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建设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城市软空间为突破口,对城市进行环境建设、规划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很好地融合,并通过绿色对灰色的不断溶解,使城市能容纳更多的野生动物类群,最终使城市居民置身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经营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此类问题的优势 ;提出建立武汉市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想 ,从而使政府实现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工程多源信息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国内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的问题,依据数字城市建设要求,从数字化角度分析城市多源信息的特点,针对基于域和对象的空间信息模型,运用面向对象方法体系,构造一种能够集成域和对象模型的空间数据复合模型,使其能满足数字城市建设对城市多源动态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合成及提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浙江温州市城市重心东移和大开发大建设的推进,使大量闲置用地改为城市建设用地,出现城市河网调蓄能力逐年降低,排涝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河网布局不合理,河道功能退化等问题,导致区域内行洪排涝压力不断增大.据此认为应及时对排涝格局进行优化与调整,并采取低地调整、打卡口、开挖大河、新增平原湖泊和低地绿化建设、增加外排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旨意在于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本文着重以借鉴上海世博会,回顾中国城市建筑发展为中心,进一步探讨世博会带给中国人民对于城市建筑发展的新理念.根据中国的城市建设资源和环境状况,以建设绿色、生态的城市建筑为主题,真实地了解人们对城市建筑发展的希望和渴求,只有逐步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中国城市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从20世纪初开始,在南通经营了30年,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他在城市建设与实践上也建树颇丰。中国城市建设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高度评价张謇先生在南通的城市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文章简析了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实践,并就我们今天可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及其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文章通过对其内涵、特点及建设策略、步骤进行了阐述,使人们对之有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8.
噪声污染扰民是城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是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措施。按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通过对区划调整后五华区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实施五华区噪声达标区的重建,使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夜景观环境以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使城市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笔者通过对长春市夜景观环境现状的分析,结合城市夜景观设计原则、办法,提出长春市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构想,希望对长春市今后的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防治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居民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中的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加速发展,大量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及数量不断增多已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城市是一种人造环境与自然的复合产物。城市建设总是在不断地改变与塑造地质环境,而地质环境又制约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本文就城市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的突出问题,例如用地规划、供水文地质、固体废物危害、地面沉降、区域稳定性与地震主地下水污染等做了一个述评,并阐明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梳理黄土水分入渗规律、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趋势和不足,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安全有效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旺盛但科技支撑薄弱; 海绵设施“渗、滞、蓄”功能需求与黄土的水敏性和湿陷性矛盾突出; 海绵城市建设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规划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海绵城市开发质量,当前面对的挑战体现在:差异化地层条件、渗流边界和应用场景下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套技术研发; 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理论构建; 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法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滨海地段的城市建设考察,从"点"、"线"、"面"3个层次来探讨滨海地段城市空间形象的塑造,分析了滨海地段城市形象的特点,指出了深圳市盐田区的城市形象塑造对其他滨海、滨江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同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还是评判是否达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从的原则有:生态平衡、生态位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绿地斑块的构建、绿廊的构建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域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域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的质及精神要求越来越高,增强城市的特色,创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是今后城市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分析和展望,从几个方面探索了城市建设中创造印象性强、适居性强的城市的思路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高度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城市建设无序、居住环境恶化、居民逃离大都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设宜居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文章以济南宜居城市建设为例,通过研究济南宜居城市的发展策略,并且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南宜居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了济南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在宜居建设方面应该更多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规划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城市文脉在城市设计中发展延续,文章对城市文脉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城市文脉的概念、形态及发展变化的研究,确立城市文脉的四个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城市建筑环境;地域文化;技术。通过对城市文脉的各构成要素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城市文脉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把握住城市文脉的内涵。文章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要利用和延续城市文脉,一定要对文脉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城市文脉,为城市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东北寒冷地区城市视觉环境与色彩规划的研究视角,从色彩控制的角度为寒地城市环境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促进色彩理论研究与城市建设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寒地资源,塑造富有特色的寒地城市色彩形象,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的短缺与水环境的污染是现代城市建设面临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滥用水景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环境景观设计滥用水景的原因,并就营造城市水景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