断完善其游荡性均有明显减弱,河型趋于限制性弯曲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三个研究河段的整体游荡程度显著减弱,河势趋于规划流路方向发展,特别是夹河滩—高村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水流动力减弱,加之不断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是河势游荡程度显著减小、河势归顺及河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与下游河道防洪减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淤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来水流量减少、河运输沙能力严重不足.通过干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的指导思想,似乎仍然建立在河道输沙能力强,足以将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泥沙输送入海的认识基础上.极据黄河下游水沙特性及河道的具体条件,通过试验得出河道输沙能力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河段输送各级含沙量需要的输沙流量及游荡性河段在高含沙条件下的演变特性和带来的危害.提出在下游来水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河道减淤除利用水库调节水沙外,应采取出库高含沙水流通过渠道向两岸低地放淤等综合减淤措施.其优点是大大减轻了河道的输沙负担,使小浪底水库不受或少受排沙运用制约而发挥应有的综合利用效益,还可大量节约黄河的输沙用水. 相似文献
14.
结合1997~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水文泥沙测验资料,采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分析施工运用期、蓄水运用初期等不同时期库区各因子站的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库区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形态和水库初期运用的回水影响等,并着重分析2000年洪水期含沙量变化过程以及库区泥沙淤积上延现象,初步得出库区不同时期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由于受当时设站规模的限制,库区水文泥沙资料尚存在不足.今后需加强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状况的监测,收集更广泛的库区水流泥沙资料,为制定小浪底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河下游一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对两个均为15年的小浪底出库不同设计水沙系列进行预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系列铁谢-利津河段皆呈冲刷状态,15年累计冲刷泥沙总量分别为6.012亿t和0.716亿t。分析得出,在今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初期运用过程中,若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特别是山东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泥沙在下游河道中顺利输送,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或冲刷的效果,努力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对黄河河口来水来沙进行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1970年以来黄河三门峡、黑石关、武陟三站的30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结合国家配水方案及上中游大中型水库运用的影响,分析预测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口未来水沙情况,并与使用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对合理确定河口开发能力、保证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11月~2007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运用8年来,累计冲刷量为10.549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占全年冲刷量的69%,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2 000 m3/s的洪水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38%,6次调水调沙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20%;②下游河道冲刷量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冲刷强度沿程逐渐减弱,高村以上河段的断面形态调整为展宽和下切同时进行,高村以下河段以下切为主;③下游河床明显粗化,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加;④平滩流量基本为3 650-5 800 m3/s,部分河段仍小于4 000 m3/s的低限标准.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水库运行对周边水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合理的生态调度理念将水库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将在2001年建成具有显著防洪减淤作用的小浪底水库。在简要分析黄河下游防洪的重要性、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和小浪底水库的防洪减淤作用的基础上,从河防工程情况和河道特性出发,指出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仍存在诸多问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