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宏观层面,对邻里空间尚未广泛研究。将国内外公众参与社区邻里空间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综述,总结已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结合国情从参与主体、参与意愿、参与途径、以及保障体系建立上得到相应启示,对探索我国公众参与社区邻里空间的研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快速化发展过程中,健康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一九年国务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下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对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为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确保社区体育公园景观设计规范化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健康城市视角下社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国外邻里互助社区实践研究的书籍、文献作为资料源,结合部分案例的实地调研,对建筑学与社会学在交叉视野下的国外互助型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已取得的一些实践成果。研究结果对探索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邻里互助与社会组织、社区公共空间、住宅空间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宏武  郭谦 《中国园林》2006,22(5):43-46
居住的社区重构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邻里交往的形成、频度和强度等与住区环境有密切关系.把邻里交往放在社区重构这样一个大的视野下,通过对珠江三角洲11个住区的调研,可概括地反映本地区近年建成住区的邻里交往状况,并对规划设计观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正瑛  龙岳林 《山西建筑》2010,36(17):349-351
在界定社区公园概念的基础上,从任务、选址、地形处理、内容及原则等方面总结了社区公园设计的理论研究,结合社区公园实例,针对社区公园应用中突显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使得社区公园设计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研究为理解社区感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与此同时,70年代以来,社区发展和邻里保护在实践中都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今天,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7.
王靓 《规划师》2012,28(Z2)
在过去40年中,社区福祉指标已经逐渐成为衡量社区质量、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从建立社区福祉指标系统的背景入手,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社区指标系统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中包括指标框架、数据来源和选择等.通过对城市规划与社区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公众参与对社区规划和福祉影响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指出城市规划对推动社区健康和福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重新审视人类发展本质并将追求幸福作为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同时,城市规划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或将引发新一轮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绿地类型之一。科学、完善的社区公园规划体系和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进公众健康福祉。以美国多个城市为例,梳理归纳其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城市公园服务分区规划和社区公园规划设计3个尺度的社区公园规划特色,并总结社区公园项目投资建设、公园评价和运营维护的管理内容。最后,分别从规划体系、投资模式、评估机制和公众参与4个方面对中国社区公园的规划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源 《建筑技术》2020,51(1):59-63
为研究社区公园在存量规划时代的更新路径及策略,选取美国达拉斯市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达拉斯公园系统及社区公园调研与分析,从公园分类、更新策略、民意调查3方面,探讨达拉斯公园系统下社区公园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可供我国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社区公园更新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剑锋  刘畅  曹弈璘 《风景园林》2018,25(2):116-122
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全健康(One Health)视角为出发点,保障人、 环境和动物的健康对于社区健康环境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 义。在现有健康社区景观设计体系中,人、环境、物种三者关 系虽被提及,但未被系统探究,健康社区建设实践也需要系统 性的景观设计体系支持。基于全健康理念中人、环境和物种的 相互关系,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康复景观理论和园艺疗 法,进一步探讨人、环境、物种健康之间的关联途径。通过对 全健康理念视角下的3个层次进行演绎发展,归纳总结了人的 健康、环境健康和物种健康的组成要素及内容,构建了以人的 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设计框架,提出了以人与人际、人 与环境和人与物种为三大圈层的健康社区景观设计体系。全健 康视角为社区健康环境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性、整合性且具有 操作性的框架,未来应重视健康社区体系中各类疗愈空间的设 计与使用,以增进社区居民共享的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公园的声景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秀敏  王竹  石坚韧 《新建筑》2006,(4):118-122
通过对杭州市翠苑一区社区公园的使用后评价,该公园声景观现状、使用者行为及其空间分布得到了全面的分析,并在声景观要寨选择、空间分区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社区公园声景观设计方法。居民对该公园声景观的好感度和协调度的评价结果说明了声景观设计应着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配合,同时声景观空间分区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该研究成果不仅对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分析手法,而且通过建成环境的使用后评价丰富了当前的声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格  肖扬  吴蓉  刘晔 《风景园林》2020,27(1):90-96
基于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与住宅市场急剧分化的背景,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公平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选取广州作为案例城市,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空间结构这3个维度划分目标人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公园可达性的空间格局,采用空间集聚分析评估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利用独立样本检验评判人口特征与公园可达性的相关性,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揭示城市公园的空间不均衡和社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公园可达性方面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处于劣势地位,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低端从业者仍然是公园资源统筹调配过程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园中自然环境要素的恢复性潜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快速城市化进程下高密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环境引发人群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等精神健康问题,加剧了精神疾病的蔓延。已有研究证实,社区公园作为一种"恢复性环境"能够有效缓解人群精神压力。但是,其内部不同环境要素的配置组合对人群恢复性潜能的影响程度有待深入研究。以重庆渝中区3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实施网络调查,运用联合分析法的基本思路,选取社区公园内草地、灌木、乔木、花卉、水体、置石、山体坡地和动物8类自然环境要素,开展不同要素类型效用、同种要素规模效用和群体需求差异效用3个方面恢复性潜能的度量评价。结果发现,草地(W=27.82%)恢复性潜能最高,大面积草地覆盖(U=47.6)、大片树林(U=23.8)、疏松灌木丛(U=16.1)、大量花卉(U=21.2)、大面积湖泊(U=32.7)、零散置石(U=6.3)、少量山体坡地(U=5.5)和少量动物(U=19.2)等自然环境要素组合的社区公园具有高恢复性潜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社区农园功能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坤  丁潇颖  郑婕 《风景园林》2020,27(1):97-103
为探究社区农园促进社区重建的社会作用机制,研究引入社会资本视角,结合对"社区农园"维护者、组织者和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观察,深入分析社区农园的社会资本与社区重建的关系。研究表明,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农园所产生的社会资本具有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培育自治能力的社会功能。最后,结合调研与理论分析,提出社区农园发展须针对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完善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培育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功能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吴韵  唐军  侯艺珍  李亚萍 《中国园林》2021,37(9):122-127
社区协调发展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意大利国家公园社区历史悠久,在社区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人文与自然共同的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在概述意大利不同生态区内国家公园社区分布、整体发展概况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选取3个具有整体生态系统代表性的国家公园社区,从空间和功能、产业发展两方面分析了其差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荣  苏岩 《中国园林》2021,37(11):104
运用曲线拟合分析法对日本都道府县尺度国家公园 体系中3个级别自然公园的数量、面积进行均衡性分布分析, 结果表明:1)日本3个级别的自然公园在都道府县尺度上的数 量分布较为合理、均衡,但从面积上看,各级别公园的面积分 布差距偏大,其中国家公园和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均衡性基 尼系数均为0.43;2)自然公园类别上,国家公园和都道府县 立自然公园的面积占比较大,但由于自然公园用地在日本国土 空间规划层面被划分为一种用地类别,其3个级别的自然公园 互不重叠,保证了国家公园、国定公园及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 能够在都道府县范围内互相补充、相互支撑,从总体上达到了 在国土空间范围内面积分布的均衡性,基尼系数为0.23。研 究结果对中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有 序、均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颂  杨莹  贾虎 《风景园林》2021,28(6):88-93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证和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等新数据源包含居民生活活动空间信息及公园使用数据,能够突破传统数据的制约.选取上...  相似文献   

19.
尝试使用位置大数据,基于使用强度、生态敏感度(SE)与景观安全格局(LSP)指标对福州市晋安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空间维度上的公园使用强度差异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1)不同空间维度的使用强度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敏感度大于景观安全格局;2)生态敏感度与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社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成为社区营造的重要目标。物质空间环境的提升可以增加居民短期的愉悦,而积极心理学认为“设计”幸福应存在多样性和更多的可能性,以期对个体更长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影响人主观幸福感的7个因素,包括自我接纳和认同、被需要和认同、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机能主动、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其次,探究积极设计的特征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在社区营造中总结出基于积极设计的干预程序,依次为共情介入、寻找可能性、设计可能性和反馈与评价。最后,根据影响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构建积极心理干预矩阵以及提出干预策略:(1)创造平等的交往空间;(2)建立人与环境的关联;(3)创造与美好事物的关联性;(4)提供富有弹性的媒介;(5)提供一种延续性。研究成果为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社区营造及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介入方法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