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栾聪  张涛 《宁夏电力》2011,(1):64-66
针对磨煤机碳精密封环大量损坏、底部漏粉等现象,分析了漏粉原因,提出了改造方案,实施后彻底杜绝了磨煤机底部漏粉和减少了碳精密封环的大量损坏。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ZGM113G型中速辊式磨煤机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传动盘碳精密封环部位频繁出现漏风、漏粉等现象,影响磨煤机的安全运行。对磨煤机传动盘内、外部密封进行改造:在传动盘内部加装金属密封护套,将传动盘外部的碳精密封环更换为橡胶密封环。通过改造,彻底解决了传动盘密封环频繁泄漏等问题,不仅节约了维护费用,提高了磨煤机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而且提高了现场文明生产水平。改造经验可为使用同类型磨煤机的电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ZM1600/1380型平盘中速磨煤机于1971年分别在山西娘子关和陕西秦岭电厂投入运行后,主要存在问题是磨辊和衬板材质的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ZGMn13磨辊和衬板的平均使用寿命,在  相似文献   

4.
大唐湘潭电厂1号炉3号钢球磨煤机运行时发现小齿轮崩齿,为了尽快使磨煤机授入运行,决定对小齿轮进行焊接修复.通过对小齿轮焊接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异种材质的镍基焊条进行焊接修复,并制定了特殊焊接工艺进行现场修复,经检验获得良好效果,对国内其它火电厂解决类似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姚孟电厂德国EVT公司产RP型磨煤机辊套的材质及磨损失效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产材料与进口辊套材料在成份、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性能方面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挑选出的国产材料在性能上达到或超过了进口材料。  相似文献   

6.
引言富拉尔基第二发电厂的风扇磨煤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冲击板磨损、使用寿命短,这不仅影响风扇磨煤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且缩短运行周期,检修频繁,检修维护工作量大。1冲击板磨损原因分析1.l冲击板材质二电厂风扇磨煤机冲击板材质为高锰钢(ZGMn13)。ZGMn13经淬火后,其组织为奥氏体,具有很高的冲击韧性。但其硬度比较低,只有受到很大冲击力时,才会产生加工硬化,才具有很高的耐磨性。但在实际生产中,风扇磨煤机内的煤粒不足以使高锰钢(ZGMn13)制作的冲击板表面层产生加工硬化,其耐磨性并没有得到提高。1.2冲击板…  相似文献   

7.
电弧侵蚀是影响浸铜碳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将电弧等效为高斯分布的热源,基于热传导理论和流体理论,考虑材料相变,探讨了浸铜碳材料的温度变化过程、材料发生相变的熔化-凝固过程;接着,分析了液体表面张力是烧蚀熔池流动的主导因素,影响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最后,考虑浸铜碳材料的蒸发升华,求解了材料表面的形貌及温度分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弧作用下,浸铜碳材料相变形成熔池域,电弧熄灭后,熔池域继续扩大一段时间才逐渐减小;熔池表面散热较内部散热快。液体表面张力导致熔池表面流动,进而加快材料表面散热。电弧持续作用下,浸铜碳材料表面逐渐形成烧蚀熔池和烧蚀凹坑。烧蚀熔池的半径和深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近似线性增长,材料表面烧蚀凹坑处的温度最高,其值在碳的升华温度附近波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造成某电厂410t/h锅炉磨煤机电机扫膛的原因,说明了电机扫膛的危害;从设备检修和生产运行管理两方面提出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在设备检修上,通过改变镶套材料材质、规范电机安装工艺、加大检测校验力度等手段保证设备本质安全;在日常生产中,通过强化生产运行管理,加强在运设备的振动检查,优化磨煤机启停操作等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控运行。  相似文献   

9.
淮北电厂提高钢球磨煤机衬板使用寿命的经验淮北发电厂刘现堂淮北发电厂7台机组,共装有21台筒型钢球磨煤机,在运行中经常不同程度地出现村板损坏问题,如1号机组甲磨煤机换衬板仅8个月就出现村板断裂和衬板磨穿、脱落等问题;5号机组4台磨煤机也仅运行一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电弧烧蚀已成为制约浸金属碳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为此采用浸铜碳材料与纯铜电极进行电弧烧蚀实验,研究了浸铜碳材料和电弧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分析了分断电弧燃弧过程及浸铜碳材料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了电弧烧蚀对浸铜碳材料宏观、微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铜碳材料中的铜相为电弧的引燃及稳定燃弧过程提供高温金属蒸气,且铜相的大小和分布影响电弧弧根的运动特性。电弧对浸铜碳材料作用区按主要反应的不同可分为烧蚀区和热影响区,这主要与电弧烧蚀下材料表面的温度梯度密切相关。随着电弧弧根的移动,浸铜碳材料表面会发生铜液滴溅射现象,引起材料表面铜相的流失、转化与再分布过程。该研究对探索浸铜碳材料的电弧防护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案例机组热经济性,以单位燃煤成本为目标函数,入炉煤质特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配煤后电站整体热力性能的变化模型,求得最佳配煤比;对配煤后煤质变化对锅炉效率及主要辅机电耗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最终获得了配煤掺烧的供电燃料成本。结果表明:案例机组配煤掺烧各单煤的最佳配比为0:2:5:3,单位质量配煤价格较设计煤种低43元/t;燃用配煤后,锅炉效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辅机设备电耗增加了1 123.8 kW,厂用电率增加了0.2个百分点,最终机组供电标煤煤耗率增加了2.4 g/(kW·h);综合来看,配煤掺烧电站单位供电燃料成本降低了约3%,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约1 800万元。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为配煤掺烧电站热经济性综合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双武 《中国电力》2012,45(9):94-97
在燃煤价格高企及电煤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下,为降低发电成本,燃煤火力发电厂普遍采取扩大燃用煤种范围的燃煤掺烧策略。降低燃煤品质可以实现综合标煤单价下降,提升发电项目的盈利能力。研究了燃煤品质的2个主要参数——发热量和硫分对发电成本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发热量和硫分的发电成本模型,可为发电企业燃煤掺烧成本测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混煤掺烧可有效降低火电厂燃料成本,但导致锅炉入炉煤煤质多变且偏离设计煤种。如何在复杂煤质下保障锅炉安全、经济、环保运行,是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当前锅炉燃烧涉及的制粉、配风、设计制造等环节的主要瓶颈问题,提出了从燃料输入的优化、锅炉燃烧设备优化改造、燃烧精细运行控制三个方面紧密协同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实现煤粉侧精细控制、炉内精细配风的关键监测及优化运行技术及发展应用现状。锅炉燃烧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给出的方案为火电厂实施燃烧优化工程提供了必要的设计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发电企业配煤掺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运行实例研究,全面分析了火电厂常用的间断性掺烧、预混掺烧及分磨掺烧方式的特点,同时结合锅炉设计、运行特点及混煤燃烧特点,研究了掺烧方式与混煤燃烧性能的相互影响,最终从燃烧性能方面提出了入炉煤及掺烧煤种的煤质要求,同时根据掺烧煤种燃烧性能推荐了合适的掺烧方式并提出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例给出了不同掺烧方式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可为配煤掺烧及锅炉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型低挥发分煤锅炉运行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大型低挥发分煤锅炉运行经济性,通过在不同炉型上实炉试验研究,提出煤粉细度是影响低挥发分煤锅炉飞灰可燃物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极细煤粉燃烧是提高低挥发分煤锅炉运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由此带来的收益远比制粉系统运行成本的增加要大,运行经济性提高。研究成果可在燃用低挥发分煤的在役电厂及新建电厂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火电厂逐年到厂标煤价数据和火电厂经营成本进行了整理与测算,得出目前河南省火电厂燃料费是决定电厂成本的决定因素的结论,并测算出河南省现运行中的各类型火电机组盈亏平衡点时的入厂标煤价。建立的火电厂盈亏平衡点时到厂煤价与现行电价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为以实时煤价判断火电厂经营状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煤炭洗选工艺的火电厂CO2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从煤炭购买、洗选到发电过程及后续污染物处理的火电生产流程,建立了以最小发电成本为目标的火电企业CO2排放控制模型.以某火力发电厂为例,依据该厂逐月生产运行数据,污染处理及CO2减排控制能耗,核算了火力发电全流程不同环节的CO2排放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碳捕集技术下的发电成本及CO2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火电厂燃煤发电所排放的CO2占其全部CO2排放量的96.00%,洗煤排放的CO2仅占0.38%,污染物处理间接和直接排放的CO2占3.62%.当采用吸收分离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进行CO2捕集时,分别可以减少71.60%、76.47%和86.06%的CO2排放,发电成本则依次增加31.16%、41.52%和79.44%.  相似文献   

18.
袁仲雄 《华东电力》2012,(7):1209-1213
将不同品质的煤配制成与锅炉设计煤种相近的混煤,是目前发电厂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配煤时,除了考虑煤炭的发热量之外,还要考虑煤炭的其它指标。为了煤炭管理系统实用化,将除了发热量之外的其他因素集综合为一个煤炭综合指标,并用区间层次法建立了评价煤炭综合性能指标的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每种煤炭的综合性能指标,将该指标与发热量同时作为配煤时的重要指标,为发电厂煤炭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晓丽  王顺昊 《中国电力》2014,47(8):154-160
环境的恶化迫使政策制定者们寻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新途径,但是高额的发电成本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在考虑CO2减排效益的情况下,利用2012年中国部分火力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场发电情况的有关数据,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和年限平均法计算了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CO2减排效益的情况下,2012年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只比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高出0.027元/(kW·h)。当风力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达到并维持在2 200 h及以上时,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将低于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20.
Assuming that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are adopted in residential houses under a carbon tax regim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V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n electric utility.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buying price of PV electricity and the PV economic index,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buying price to the generation cost of the electric utility. Because these values depend on electric power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the best mix and the operation of power plants are obtained by linear programming subject to restrictions on power generation. Then, the buying price of PV electricity is calculated from the total cost of the electric utility. The buying price means the upper limit at which the electric utility never suffers a loss. The buying price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ower generation cost. The parameters are the prevalence attainment ratio of PV systems (0 to 100%), the upper limit of newly developed nuclear power plants (0 to 4 GW/10 y), and the generated energy ratio of coal‐fired thermal plants (0 to 15%). Chub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c. is used as the electric utilit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ying price of PV electricit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carbon tax rate, and its values are 9 and 11.5 yen/kWh when the carbon tax rate is 0 and 25 thousand yen/t‐C, respectively,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prevalence attainment ratio of PV systems and the upper limit of newly developed nuclear power plants. It is not the carbon tax rate but the newly developed nuclear power plant that influences the PV economic index. The values of the PV economic index are 1.35 to 1.45 and 1.50 to 1.60 when the newly developed nuclear power plant capacity is 0 and 4 GW/10 y,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V systems is increased by develop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at a certain rate and introducing a carbon tax.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43(2): 38–49, 2003;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10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