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媚 《建筑与环境》2009,3(4):129-131
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最为典型也最为引人注目的园林风格,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本文从造园思想、造园历史和造园要素几个方面来比较中法古典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龙凤公园为例,从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及意境的营造三方面,分析了龙凤公园的造园手法,总结了中国古典造园术在当今公园建设中的应用技巧,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园林造景艺术向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山西建筑》2007,33(10):361-362
在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和具体建造的艺术原则,同时遵守室内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阐述了如何将园林造园艺术手法运用于室内,简述了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在室内运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园林造景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和以及朴素灵巧的造园方法,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融合。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现代住宅景观应从中汲取有益的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使得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根植与于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现阶段,我国住宅景观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提倡古典的景观设计风格,创造古典、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风格,更是今后设计理念的一个新趋势。我们在设计中要分析古典造  相似文献   

5.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2,18(1):61-64
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进行了造园环境、园林历史、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和园林游览等6个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中日古典园林在6个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邹志杰 《山西建筑》2015,(11):201-202
从地形要素、水体要素、建筑要素、植物要素四个角度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手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手法,从而塑造出充满诗意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其亨  崔山 《中国园林》2006,22(11):77-80
康熙皇帝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后一个高潮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他的造园思想,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隐逸”情愫,也有别于历代帝王的造园传统。康熙从他所崇奉的理学精神出发,强化了“致中和”的造园理念,达到了“与天地参”的境界,体现了儒家的人格追求和治世理想。通过例举康熙造园的实绩,探讨康熙造园的思想动机、价值取向、艺术风格、实学精神、深远影响,以及对康熙造园思想研究的展望,从而肯定康熙的皇家造园思想、风格和实践成就。  相似文献   

8.
刘长青 《中州建设》2012,(23):71-72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本文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传承和借鉴其造园艺术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王洪海  唐安惠 《山西建筑》2007,33(29):351-352
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几种造园手法,展示了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楠 《山西建筑》2015,(10):193-194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对古典园林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的造园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现代景观空间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 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 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 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 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 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 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 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园林西渐历程“、中国热”时期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园林在西方第一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进而从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启示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宛园三格     
该文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先秦至秦汉,以象征模拟天人关系的帝王苑图为主流;第二阶段在魏晋南北朝,以开拓自然美的士人园为主流;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明清时期,中国造园系统日渐成熟,中国传统园林基本上定位为山水文化的综合载体,并逐步走向普及与世俗化。  相似文献   

14.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园”作为一种造园手法,在中法两国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园林中以不同的面貌存在,并且在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中法两国在古典园林的成就方面,被视为中西园林界的代表,在许多方面存在可比性。同时,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两国17世纪园林中“园中园”异的比较,探寻两国固有的特色,分析“中园”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应用,试图为中国园林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7,23(11):89-92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的雅居之所,造园家通过对"景"的营造来追求"画意",景是画,画亦成景。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可主要归纳为"实景"与"虚景"2大类。"实景"是通过各种造园手法截取出自然景物中能够成画的部分,如对景、框景、夹景、借景、漏景等,均是将天然图画框选出来的技法"。虚景"是利用光影、透视等视觉效果所营造的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景象,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的"水中月""镜中花";紫禁城倦勤斋的"墙里园"(通景画);以及大量利用水面倒影成景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毅捷  封云 《华中建筑》2010,28(11):126-127
李渔不仅是一位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造园家和造园理论家。他所著的《闲情偶寄》虽然不是系统论述造园的专著,但它却是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理论必读的著作。该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有关园林的论述以及他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比自然更加自然"的造园理念,韩围传统庭院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景致.以广州海东京畿园为例,分析其规划布局,通过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总结出韩国传统庭院具有3方面造园特色:崇尚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前园后庭,具有精巧宜人的空间尺度;质朴实用,彰显独特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住区园林景观的创作中,以传统文化为源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反映出国人对于现阶段居住理想模式的认同与追求。本研究以苏州桃花源项目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及图示分析,对“香山帮”非遗营造技术的传承应用和现代材料、技术的创新形式进行归纳,指出项目通过摹写古法布局、替代传统构造、凝练装饰意象等手法,充分满足工程营造及审美层面的各项建构要求,创作出高效、集约的新中式园林住区模式,也是将非遗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开发有效结合的成功运作案例,期待为我国新中式园林景观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案例借鉴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