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凤英 《建造师》2007,(10):101-102
我们提倡有个性,那是创新的前提,但我们可以“求同存异”,不必过于强调“异”而抛弃了“同”。“个性”不是“一般”、“普通”的对立面,它是“一般”、“普通”的延伸,当我们在追求“个性化”阅读的时候,请不要把眼睛只锁定在“个性”两个字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出不穷,居高不下的事故,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安全制度对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单位在强化安全制度时不是在制定措施上动脑筋,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而是在制度“装饰”上做“文章”.强化制度成了“墙画”制度.规章成了墙上“画”,制度成了壁上“花”,落实成了嘴上“话”。如此强化制度变“墙画”制度绝非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3.
铁路上海南站的“酷装”亮相,开启了“铁路公交化”的新时代,也创造了“车站景点”的“NO.1”,“王牌照明”和“美学建筑”的“双剑台璧”,在照明创新设计和建筑理念完美结合的同时,共同打铸着超炫的上海南大门,  相似文献   

4.
“亡羊补牢”是日常被引用频率较高的一句成语。在消防部门,常常用它来警醒世人,在火灾发生之后,要从中吸取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失误,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羊圈里丢了羊,自然是“圈”(即是“牢”)出了问题。因此,在“亡羊”之后,理所当然地要找找原因,看看是“牢”的哪个部位破了,然后赶快将其修补好,防止再度“亡羊”。“亡羊”之后须“补牢”,这是很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深究下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比如,为什么不在“亡羊”之前就把“牢”修得坚固一些?为什么不能事先发现“牢”的…  相似文献   

5.
《建材与装饰》2006,(22):30-30
在中国,跳出立邦漆“处处放光彩”的陷阱有一个涂料企业,这个企业叫秀珀。1992年的“秀珀”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防火材料厂,以非常冷门的“地坪漆”为主要产品,大力开拓“地坪漆”市场。由于避开了与立邦漆、多乐士和华润等强势品牌在乳胶潦和木器漆领域的正面冲突,秀珀成功的抢占了“地坪漆”市场,拥有了“地坪漆”的定位。今天的秀珀在“地坪漆”领域已经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每年的发展速度均在40%以上,被誉为中国的“地面处理专家”。秀珀已然成为涂料行业中的“格兰仕微波炉”,生存环境远比美涂士等企业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6.
刘溪  施勇  陆晓东 《山西建筑》2006,32(8):45-46
阐述了“灰空间”这一概念,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灰空间”,探讨了“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了“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利用“灰空间”。  相似文献   

7.
前 言  由于新型化学建材具有各种优点,“以塑代钢”成为大势所趋,各种新型塑料管材在供暖、空调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集中供热“一户一阀”采暖工程中,在地板采暖工程中,在空调工程中,PP管材已经成为“生力军”。  但由于塑料管材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的历史较短,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都大大滞后于管材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由于存在这种“大大滞后”的状况,导致了在应用新型管材时出现“怕用”、“滥用”、“误用”、“错用”、“用错”等种种情况。  在这里,笔者将以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选用PP-B管为例,在“安…  相似文献   

8.
道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道”的意义,及其与“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水浒城”规划设计“创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就听说,要在赤壁所在的蒲圻兴建一座“水游城”,后来的下文如何,不大清楚。前几天,又听辛克靖教授告知,要在武汉的东湖兴建一座“水浒城”,今天来参加这个论证会,得到了证实。据说无锡早有了“水浒城”,蒲圻!刚才听说也有了一点。看来,中国在出现兴建“水浒城”竞赛的势头。按理,在梁山兴建“水浒城”才比较地道,但据说梁山水泊无存,失去了水,安言梁山水泊?湖北研究“水浒”的专家不少,张国光教授就是著名者之一,这大概也算得在湖北兴建“水浒城”为“理论”依据之一。看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提出的(武汉东湖“中华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炼油装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三泥”的减量化处理要求,延迟焦化装置引进“三泥”雾化智能 喷雾系统。文章通过指出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三泥”雾化智能喷雾系统的原理及“三泥”雾化的工 艺流程。实践表明,通过“三泥”雾化装置将“三泥”打进焦炭塔,在保证石油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三泥”处理 量,降低了“三泥”排放量,降低了蒸汽消耗,从而大幅降低了“三泥”处理成本。实践证明延迟焦化协同处理“三 泥”,是当前“三泥”减量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性恶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认为“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其“性恶论”思想迎合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为法家以及“以法治国”思想的兴起做了理论上的铺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在论述“恶”与“礼”时,混略了“恶”作为伦理道德概念所应该具有的社会价值属性,对礼的起源解释陷入了神秘的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2.
《建造师》2005,(5S):27-27
Jeff:业务经理,分管华南区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他的职业生活就是IBH那个“计划变了”广告的现实版,只是他与同事的台词要改为:“我以为你在东莞呢”,“不,计划变了,我在深圳”......“你还在深圳吗?”“不,我到珠海了,晚上回广州。”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从年初发生的次级债风波到三季度的金融风暴牵动了全球的每一根神经之际,中国的市场似乎也没有独善其身,不仅代表虚拟经济的股市大幅下跌,实体经济的“代言人”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似乎在一年之间完成了众多角色的转变,开发商从提出“拐点论”到呼吁“百目巨变”;购房者从自引“断供潮”到组织“万人团购”;市场从“俯卧撑”到追求“猪坚强”……房地产以其特有的经济属性和行业属性,成为了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甚至“绑架”了实体经济而与其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4.
张猛 《建材与装饰》2007,(3X):121-121
“哈”者,想必最早应该是从“点头哈腰”而来,日韩文化“入侵”后,见多了“哈韩”、‘哈日”们的嘴脸,无非是那种花痴般的眼神望着偶像,还滴着哈喇子,看来,其含意大概是“一迷、二追、三崇拜”。兄弟我入川三年,在“赏美景、食美味、享美色”之后,总结出了“哈川”的十大理由,与“川谜”们共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建构”之外——关于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引发的批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彭怒 《时代建筑》2003,(5):48-55
本文针对鹿野苑石到博物馆引发的关于“建构表现性”的批评和回应,结合作品分析,探讨了“材料的建构表现性”与“材料表现性”的关系,提出了“建构”理论的边界和有效性问题,文章还在“建构”的视野之外,分析了博物馆在细部中显示的建筑师个人语言的形成,在地域性概念中建筑师的创造性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下”矿体开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三下”矿体开采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三下”矿体开采的典型实例,结合多年“三下”矿体开采的工程实践,总结了“三下”开采的现有理论,提出了“三下”矿体开采的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2023,(12):40-41
<正>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刘川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工作中当好了“兵头将尾”,在“智慧住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了“数字尖兵”的突出作用,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数字住建”急需高端信息化人才的背景下,2011年,刘川带着多年的大型IT企业信息化工作经验,投身到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火热实践中。10多年来,刘川始终坚守初心,以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奋战在信息化工作一线,把专业知识和青春热血奉献给了重庆建设事业,亲身参与了重庆“数字住建”从无到有的过程,自己也从一名IT技术精英转变为“数字住建”背后的“数字尖兵”。  相似文献   

18.
赵光瀛 《中国电梯》2006,17(5):30-31
“数”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首先要解决饥饿,他们或采摘野果或打猎。这时就在思维中产生了“有”、“没有”的概念,要知道这是个非常重大的思维变化,极为朴素的“二进制”即“0和1”的概念由此确立。当人类的祖先在生活中有了剩余的食物,他们为了记住收获和剩余量在绳子上打结来作标识,也就产生了连续的数字记忆,由此出现了“数”的概念。在这里说这些只是想表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由来和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这世界啊,变化真的太快。在改革开放之初,“万元户”令人眼花缭乱,今天“万元户”算什么!“百万富翁”比比皆是。不信吗?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许许多多在2~3年前购买了商品房的人,今天所买的房屋价值不是已逾百万,成了“拥有百万不动产”的“百万富翁”了吗?尽管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抛掉变现,那样就会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相似文献   

20.
吴保平 《建筑》2012,(1):6-11
2011年,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在这“开局之年”和“关键时期”里,被业内提及最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了。作为贯穿着“低碳”思想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更多的则是政府、企业的实际行动。“节能”“绿色”“低碳”在我国建筑业界已悄然从“关键词”变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