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河外围盆地陆家堡凹陷中生代火成岩油藏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序列中,火成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浅成侵入岩等五大类岩性,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及侵入相浅成侵入亚相等岩相带,含油火成岩储层储集空间多为孔隙-裂缝组合型。九佛堂期为凹陷快速断陷期,该时期欠补偿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质岩及油页岩,是火成岩油藏形成的资源基础。火成岩油藏受烃源岩供给、构造应力作用、火山机构特征、岩浆活动时期等多个因素控制。依据火成岩油藏赋存层位及储层岩石类型,将区内火成岩油藏划分为九佛堂组侵入岩油藏、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油藏及义县组火成岩油藏等三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火山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砾)岩等五大类岩性,且火山碎屑含量自下向上有减少的趋势。火山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等4类储集空间,有利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多为"原生和次生组合型"。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白垩系下统九佛堂期为凹陷快速断陷期,该时期欠补偿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及油页岩是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的资源基础;良好的储集性能是火山碎屑岩油藏形成的有利条件。火山机构特征决定此类油藏的分布;构造应力作用增加了火山碎屑岩成藏几率;火山活动时期关系到火山碎屑岩油藏储层改造程度并最终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研究峨眉山玄武岩的岩性、岩相和储层特征入手,分析峨嵋山玄武岩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的形成分布规律。其岩性主要为熔岩类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岩相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其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气孔、溶蚀孔隙和裂缝;溶蚀火山角砾岩,气孔玄武岩和裂缝发育的致密玄武岩是区内最好的储集岩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观测、钻录井、薄片、常规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川西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中。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等原生孔和构造缝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渗相关性差,为孔隙–裂缝型储层;火山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等原生孔和粒间扩大孔、微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可见冷凝收缩缝,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物性均优于火山熔岩,但孔渗相关性一般;熔结凝灰岩有较好的孔隙度和孔渗相关性,为孔隙型储层,储集性能优良。有利的岩性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爆发相是储层发育最有利的相带;地表的风化(淋滤、溶蚀)作用对储层进行改造,次生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构造作用是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作为储集空间的同时也连通了火山岩中部分原生的孤立孔隙。  相似文献   

5.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致密油藏储集层岩性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包括气孔、溶蚀孔、微裂缝等,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油藏不受构造控制,分布面积广。哈尔加乌组下段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多个生烃中心,油气以近源短距离侧向运聚成藏为主,油藏受烃源岩与火山岩体控制,油层主要发育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的淋滤溶蚀带附近,裂缝有效地沟通了储集空间,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平面上邻近湖沼相的泥坪亚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马中构造带西斜坡紧邻生烃中心且位于有利岩相带,保存条件优越,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王官屯构造带白垩系火山岩发现了多口高产井,油气较为富集。为了探讨该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王官屯构造带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结合包裹体及埋藏史,明确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王官屯构造带油气来源于孔店组孔二段暗色泥岩和页岩;火山岩储层岩性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可划分为4类岩相、7种亚相;原生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气孔、晶间孔、粒间孔及收缩缝,次生储集空间主要为高孔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发育两大类有利储层;火山岩具有2套储盖组合,即地垒构造圈闭及断鼻构造圈闭;油气充注期开始于晚渐新世,持续至今,为典型的“新生古储”侧向供烃油气成藏模式。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供烃窗口控制源岩侧向供烃,构造缝与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构造样式及演化控制油气保存与聚集。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佳木河组发育良好的火山岩储层,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是进行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高压压汞分析,结合物性资料,分析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佳木河组火山岩类储层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火山碎屑岩类4种。火山岩储层物性总体上具有中-低孔和低-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根据形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根据成因都包括原生和次生两类,其中收缩孔、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的火山岩性和岩相表现出不同的压汞曲线类型,包括双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单峰正偏态细-微孔喉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极细微孔喉型3类,总体以微细-细孔喉为主,分选差-中等。岩性上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和安山岩是工区内最好的储层,岩相上火山爆发相和喷溢相上部储层物性最好,平面上最好储集相带位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南东的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北堡地区深层火成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黄骅坳陷北堡地区沙一段、沙三段深层火成岩是该区重要的储集岩,该储集岩以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玄武岩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火山碎屑岩以粒间次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沙一段薄层基性玄武岩微裂缝发育,而中性凝灰岩粒间孔隙和微裂缝组合发育,沙三段厚层玄武岩顶底裂缝发育,而中性凝灰岩微裂缝则非常发育;低中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大为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岩性、火山岩相带、构造应力、充填期与聚油期相近是火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沙一段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但分布范围小,沙三段以玄武岩为主,厚度大,分布广。火成岩顶面构造高部位是有利储层分布区,为进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在岩石、岩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寻找储层中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本区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辉绿翁岩四大类;岩相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及次火山岩相;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储层类型为宏观孔缝型、微细孔缝型、孤立气孔型和裂缝型。结论储集空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分布;油气主要聚集于溢流相玄武岩宏观孔缝型储层中,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中发育的微细孔缝型储层亦是重要的含油层。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序列中。在火山-断陷成盆期,深湖相泥质岩与火山岩呈现垂向或侧向的接触关系,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溢流相,尤其是溢流相顶底部的气孔带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类型。区内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NNE向和近EW向两组区域大断裂控制,大多分布在区域性断裂活动带、基底隆起或构造带上。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辽河外围探区的义县组广泛发育中-基性火山岩,并在张强凹陷获得了工业油流。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可将义县组火山岩归纳为14种岩石类型,安山岩类揭示厚度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火山岩主要发育3类岩相7种亚相,喷溢相约占84%。研究区共发育6类主要的原生、次生储集空间类型,4种主要的孔隙组合方式。岩性、岩相和断裂共同控制了储层的平面分带和纵向展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性、渗透性和连通性。物性和油藏资料分析表明,火山碎屑熔岩、气孔杏仁状熔岩和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隐爆角砾岩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岩相带。在靠近或紧邻生烃洼陷和靠近大断裂的构造高部位,寻找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以及火山岩喷发旋回的上部和顶部,火山岩油气成藏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油气藏广泛分布于全球13国家的40余个盆地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经过近20年的积累,火山岩储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发育11类28型孔隙,其中原生气孔、炸裂缝和冷凝收缩缝等为特有的类型,原生孔缝与次生孔缝的组合形成优质储层;盆地内火山岩多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局部可发育高孔、中—高渗储层;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少,通常在3 km之上(沉)火山碎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高于熔岩类,在3 km之下则相反;总体来看各类岩性均可发育有利储层,但在具体的区块中只能有特定的岩性发育有利储层;岩相中有5相7亚相可成为有利相带;储层分布模式受火山地层单元约束,如熔岩流垛叶体和熔岩穹丘形成"上好下差"的模式,熔岩流储层物性高于熔岩穹丘;火山机构的中心相带储层物性好于近源相带、远源相带最差。多数有利储层分布在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或构造不整合界面之下的200 m范围之内。盆地火山岩储层是多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叠加结果,具有复杂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火山地层经受了多次抬升和埋藏时其储层演化过程更加复杂。其中挥发分逸出、冷凝收缩、埋藏前风化、脱玻化作用等是火山岩储层特有的储层成因类型,高含量的酸性条件下易溶成分为溶蚀/溶解提供了物质基础。火山岩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基本达到定量阶段、而储层形成机理研究还处于定性阶段,基于火山地层单元的储层建模和孔隙成因量化研究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火山岩储层地质研究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火山岩油气藏广泛分布于全球13国家的40余个盆地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经过近20年的积累,火山岩储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发育11类28型孔隙,其中原生气孔、炸裂缝和冷凝收缩缝等为特有的类型,原生孔缝与次生孔缝的组合形成优质储层;盆地内火山岩多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局部可发育高孔、中—高渗储层;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少,通常在3 km之上(沉)火山碎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高于熔岩类,在3 km之下则相反;总体来看各类岩性均可发育有利储层,但在具体的区块中只能有特定的岩性发育有利储层;岩相中有5相7亚相可成为有利相带;储层分布模式受火山地层单元约束,如熔岩流垛叶体和熔岩穹丘形成"上好下差"的模式,熔岩流储层物性高于熔岩穹丘;火山机构的中心相带储层物性好于近源相带、远源相带最差。多数有利储层分布在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或构造不整合界面之下的200 m范围之内。盆地火山岩储层是多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叠加结果,具有复杂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火山地层经受了多次抬升和埋藏时其储层演化过程更加复杂。其中挥发分逸出、冷凝收缩、埋藏前风化、脱玻化作用等是火山岩储层特有的储层成因类型,高含量的酸性条件下易溶成分为溶蚀/溶解提供了物质基础。火山岩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基本达到定量阶段、而储层形成机理研究还处于定性阶段,基于火山地层单元的储层建模和孔隙成因量化研究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可划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火山岩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裂缝不仅为储集空间,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在识别裂缝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根据12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按裂缝孔隙度将火山岩储集层分为3级:Ⅰ级,孔隙度大于0.5%;Ⅱ级,孔隙度为0.2%~0.5%,Ⅲ级,孔隙度小于0.2%。火山岩相可划分为边缘亚相、过渡亚相和中心亚相,其中,中心亚相位于火山通道附近,发育构造裂缝和收缩缝,储集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过渡亚相的裂缝比较发育,储集物性中等,为有利储集相带;而边缘亚相储集物性差,为不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5.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河断陷盆地火山岩类型有熔岩:粗面岩、粗安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粗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次火山岩;粗面斑岩、辉绿岩。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的气孔、杏仁体内孔、砾间孔、晶间孔、晶内缝、收缩缝等;次生的各种构造裂缝、砾间溶孔、砾间溶孔、晶间溶孔、晶内溶孔、杏仁体内溶孔和溶性缝。岩石类型、火山岩岩相是决定储层性质的内在因素,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火山岩为碱性-钙碱性中-基性岩,形成于大陆环境,属于板块内稳定构造区和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二者的派生产物。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但在上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深入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6.
方法 依据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已发现油气藏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一个有关该区火在 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方案。目的为火成岩的油气勘探工作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可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及超覆、披覆型7种,其中构造裂缝型油气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油气藏规模大、压力高岗位中往往具统一的油气水系统;埋藏溶蚀型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成岩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火成岩是松辽盆地断陷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应用岩性、岩相和地球物理特征,综合研究长岭断陷火成岩特点,预测火成岩的分布。与沉积岩相比,火成岩以地震波速高、密度大、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征,其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沿断裂成带、成环分布;火成岩岩相类型有:喷发相、溢流相、火成岩坡积相,尤以溢流相最为发育;储集空间为孔隙与裂缝、溶孔与裂缝组合,裂缝为孔隙与孔隙之间的连通喉道。火山岩活动往往伴随断裂带的发育,而断裂带的活动又控制着地层的岩性和分布,为局部构造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构造运动和后期改造是控制油气藏的主要因素,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拓展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勘探空间,充分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和地震及测井等方法,深入开展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的成因及储集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体发育,沿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多期叠加;岩石类型主要有熔岩、脉岩和火山碎屑岩3大类;火山喷发模式属于裂隙式喷发,岩体主要分布在断层下降盘,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爆发相是火成岩勘探的有利相带;主干断裂控制火成岩体形成;储集性能主要受构造裂缝、岩性和岩相控制,属裂缝—孔隙型储层。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火成岩体具有平面分布广、纵向多期次叠加的特点,与深部优质烃源岩侧向接触,是形成复式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也是开展深层火成岩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