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将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于刀具磨损监测中,采用小波包分解法对刀具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构建特征向量,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判断刀具磨损状态;通过BP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和训练误差计算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率赋值,并用D-S证据理论对BP神经网络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神经网络识别时的误诊,提高了整个刀具磨损监测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刘然  傅攀 《机床与液压》2015,43(5):49-52
在刀具磨损状态监测中,能够提取到的反映不同刀具磨损状态的特征量较大,基于神经网络的状态识别无法去掉冗余特征,会存在训练时间长和准确率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粗糙集-BP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利用粗糙集对特征进行属性约简,去掉冗余信息,从而优化特征,并且减少神经网络的输入端数据,可以缩短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和提高识别的准确率。通过对实测刀具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切削力的小波神经网络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进行刀具状态监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对刀具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刀具磨损切削力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特征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并对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完成对刀具磨损状态的有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刀具切削时的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识别刀具磨损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将原始声发射信号经高通滤波后直接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依靠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使神经网络对不同磨损程度刀具产生的信号进行分类,并能准确判别未知信号所属类别。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省去了人工提取特征值这一费时费力的环节。研究了神经元个数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识别的影响,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刀具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切削声和切削力参数融合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传感器监测刀具磨损状态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声传感方式和力传感方式综合利用,以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上铣削加工45<'#>钢调质试件,利用驻极体传声器和Kistler测力仪检测与刀具磨损相关的特征量,得出铣削声信号特征量LPCC的第6、7、8阶分量,X、Y向切削力以及绕z轴的力矩与刀具磨损密切相关.以这6个特征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号,利用有动量的梯度下降的BP算法建立了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多参数融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输出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合,切削声和切削力特征融合后提高了识别刀具磨损程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RBF云神经网络在数控机床刀具磨损状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破损是造成加工设备损坏和加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起因,且刀具的磨损对加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正确对数控机床的刀具状态进行识别有着重要的工程价值。提出一种云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RBF云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既有云理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又有RBF的学习、记忆能力。将其应用到数控机床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的精确度较高,具有较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小波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切削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通过提取反映刀具磨损状态的特征参数:声发射,主功率,进给电流为输入信号,利用Morlet解析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获得表示刀具磨损状态的特征量,来实现刀具磨损状态在线智能监测。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识别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刀具磨损一直是制造技术中引人注目的重要问题,对于高速切削来说由于加工成本较高而且刀具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对高速切削中的刀具状态进行识别和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来实现对高速加工中刀具状态的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从而表明通过此方法是可以较好的对高速加工刀具状态进行识别的.  相似文献   

9.
为识别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提高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诊断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以滚动轴承的4种故障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小波包分解振动信号,得到敏感特征向量;针对BP神经网络的缺点,运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和权值,实现最优训练,建立更精确的滚动轴承IGA-BP状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IGA-BP预测模型收敛速度更快,预测准确率更高,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导致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O)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在刀具磨损监测实验过程中,采集刀具切削的声发射(AE)信号,利用小波包分解算法对AE信号进行滤波,并进行特征提取。将频带能量特征和切削参数分别作为主特征和辅助特征,并对其对归一化处理。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优化后的HPSO-BP模型能够有效地降低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极值的情况,提高刀具磨损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曹莉  唐玲  吴浩  高祥  乐英高 《机床与液压》2016,44(13):184-190
针对BP神经网络在数控机床故障预测中出现的收敛速度慢和训练容易陷入局部极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IMBP)的数据机床故障诊断算法。介绍了常见的数控机床故障类型和分类,阐述了人工免疫算法和BP神经网络以及人工免疫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作流程。利用免疫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先对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优化,加快了BP算法训练过程的收敛速度,减少训练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仿真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BP、GABP和IMBP 3种算法对比,比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数控机床故障预测诊断提高了18.3%,比GABP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了12.05%,提高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关山  聂鹏 《机床与液压》2012,40(15):22-26
在线刀具磨损量估算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对于指导现实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L-M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量在线预测方法.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得到32个不同频带内的信号,用于构造初始特征向量矩阵;对初始特征向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奇异谱,将奇异谱做为刀具磨损的特征向量,利用神经网络在线预测刀具磨损量.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能准确地跟踪实际的刀具磨损曲线,并且L-M优化算法比其他改进算法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单一传感器存在获取信息量有限、抗干扰能力较弱等问题及传统网络模型诊断时间长、诊断率低等现象,采用振动、噪声等多个传感器监测铣刀的磨损状态。提出将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相结合的铣刀磨损状态信号监测方法;将经核主元筛选和未筛选的数据分别输入到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模式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相结合的铣刀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特征量比较大、数据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诊断速度、准确率均比较高,在铣刀磨损状态监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识别问题,基于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等技术,提出一种GA-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训练数据的输出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选择。将经验模态分解能量比和时域特征相结合的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滚动轴承不同工况下的故障进行识别。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实例表明:该模型较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以离合器盖总成中的传力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Deform-3D仿真软件模拟了传力片冲裁过程中的凸模磨损情况,依据正交仿真试验的数据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对传力片冲裁凸模的磨损量进行仿真预测。将冲裁间隙、凹模刃口圆角半径与冲裁速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将冲裁凸模的最大磨损深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建立3-12-1的3层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之后,仿真预测的最大误差为1.14%。基于正交试验的仿真数据对BP神经网络的性能进行检验,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的误差为2.09%,并利用冲压级进模对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值进行试验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为8.25%,验证了BP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传力片冲裁凸模磨损仿真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彭彬彬  闫献国  杜娟 《表面技术》2020,49(10):324-328
目的 研究RBF和BP神经网络在铣削加工中的作用,实现对铣削加工质量的预测,改善铣削性能。方法 对环形铣刀与常用的球形铣刀进行对比,然后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以铣削速度、进给量和铣削深度为输入参数,表面粗糙度为输出参数的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对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再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表面粗糙度,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将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RBF神经网络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用RBF方法预测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6%,最大误差为0.056 098,平均误差为0.022 277,而BP方法的最大误差为0.074 947,平均误差为0.036 578。结论 环形铣刀加工质量更好。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高,具有比BP神经网络更优的预测能力,且拥有建模时间短、收敛速度高、训练过程稳定以及学习速度快等优点,能有效进行铣削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有AgCuNi系电接触材料对硬度和导电率预测方法不足等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优化,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AgCuNi系电接触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预测模型。训练精度和实际测试精度分别达到了0.98和0.89,误差9.18%。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合金的成分设计效率,提高银合金电接触材料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